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凌晨一點的時候一個朋友突然找我,絮絮叨叨地說起自己的委屈,原來是努力了一學期成績也不理想。
他的語氣無不失落:我這學期一直在圖書館上自習,周末的時候也沒歇過,早上八點去,晚上熄燈的時候才回來,我這么努力,為什么還是不能取得一個好成績。
我不知道怎么安慰她,因為我曾經也是那樣的人。晚上熬到凌晨,早上六點多又起來,每天恨不得二十四小時都在學習,考試成績不如意就覺得自己很委屈,因為我在想自己都這么努力了,為什么結果還是這么不盡人意?
可是這樣近乎自虐式的努力真的有成效嗎?你在挑燈夜戰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自己完全可以在白天就完成這件事的?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別人不需要熬夜就可以完成的,自己卻要熬夜完成呢?
雷軍說過一句話:永遠不要試圖用戰術上的勤奮去掩飾戰略上的懶惰。泡自習室,熬夜,沒有假期只是你營造的苦苦努力的幻象,如果可以輕松愉悅地完成一件事為什么非要苦苦拉鋸搞得自己鮮血淋漓呢?
我們要努力,但努力卻不是時間和精力的一葉堆砌,而應該是一個規劃道路,選擇合適方法的統一體。只有明確了這些,你的努力才不會顯得那么沒有效率?,F實生活中那些自詡天天熬夜的人,大多只是愚蠢,他們說起自己的事情好像神采奕奕,似乎這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可是除去感動自己,我們還剩下了什么,尤其年輕時候對身體的過度消耗,留下一身的毛病之外還留下什么?
我們似乎接受了太多的勤奮教育?!扒谀苎a拙”“鑿壁借光”還有愛迪生那句著名的“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可是沒有人告訴我們愛迪生那句話還有后半句“沒有這百分之一的靈感是萬萬不行的”。大部分人覺得只要我拼了命的努力就一定能達到自己的目的,所以頭懸梁錐刺股之人不少見,可是學生時代,我們身邊的那些頂尖學霸,她們從來不是每天不眠不休地學習,每天按時睡覺,積極參加活動。成績照樣無人能及。
我并不是否定努力,因為即使一個人有過人的天賦,而不付出辛勤的汗水,最終也會泯然眾人矣。我只是否定自虐式的努力。
仔細想想,我今天不熬夜能不能做完這件事,如果可以,那為什么要熬夜以求心安呢?我這周末休假天會不會塌下來,如果不會,那為什么不給自己愉快地放個假呢?我今天不去圖書館而是在宿舍睡覺,我的人生會不會沒有了希望呢,如果不是,為什么不好好休息一下呢?
人生從來不是痛苦的拉鋸戰,而是走走停停的愉快旅途,無論什么時候,我們都要保持足夠的清醒,認清自己的價值才能不在消耗戰中丟失自己所有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