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老喻的文章,孤獨大腦,總能在某一個想不到的地方,敲擊一下我們的生命。
《財富取決于極少的大高潮,幸福取決于較多的小高潮》
而事實上,我們對生活的追求,確恰恰相反,我們往往希望不斷出現獲得財富的機會,同時把自己幸福與獲得財富的機會,畫上等于號。
現實確往往讓我們走入了死胡同。
幸福取決于頻率而非強度,財富取決于單次的幅度,而非頻率。
如何解決兩者的沖突,決定了此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聰明的腦袋,往往能接受兩種矛盾的想法。
老喻給出了兩個算術問題?
雞蛋少的人,在價格高的時候賣出雞蛋,就有可能和雞蛋多的人獲得相同的回報。
同樣的,在錄取率高的地方,有更多的男生,也就最終決定了在總的錄取率上,男生淘汰率更低。
(同樣的在投資領域,我們是否在更大的概率上下更大的賭注,自己在做定投模型的時候,也就是在下跌的時候,下更多的籌碼,反之,價格上升,則不斷減少籌碼。)
(當人們嘗試探究兩種變量(比如新手錄取率與性別)是否具有相關性的時候,會分別對之進行分組研究。然而在分組過程中都占優勢的一方,在總評中有時反而是失勢的一方。)
對于整個人生而言,財富是很重要的指標,但未必是唯一的指標。
我們該如何處理兩者間的關系呢?
財富取決于較大的幅度
在關鍵環節敢于做出決策,在大概率的地方,做出大膽的投入。
把雞蛋放在那個能賣出最高價格的籃子里。把雞蛋最終放在哪一個籃子里,依靠的是自己對未來大概率事件的判斷。
查理芒格所言,如果把我們最成功的10筆投資去掉,我們就是個笑話。同樣的巴菲特也承認沒個人手上只有一張可以打20個的投資決策卡。
對于沒有財富自由的自己來說,不要說機會太少,機會對每個人都差不多。差別只是每個人把握機會的能力,和對機會的下的籌碼而已。
同樣的巴菲特的博格西爾哈撒韋也同樣錯過了亞馬遜和錯誤的投資了ibm。當我們把時間放長,看過去亞馬遜只是眾多網絡企業的一個,是不是泡沫誰都不知道,確實不符合巴菲特的投資理念。當時的亞馬遜給人的概率確實沒有足夠的大。
同樣的還有ibm,往未來看ibm也許會走上諾基亞的路,確實有太多公司就此衰落了,從神壇跌了下來。但是這不還沒到最后,誰知道ibm會不會成為耐飛。來一次漂亮的轉形呢。說不定在巴菲特的位置看到了我們沒有看到的呢。
很多頻繁買賣,掙點小錢,期待積少成多,但總體盈利不多。一旦市場下跌,全貼回去了。文藝復興基金高頻交易,雖然看起來“極高頻+細微套利”,但核心是算法,而非高頻。
機會來臨敢于下注。
想想自己的投資心態,正是這種散戶心態,總是希望每天一個短線,往往卻會在關鍵時刻猶豫不敢下注,往往也就錯過了最好的機會,還是自己積累的收益在一次下跌中,全部套了進去。定投只是為了熟悉這個市場,也許熟悉自己在市場中的心態,知道什么是恐懼,什么是貪婪。當自己的心態給出貪婪和恐懼信號的時候,做出反人性的判斷。
插一段風險投資,有人斷言,未來投資的首富未必會是巴菲特,風向變了。拿來和巴菲特對飆的是孫正義。二八定律,未來的投資可能會選擇更大的回報,當然也可能會帶來更大的風險。正如現在的互聯網企業,面對未來,我們敢于冒更大的風險。
未來的互聯網企業,頭部企業將會在市場中占有更多的份額。就像羅胖的得到,80后90后與之前人比起來,更愿意為服務買單。而往往在互聯網上能夠生存下來的,只有最多人認同的服務,得到這種知識服務的企業,其邊際成本幾乎為零,也就會給其帶來別人無法比擬的市場優勢,也可以帶來最大的市場回報。
我等凡人如何下這類大注?
