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標題,你們一定在想:“60個公司!果然是個憤青,而且沒什么能力!”
但是,做人還真的不要太武斷比較好。因為當你看完下一句話,也許你就會產生另一種看法。
事實上,我是一個不善言辭的人,但我會盡力做好每一件實事,所以一直以來,學校的老師們都挺喜歡我的。但我知道,我沒有過高的學歷,所以一旦我進入社會,要讓別人承認自己的第一個能力就是表達和溝通,因為我們要面試——個面、群面、花式面。只要是面試,表達能力就會占一個很大的比分。于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溝通表達能力,我從大二的暑假就開始廣投簡歷,四處面試,提早認識這個社會。只是我非常壞——每當他們通知我可以先去實習的時候,我都會說“不好意思,我已經找到了。”然而我只是純粹想專心學習而已。
事實證明,我這種自我訓練的方式非常有用!其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在我大四畢業的時候,只要能進入面試階段,基本上都能通過。當然,這樣的訓練方式還有一個“副作用”,就是讓我聽懂了這些“面試潛臺詞”:
“我們公司的員工基本上都是碩士,是因為最近比較著急招人才會招本科生的。”
如果你面試的時候聽到這句話,千萬不要慌!你的學歷早就在你遞簡歷的時候面試官就看到了。但既然你現在已經得到了面試的機會,說明你是具備了進入這家公司的最基本的資格的。
況且——
記得當初我去一家機構實習時,老板在我入職的時候就跟我說:“我們公司的員工基本上都是碩士,是因為最近比較著急招人才會連本科生都找的。所以你要努力了。”
當時,我聽到老板這么說,頓時心里充滿了感恩、自豪和敬佩,覺得這個機構真的是太高大上了!然后暗下決心:我一定要考研!!!
結果,當我跟他們混熟了以后,某天隨口一問,得到的答案是:“除了大當家和二當家,其他的我們都是本科生啊!”
在后來的實習和找工作的過程中,我才發現很多老板都會跟本科生說這句話……當然,其中也有一些說的是事實。
其實,老板們這么說主要有兩個用意:一是向你展示這個公司的高質量,想要借此提高你對公司的崇拜感和歸屬感;二是暗示你要繼續自我增值,提升你的競爭力。
“我們這里基本上都是年輕人(90后),你過來一定能很快融入這個大家庭的!”
這項“潛規則”是有條件的:老板年紀較大或公司創立5年以上。
這個條件乍一看好像非常棒,但實際上,這只是在變著法告訴你“這家公司的人才流失率很大”而已。而面試官跟你說這句話,就是想讓你不要走,留下來。他想要跟你說的不是“我們這個年輕人多,有活力”,而是“我們這里缺的不是年輕人,而是資深員工。”
如果你不信,如果你想進一步驗證,如果你有這個條件,去看看這家公司上一年的通訊錄吧。如果你沒有這個條件,那就去看看它的招聘信息在智聯和51上面掛了多久吧。
“試用期工資2800,轉正后工資多一點,大概4000,然后再加績效。”
說實話,如果你不是去國企,這個數字在廣州還算是挺高的了。
但是,轉正之后,扣掉個人所得稅、五險一金,還有這種稅,那種金,最后到手的,可能真的就比試用期多一點,嗯……比3000多一點吧。
然后你要問了:“不是還有績效嗎?”實話跟你說吧:如果你不是做銷售、銀行、項目這類有硬指標的工作,你的績效工資其實通常就是你的季度獎或者年終獎而已啦。
換句話說,如果你想要拿多點錢過個好年,可以,給公司足夠的產出,用實力跟他們談條件吧!
“每個人都有升職的機會。我們公司每年都會有一次競選,只要你做好你的工作,能帶給公司足夠的價值,升遷就是分分鐘的事!”
是不是很激動?!對不起,別想太多。實際上,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告訴你:“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好好想一想,如果一個公司每年都有升遷的機會,要么就是這個公司正在瘋狂擴張版圖,要么就是每次升上去的只有寥寥數人。但無論是哪一個可能,或者說無論是哪一個公司,都不可能貿然升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年輕。如果你想要升職,要么你就要有過硬的實力,要么你就要有足夠的經驗,千萬別想著一步登天!
要知道,面試官跟你說的“分分鐘的事”,不是“隨時可以升”的意思,而是說:“如果你想要升遷,就把握好你的每分每秒,做好自己的工作,帶給公司足夠的價值。要不然,炒了你才是'分分鐘的事'。”
總之,在面試時候聽到的看到的都不要相信太多,自己切身經歷過才是最真實的。況且,找工作,就是要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自己也喜歡的工作。只有面對這樣的工作,你才會有激情、有動力,才不會因為工作而身心疲憊。至于其他的……工資?總會漲的!職位?總會升的!要相信:沒有老板會不喜歡工作態度好,對工作充滿激情的員工的。所以,不需要太糾結面試過程中面試官們給你拋出的誘惑,你可以把它們當作是對你自己的肯定,但不要讓這些誘惑成為你挑選這份工作的動力。堅持你的夢想,一步步實現自己的價值,這才是人生贏家的標準姿態。
其實類似的話還有很多,上文只是提到了我最印象深刻的四句而已。
你還知道哪些潛臺詞呢?
可以在下方評論,與大家共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