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學生活開始的第一天,第一節上的課叫做Computer Programming,也就是電腦編程。第一節課是在一個大教室上的,一百多個座位幾乎被坐滿了。這一節課主要是在做一個這節課的介紹,真正開始上課是在明天上午。給我們上課的教授從1979年就開始接觸編程了,從最初在只能顯示英語文字數字的黑白顯示屏編程,到之后學習C++和JavaScript,其中也跨越了二十幾年。他給我們展示的那些電腦和編程工具是我從來都沒見過的,畢竟他剛學習編程的時候我都還沒出生。他給我展示的他的經歷也確實讓我感受到了科技在這幾十年間的發展有多么的大。
他上課的時候有講到,雖然這門課主要教的是C++這門編程語言,不過這不是一門C++的課程。他還打了一個學習CS的比方。學了CS這么課程就像是學會如何畫一幅畫,而學習編程就像是最初學習如何畫線條。我現在要學習的就是如何掌握這門語言,并將手中的畫筆運用自如。這門課一共有一個小時四十五分鐘,中途有十分鐘的休息時間。這個教授講課的時候也比較有趣,是不是會講一些小笑話,最后十分鐘給我們放的一個哈佛講CS的視頻也很有趣。
這節課他還提到了一個概念,那就是"Computers are fast idiots"。電腦在計算上的速度確實比任何人都要快,只要人類給它的指令沒問題,那么它就能夠以十分快并且沒有任何差錯的情況下完成交給它的指令。不過說電腦是"idiots"主要是因為電腦不像人一樣有常識和思維。想要讓電腦做一件人類做起來很容易的事情,很多時候都是很困難的。比如現在的人臉識別技術,人很容易就能夠分辨出哪些是人哪些是貓哪些是狗,但是要讓電腦學會分辨,就必須給它足夠多的信息才行。
Pg. 27 《論語|辜鴻銘》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Pg. 171《刻意學習》"那一年,我去了清華園,你去了阿里巴巴"
這篇文章讓我很感動。每個人一生中有很多必須做出選擇的時刻,做出選擇是需要勇氣的,而在做出選擇之后堅持自己的選擇一直走下去是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的。我人生中有幾個作出重要選擇的時候。第一個對我來說很重要的選擇就是高中去美國讀書。那個時候我覺得國內的應試教育不適合我,我在那樣的環境下感覺過得很壓抑,不自由。于是我選擇了出國,遠走他鄉,并且一出去就是三年。我現在覺得我那個時候做出的選擇是非常正確的,這三年使得我成長了很多,也讓我了解到了很多在國內根無法得知的東西。這三年有很多傷心的時候,也有很多讓我覺得很快樂的時刻。我在那邊的高中也交了很多要好的朋友,我現在也時常會懷念和她們在一起的時光,會去思念在大洋對面的她們。
第二個重要的選擇就是大學本科讀CS。最開始我其實對未來想要學什么沒有概念,我小學的時候曾經想要成為歌手,初中的時候想要成為心理學家,高中的時候想要成為植物學家博物學家。不過最后我沒有選擇其中任何一個,畢竟這些都只能算是我的興趣,作為未來的職業來說并不是很適合。我會選擇CS一方面是因為互聯網未來的發展必定會很需要這方面的人才,以后找工作是沒有問題的;另一方面是因為我一直對電子產品和高科技一類的東西很感興趣,希望以后能夠靠自己的技術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便利,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第三個重要的選擇就是本科到荷蘭念。本來我其實可以選擇繼續留在美國讀本科,不過主要是因為美國大學的學費太高,我每年花著錢確實很為家里心痛。現在我不覺得自己有選錯,來到另一個國家感受不一樣的風土人情,認識來自個國家和自己有不同經歷的朋友,這樣的經驗是難能可貴的。而且這邊中國人也很少,剛好給我一個好好練習口語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