老喻給我們看了賺錢的道理,我確變得更加的迷茫。
人們在面對多個選擇時,即使明知其中一項可以獲得巨大成功,他們也不愿意放棄其他選項。我們還是喜歡把雞飯放在多個籃子里面。這也是我們對于安全感的追求。
下聯 幸福取決于較高的頻率
如何在生活中獲得幸福,投資是依靠人生幾次把握命運的機會。
可是幸福并非和投資一樣,幸福也不是靠錢來衡量的。幸福也許只是懂得抓住身邊的美好。
幸福也許只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睜眼看到自己的所愛的人。
幸福只是一段不錯午餐,有一段閑暇的時光。
幸福只是晚上一個不錯睡眠。
可是往往我們自己的欲望,當下的追求才是阻礙我們幸福的門禁。
什么時候可以像巴菲特一樣,享受自己當下的工作,但是又能抓住那么幾次高潮。
人生擁有無數小高潮,又不錯過那么簡單的幾次大高潮呢?這樣的人生,才讓人真正的羨慕。我等凡人又是否可以做到呢?
(可以想象過山車一樣的人生,那種中彩票的帶來的幸福,并不會長久,人們很快就會適應這樣的生活。)
結論1、找到自己的使命,能夠將你的極少的大高潮,和日常小高潮,完美的黏合起來。那么就喜歡上當下在做的事情吧,生活不該是堅持,而應該是享受,享受成長,享受跑步,一路成長,即使孤獨的看不到任何人,我依然是最棒的,這樣的精彩是我應該獲得的。
結論2、當年有了某種使命而生活時,你未必一定中大獎,也能找到幸福。說實話,讀了無數遍,也依然讀不懂老喻的意思。財富只是最求幸福的副產品,只要有使命,未必會獲得財富,但是足夠的幸福就已經足夠了。我們是否該面對,承認生命中的運氣呢?
結論3、我們未必會獲得想象中的財富,但是我們確可以獲得最大的幸福,過程比結果更加的讓人動容。我的一生都在為此刻做準備。就像哈德遜奇跡中的薩利機長一樣,"他人生的諸多選擇為他在引擎失靈的那個時刻挺身而出做了完善的準備。"在平時飛行的時候,很多飛行員都是一樣的,但正是在偶爾,萬一的關頭,才會出現區別于普通人的不凡,不管那刻會不會來臨,英雄都在時刻準備著。
最后
彼得蒂爾:我們的人生不是一張彩票,我們不應該把我們的一切歸因于運氣,甚至放棄我們對未來的控制,控制未來,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
時刻準備著,在不知何時是重大時刻時,盡量去做正確的事情。即使那一刻永不來臨。
孤獨的大腦,總是讓我陷入矛盾,當我接受生活中運氣的時候,又告訴我未來并非運氣。與最智慧大腦碰撞的時候,總得接受各種矛盾,有沒有任何的道理。
人生的精彩,由自己選擇,還好幸福和財富,不是魚和熊掌,似乎可以兼得。
我們總是習慣了,在最便宜的價格賣出雞蛋,老喻,又一次給我們看了人性。
后記
有個自己內心一直藏著的辯論題?什么才是英雄?
是像大眾的認知一樣,英雄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只有秦皇漢武那樣的人才能稱為英雄。
還是英雄就是普通人,就像一個醫生拯救了一條生命,或者是一個醫生盡全力拯救生命,哪怕沒有把生命救回來。生命既然是最寶貴的,只要去嘗試過拯救生命,算不算英雄。一個普通人,哪怕是一個混蛋,只要在某一個結點閃爍過人性光輝,算不算英雄。
人類文明?是大眾認知的大英雄造就的?還是你我這樣的普通人造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