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真是忙到回家就倒頭睡了,雖然有想法,但卻沒有體力去記錄看過的戲……
《魂斷鰲頭》是我第一次現場看莆仙戲大戲,怎么講呢,除了劇本以外,讓我挺失望的——終于理解為什么有人說看了現在的莆仙戲會傷到了……
鄭老師82年寫的劇本,其深刻性和對人性的嘲諷,到現在來看都不過時。這個戲是旦角為主的,男主角王長卿(戲里一叫“長卿”啊總讓我跳戲想到白豆腐好么)在用女性的眼光來看來其實也算是個“渣男”——人家姑娘為你犧牲去嫁老頭,你得了好還因為覺得被姑娘拋棄了而冷嘲熱諷,最后姑娘要死了,你還非要在旁邊煽風點火,求老頭讓你跟姑娘在一起,結果讓姑娘死得更快——話說這男的家里為了湊錢讓他去趕考,老娘把妹妹都典到富家為奴了,自己也病得奄奄一息了,總之,這男人獲得的一切,幾乎都是建立在身邊女人的犧牲之上的!倒是那個要娶小姑娘的老頭,其實在感情上不但不是壞人(在官場上另論),而且算是一個非常善解人意的好男人——他是原配死了,娶小姑娘純粹出于真心喜歡,而且是明媒正娶,小姑娘和家人也都沒有告訴過他小姑娘有心上人,后來小姑娘要死了,他也很想放小姑娘和渣男在一起,但無奈皇上賜婚,如果不娶,大家都要倒霉——在這方面,他真心算是感情真摯,顧慮周全,比渣男強多了啊!小姑娘的媽是個亮點,講話的腔調節奏語速,都超像我婆婆,那種感覺超級貼切,感覺是個很真實的莆田女人。
這個戲讓人覺得很遺憾的其實是舞臺呈現。“鯉聲”的牌子那是響當當的,我等都是久聞大名啊!但是現場一看,服裝居然走了越劇風——詭異的配色,漸變雪紡,還有長水袖!我們對莆仙戲的崇敬很大程度來自于它精妙的身段、手姿(曾姑娘說過,莆仙戲的手姿有時候比梨園還要豐富),但你弄個長水袖,我們還怎么看你的手姿呢?完全是自毀優勢啊!而且整個戲使用到的莆仙戲傳統身段真是少之又少,唱腔也弱,看下來整個兒感覺就是用莆田話演的越劇(我大越劇的影響啊)。反而是作為龍套的兩個一晃而過的轎夫,那動作一看就是《春草闖堂》中的程式動作演化來的,那才是莆仙戲招牌動作的感覺!這個戲除了劇本實在太強大,舞臺表演上跟民間劇團實在是拉不開太大差距。無論是莆仙戲,還是鯉聲,都應該找回更多自信才好,否則只能感嘆一聲:戲是好戲,就是不像莆仙戲啊!
《幼童留洋記》看起來讓人熱血沸騰哦,燃到不行!
說這個戲是兒童劇,其實太小的孩子是看不懂的,應該是更適合小學中高年級的孩子。其中的劇情,不但是勵志,還普及了很多近代史背景。話劇的導演手段真心豐富,整個舞臺呈現的多樣性讓人羨慕。
演詹天佑的演員超級萌啊。那個日本娃吉野的結尾讓我沒想到,居然沒有把諷刺和看不起死撐到底。主旋律用的是宋代寇準的《風箏》詩,很貼切,很優美。總之,這個話劇我很喜歡哦!
昨天沒看到南平的三角戲和四平戲,是我傷心不已的遺憾。但遺憾終究就是遺憾,沒法說,只能默默流淚。
昨晚我團的《楓落寒江》,滿場到我們自己都沒位置坐,站的我腳跟痛啊!呵呵呵,求林瑞武老師請吃豬腳進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