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走
我也走
我跟月亮趕牲口
買個雞
叨豌豆
買個猴
栽跟頭
栽到那
載到嫂子門里頭
......……”
又是一個中秋節,我再一次成功想起來童年的兒歌,有誰記得我們兒時的天真,兒時的快樂,兒時父親母親滿滿的愛。又誰記得兒歌到底是一個什么意思?
很多我們不懂的事情,被編成了兒歌,都被我們這些小屁孩唱的朗朗上口。很多我們不知道的苦難都被我們的童真忽略。很多父母的愛,親人的愛也被我們嫌棄,被我們厭惡。
很多不懂的關愛,也一一忽略。。。。
兒時的夢,童年的回憶再一次在我午休的夢里來找我,醒來已是下午三點四十五。上午從東菀回來路上寫了一半的簡書,回來十一點多,就覺著困,就睡了一覺,起來就開始繼續,我最近更文的頻率越發的長了,不是小編偷懶,而是很多很多的半成品躺在了我的私密文章里面,等著我給予臨幸。我越發的覺得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了,不敢輕易的發文字了。
我想起了兒時的中秋節,我夢里回去了。
每年臨近中秋,心情就特別激動,初一就開始問父親,
“為啥初一沒有月亮”
然后一臉的稚氣仰頭望著他滿臉的絡腮胡子,黑黑的臉。
父親就開始教我記住了
小女,聽好了哈
“初一初二不見面
初三初四一條線
初五初六像鐮刀
初七初八半砟子
……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中間幾句我總是記不住,我總是一遍遍的問,為什么初一初二不見面,父親不厭其煩的說著月亮也是要休息的哦,于是這個兒歌就成了我看月亮,分日子的坐標,一條線,就必定是初三初四。
兒時的月亮好大好圓呀,特別是十五的月亮特別亮,十六的特別圓,但是沒有十五的亮,因為好奇就一定會自己把十五和十六的月亮比對,比對之后就發現十六的月亮的的確確的比十五的圓。
我想呀想,為什么?
每一次想答案都不同
我想是因為月亮妹妹偷懶了,初一初二偷的懶,以至于十六圓
我想是因為怕十五太圓,大家就太容易滿足就不好好過好未來的每一天
再大一點,我想了又想,是嫦娥姐姐奔月的時候月亮太圓了,仙人們都是像煙一樣即使要鉆進來一定要有個縫呀?悟空在電視里面就是用獨角大王拼勁全力鉆的那個縫得以逃生的呀,嫦娥姐姐也是這個原因吧。我在心里默默地說著……
但是這一切都會在某一個月色嬌嬈的夜晚再一次都被我否了
我在發文的時候又狠狠的想了又想,是因為月亮都知道十五的時候露白,月亮都知道成熟太早,注定過不好這一生,月亮都知道低調低調。我們生活著,無數次的跌倒,自始至終都沒有沒有學會低調。我們以為我們已經路過千山萬水,我們以為已經長大,我們以為早已逃開父母的啰嗦,開始成長成他們開始期許的樣子,也開始了一點點的去疏遠慢慢老去的父母,不在對他們一臉崇拜的等著他們告訴我這個世界是個什么樣子。
我想我父,我想我那被盜走的童年。我想我們最初的月圓。
北方的秋,早上甚是露重,八月十五是不僅僅是吃月餅的日子,也是收獲的季節,小小的我最喜歡早上早早的起來,天灰蒙蒙的,坐在父親那個吱吱呀呀唱著歌的自行車,我就坐在后面,更小的時候是騎馬的姿勢坐著,長大一點就側著坐,后面不只僅僅是一個我還有父親做工總會掛著的一個簍,我們北方土話叫挎簍,有二個彎彎的鐵勾掛起來,簍是用來裝東西的。
有時候裝紅薯,白菜,玉米,大蘿卜,或者是剛熟的蘭花豆(蠶豆)我總是在我沒有跟去時候,(愛就是可以在人群里蒙上臉,分出父親的手,愛就是可以嘈雜的聲音里面分辨父親的車聲,愛就是在黑夜里面分辨家人的腳步,愛就是可以吃一口菜就分辨是那個家人炒的,而這些功能都隨著時間推移,我們慢慢長大一一陌生,一一失去我們分辨力,原來我也曾像聽風者里面間諜一樣擁有過超能力,只是被我們自己逐步遺忘)
聽到父親的自行車聲音就飛奔過去看今天父親又帶了什么,父親總是會呵呵的憨笑著,看著不高的我,用墊起的腳尖也看不到又急又心慌的樣子,就慢慢的說,起來,我拿我拿。
父親總是喜歡看我墊腳看簍的樣子,一邊爬著看,一邊還要伸手拿,天知道,我終究還是夠不著。
父親的自行車,父親的簍,父親解放鞋上被露水泥巴打濕的鞋子,父親整日被汗水濕了又干,干了又濕的白襯衫。父親一年比一年多了的白發,父親做工磨爛了一雙又一雙的解放鞋,父親的那大大的腳,(45碼的腳,你們說大不,關鍵是身高才167)撐起一片天,父親總是家的頂梁柱。說起父親的大腳,我總是對女兒在說,你個子不高,腳老大了,我說是該叫你覃大腳,放在以前嫁不出去,她總是會說,你這么嫌棄我的大腳,我也不想這么大。我現在在想,難道是像外公。
家里總是會有一個人說,這個是根基先打好,以后就使勁長個子了。
我記得我拔黃豆的樣子,看著父親拔,我也跟著拔,黃豆拔的時候不是太黃的時候拔,因為如果太熟了,就像油鍋里面的油條一樣,炸開了,豆子掉進地上就難撿了,拔了一車,就裝在拉車上,人力拉車,以前比較窮,不是每家都有拖拉機,人力拉車裝車平衡是關鍵。
裝的時候不能一邊多一邊少,更不能前面多后面少,這樣走路一半有翻車的可能,父親在一個人的時候,裝車我就納悶他怎么搞平衡,(我可是好奇寶寶喔,都是父親告訴我平衡的道理)他的回答,我至今覺得都膩害的不要不要,他說他是借力,借誰的力?
