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轉(zhuǎn)過城市的街角,不經(jīng)意間看見月亮沖著我笑。它像個羞澀的少女躲在薄紗后,高高地掛在樓角。走在初春的夜,伴著月亮的清影,迷蒙的月光灑下來披在身上有些寒涼。而我,內(nèi)心升起的情愫再次凝望月亮,卻發(fā)現(xiàn),月亮早已不是當年那個月亮了。

年換了一個又一個,那輪又圓、又大、又亮的月亮,也在不停地向前。老家門前的那棵大榆樹,已經(jīng)不再好多年,抬頭看月中那棵老樹卻越來越茂盛,越來越蔥郁,隨風搖曳間,曾經(jīng)的畫面在月光里閃現(xiàn)。

還記得,很多、很多個難忘的元宵節(jié)是在那個小山村度過的。那時的雪花兒大片大片兒飄落下來,似絨絨的鵝毛,又似輕輕的棉絮,落在頭上,落在衣服上,落在門前的篝火上,伴著孩子們?nèi)舆M去的小鞭炮,噼啪噼啪地響。公公手里提著木筐,拿著小鐵鏟,去離家不遠的老墳上送燈。等他回來,元宵灑燈的習俗就開始了。

公公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長長的鞭炮,用繩子拉著,拽到高高的大榆樹上。那繩子是他在年前就準備好的,不知道他是怎么栓到幾十米高的大樹上去的,就像不知道他是用什么樣的方法,把彩燈纏滿院子里那棵杏樹一樣。

待他把幾掛鞭炮都吊得高高的,他便拿起那個木筐,筐里裝著用柴油拌的鋸末子,拿著木鏟一鏟一鏟從屋門前灑起,幾米遠一堆。我呢,拿著鐵鏟去篝火里取來火種,一直跟在公公身后,他灑,我點,從院子一直灑到大門,再從大門沿著東西兩條大路與鄰家的燈連接上。

那時的山村,是一年里最熱鬧的夜晚。伴著連綿的燈火,那幾掛長長的鞭炮,年年都留著我來燃放,也許,那是全家人對我的祝愿吧。他們都希望我每年都紅紅火火,平平安安的。就在鞭炮最后炸響的剎那,全家人一起歡呼著、祝福著,跳躍著。一字拍開的禮花依次點燃。有時,月亮是清亮、清亮的,有時,在雪影里迷迷蒙蒙的,而每一年圍在路邊來看放禮花的人都會投來羨慕的目光。

那樣的夜晚,將今天的記憶點燃。綿延著伸向村外的燈火看不到邊,公公滿是皺紋的臉笑開了花兒,露出兩排白白的牙齒,讓他的孩子們想起,他說,他的牙是吃白米飯才那么白的故事。

元宵節(jié)過后,兒女們各自回到自己的小世界過生活去了。過年留下的狼藉,夠公公收拾幾天了。而那時,公公還是像準備新年一樣,幸福而充實。嘴里念叨著十五的月亮還是十六圓啊,幸福的生活越來越甜。

如今,那個在我前面灑燈的人,已走向每年他送燈的地方,再也不回來了。寧靜的元宵夜也沒了那時的歡笑。在心里為他點一盞燈吧,一盞走向光明的燈。而那句:"十五的月亮還是十六圓,幸福的生活越來越甜",我會替他說下去……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