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
作者:花大恬
阿黛爾的生活是我看過的愛情電影里印象深刻的一部,影片全面呈現了愛情建立與消亡的過程。一見鐘情,酒吧邂逅,約會,親吻,性愛都向我們展現了愛情應有的樣子。而阿黛爾與艾瑪之間巨大的差異性,又像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橫在二人的愛情之間,最終導致傷害,出軌,分手的悲劇。
[吸引力]
你相信一見鐘情嗎?在我看來,阿黛爾和艾瑪的一見鐘情本質是由性吸引力造成的。不管你是否承認自己是不是外貌協會,在我們的內心,我們都會存在一種對美麗的偏見——認為“美的就是好的”。人們對美的偏愛通常符合演化心理學的觀點。一些理論家確信,身體美貌的標準存在一個演化的過程。對美的偏愛植根于人類的本性之中(不要再責怪男人的好色了,他們本質上只是想繁衍健康的下一代,女人同理)。阿黛爾是美的,否則她怎么會成為艾瑪繪畫的靈感源泉,成為她創作的廖斯女神呢?當然,造成兩人相愛的原因是復雜的。有一種吸引力叫做“我喜歡你因為你喜歡我”,我們會喜歡那些喜歡我們的人。阿黛爾和艾瑪正是如此,兩情相悅,電光火石。
[相似性:喜歡與我們相像的人]
導演通過樹的對比展示了阿黛爾與男友,艾瑪決然的差異性。阿黛爾是自然的綠色,她很簡單沒有太多的想法,想吃就吃,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沒有偽飾,沒有造作。而艾瑪本質上是紅色,她世故,她有野心,她總是有著屬于自己的招牌笑容,在發現自己與阿黛爾的不同時,她只是眉眼盈盈,笑著說“你很有趣”。
就態度來說,兩個人越相像,就越加喜歡彼此。而阿黛爾和艾瑪的飲食品味,擅長領域,對身份的認同感,以及家庭階級是完全不一樣的。如艾瑪的家庭成員觀念開放,父母支持艾瑪對藝術繪畫的追求。而阿黛爾的家庭成員觀念保守,對工作的關注點局限于糊口謀生。在后期聚會上,艾瑪的朋友有畫家,有博士,她們高談闊論,討論文學,藝術,哲學。而阿黛爾完全無法融入這樣的圈子,無所適從的她只好不停招待大家吃意大利面,在看艾瑪和麗斯談笑風生時黯然心碎。
情侶間的“互補”更多程度上是指“能力的互補”。如果伴侶雙方有不同的技能,一方往往樂于讓另一方在他的優勢項目上發揮特長。如在愛情的初期,阿黛爾幫助艾瑪學英語,艾瑪幫助阿黛爾補習哲學。
我們不應過分強調這種互補性。人們會更加喜歡性格相似的人,而非性格不同的人。即使支配欲很強的人也更喜歡有主見的家伙,而非長期屈從順服的懦夫。
[背叛與出軌]
? 由于階級,觀念,品味的差異性,阿黛爾和艾瑪的相處變得越來越累。盡管后期出軌的是阿黛爾,然而依我來看,最先背叛的應該是艾瑪,艾瑪很可能精神上早已出軌了。艾瑪到后期與麗斯曖昧,不再與阿黛爾做愛,甚至不再愿意回家,都使阿黛爾感到一種無助感和孤獨感。其實在戀愛關系中,往往是那個處于劣勢,感到不安全的一方更容易出軌。正如一句歌詞,“說謊傷害,都是不安犯的錯”。因為害怕被拋棄,這類人會不自覺地去尋找備胎,盡管他們還深愛著自己的伴侶。
[分手]
最怕分手像南方的濕冷,冷到你生活的每一處,冷到你的骨頭里。分手后,阿黛爾久久沉醉在那曾經溫暖如今憂郁的藍色中。她在送走幼兒園小朋友后突然地哭,她在深夜里醒來時落寞地哭,她在挽留艾瑪無果時抽搐地哭。在艾瑪最后的畫展上,阿黛爾發現艾瑪早已不是曾經的藍色,而是變成了完全不同的紅色。而依舊身處在藍色憂郁之中的阿黛爾,只好點燃一支煙,離開這個不屬于她的圈子,在毫無一人的街道上,在淡藍色的電影濾鏡中,自己一個人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