人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的心理過程,離不開注意的參與。
例如,要確定飛機的方向,必須注意它飛行的軌跡。
一、注意和意識的關系
注意和意識密不可分當人處于注意狀態時,意識內容比較清晰,從睡眠到覺醒再到注意其意識狀態,分別處于不同水平。
注意是心理活動的特性,意識是心理活動的感覺,反應的是注意的內容和特定的對象。
二、注意的功能和外部表現。
1.注意的功能
一、注意的選擇功能。
二、注意的保持功能
三、注意的調節和監督功能
2.注意的外部表現
一、適應性動作的出現
二、無關動作停止
三、呼吸輕微和緩慢
根據注意的外部表現,很容易判斷個體的專注程度。
三、注意的種類
1、不隨意注意(無意注意)
不隨意注意也稱無意注意指事先沒有預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例如在上課時突然有人推門進來,大家會不由自主的把臉轉向門開的方向,這時不住不隨意注意。
引起不隨意注意的原因有兩個方面。
第一刺激物本身的特點
刺激物本身的特點包括刺激物的強度,設計物的新異性,知己物的運動變化以及刺激物的對比度。
例如鶴立雞群,萬綠叢中一點紅,印刷品上的出體字作業批改中的紅色痣,等她們與周圍事物的差異顯著和對比鮮明,因此很容易引人注目。
第二人本身的狀態
不隨意注意不僅有刺激物被動地引起,而且和人本身的狀態,如需要,興趣,情緒,情感,個人期待有密切的聯系。
具體的狀態,當個體處于極度疲勞和困倦狀態時常無法去注意周圍的事物,甚至會引起注意的事物也注意不到。
2、隨意注意(有意注意)
隨意注意也稱有意注意是指自覺的有預定的目的的必要時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例如學生正在思考學習上的某個問題時旁邊有人正在談論趣聞軼事她被吸引而停止思考去聽講述
隨意注意受意識和調節支配,它有兩個特征
1.有預定目的。
2.意志努力。
引起和保持隨意注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對活動目的與任務的依從性。
2.對興趣的依從性。
3.對活動組織的依從性。
4.對人格的依從性。
3、隨意后注意。(意后注意)
隨意后注意有稱之為意后注意,只有預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隨意后注意既服從于當前活動目的與任務,又不需要意志努力,因而對完成長久持續的任務有力。
四、注意的特征
1.注意范圍(注意廣度)
也叫注意廣度是指在同一時間內個體能清楚的把握對象數量多寡的特性
注意廣度受以下因數的影響:
1.知覺對象的特點
2.活動任務和知識經驗
2.注意穩定性(注意持久性)
注意穩定性,也稱注意持久性,指注意人較長時間在保持在某種事物或某種活動上的特性。
例如,學生在聽課時跟誰?教師的教學活動看黑板筆記,讀課文等。雖然注意對象不斷變換,但都服從于聽課的總任務。
影響注意穩定性的因素主要有:
1.對象本身的特點。
2.活動的目的,任務。
3.人的主觀狀態
3.注意分配
注意分配是指人把注意指向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對象和活動的特性。
例如,教師上課邊講。邊寫板書邊觀察學生反應學生聽課要求邊聽邊記邊思考。
人的注意分配能力是后天訓練的結果。
能否順利地把注意分配到幾種活動上去主要依賴:
1.活動的熟練程度
2.同時進行的幾種活動之間的聯系
4.注意轉移
轉移是指根據新任務的要求,主動地把注意從一個對象轉移到另一個對象上的特性。
出去轉移的難易程度和速度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制約:
1.原來活動吸引注意的強度。
2.新事物的性質和意義。
3.事先是否有注意轉移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