大楊樹的力,大楊樹在我們那里灰常常見,中原的特色就是平呀,路邊標志就是一排排直直的楊樹,一排排刷過一米白石灰的白楊樹,(刷石灰據說是為了防止蛀蟲)他就在裝車的時候把車轉了一個方向,繩子用楊樹繞了又繞,固定一邊,再固定另一邊,第一根有時候就再次拉一下,整個裝車過程就完成了。以前的人沒有機械化,一樣不影響人家開發左腦思維,就一樣不影響他們把五百甚至八百斤重的糧食用二個輪子的拉車,用那勤勞的雙手,雙腳,用那曬的漆黑的肩膀,掛著繩子給拉回家。
黃豆都不拉回家的,而是全部曬在公路上,很早我們鎮上就是瀝青路了,原因在下面,大家可以瞅瞅,黃豆我前面有交代,不是很熟的時候割了,放在公路上面,經過北方秋天的烈日當空暴曬,再經過貨車,小車的碾壓,幾天下來,就殼豆分離,你路過的時候,還可以聽到時斷時續自己開殼的啪啪聲音,可好玩了,到了天黑車少的時候就開始裝起豆豆帶回家。
當然殼子,桿子也可以帶回家,拿回家剁起來,冬天喂羊,對的,我家有一群羊。
(悄悄告訴大家,我們家就是在鎮上,而我們鎮的招牌可是比我們縣,甚至市有名。我們在90年代,可是非?;鸬模驗橛小靶∩虾!薄靶×x務”之稱,我們南陽市出的一本書籍,里面有我們鎮的特寫,我看的時候特別自豪,以至于我經常遇到,老鄉我就是喜歡報鎮名,不報縣名,因為玉器和小商品批發市場而聞名于世,我小時候,經常看到,新疆人,外國人在街上采購呢,因為我們鎮即是三縣交界,又是三省交界,河南,陜西,湖北。交界點就在我們鎮上,在古時候,可是兵家必掙之地,臨縣有一個春秋城旅游區,有范蠡的雕像屹立在路邊,訴說他曾經的輝煌,這些我在以后的文字里面寫個專題給大家好好嘮嘮)
生活的自然,自然的生活。
我們小時候,懂得觀察的不只僅僅是星星月亮還有父親的辛苦。但是長大后,何曾那般再用一臉崇拜的小眼神去鼓勵安慰他們日夜操勞的身體。
我們小時候,喜歡看父親抱著玉米棒子一邊數著顆數,一邊顯擺他的高瞻遠矚,選品種的高智商。
我們小時候,喜歡看父親做工累的時候一臉鐘情的望著他曾經用鋤頭或者是鐵丘親熱過的土地,他的土地他的成果,他那越來越好的土地。在倪萍的姥姥語錄里面說了,土地是真誠的,你怎么對它,它怎么回報你。
我們小時候,讀到瑞雪兆豐年,回家就興奮的告訴父親,原來大雪可以為來年的收成增加產能,就愛上了冬日的三層被。
我們小時候,即使八月十五沒有月餅,即使沒有肉吃,即使沒有美酒加咖啡,但是一樣不影響我們有著富足的難忘的精神生活。
我們小時候月亮又大又圓,我們小時候父親的背又寬又溫暖,我們小時候父親給了我最好的一個又一個八月十五。
就寫到這里吧,小編每次回憶童年,回憶我父,就停不下來,能夠堅持看到最后的朋友們,感謝你,在這里小編祝大家,莫要忘記童年的回憶,童年父母的愛,能夠回家就回家過節,不能回家就莫要忘記打電話回去哦哦。不能讓曾經深深愛我們的人,過節冷漠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