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前不久,看了《七月與安生》。講的是2個性格迥異的女生,在命運捉弄下的不同結局。七月,一個安靜的乖乖女,學習好,生得傳統。安生,有趣、熱情,習慣流浪卻自帶灑脫和不羈。
? ? ? ? 實際上,安生只是一個愿意把所有悲傷都留給自己假裝堅強的人,值得慶幸的是她選擇了“四處流浪”卻沒有讓她的活潑有趣失守。而七月雖然擁有著看似美好的一切,卻始終得不到真正的愛情。最后在難能可貴的溫暖友情里了卻一生。
? ? ? ? 七月和安生在13歲認識的那年,就注定要結下了這輩子都解不開的結。所以,后來她們會喜歡上那個叫做家明的男生。有人說家明的出現只是七月和安生故事發展的引子。當然一百個人看這個電影會有100種看法。我只眷戀七月與安生往來的明信片里的那些:安生的流浪和她看過的這個世界;七月的安穩和她所擁有的一切美好。
? ? ? ? 電影的拍攝風格很是讓人喜歡。一種現實和理想的穿插,不免讓人悲從中來。電影戳中人的3個淚點,你是不是也一樣?
? ? ? ? ? 一次是在七月送安生離開的車站
? ? ? ? 一次是在七月和安生撕逼的衛生間
? ? ? ? 一次是在安生為七月的死亡通知書簽字的醫院
? ? ? ? 其實在七月和安生生活大交換的時候,早有預感,故事沒有這么簡單。以七月的性格,她根本不可能選擇流浪。也難怪后來的“七月”并不是七月。天堂里的七月曾經渴望的自由都是安生在替她完成一個未完成的夢而已。只不過它用文字來敘述。
? ? ? ? 你也許覺得自己是七月,你也許覺得自己是安生。我想看過這個電影的人,都會不自覺地想跟它有所交集。也許你想變成七月或是安生。其實七月、安生都不是你。我們習慣往自己身上貼標簽。后來,也活成了標簽。把自己都忘卻了。如果沒有像安生一樣選擇顛沛流離的勇氣,如果沒有一份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堅持,如果沒有七月得以現世安穩的機遇,如果沒有克制住得到安穩后的那份躁動,那么還是安分做獨一無二的自己吧!
? ? ? ? 這個堅守與流浪,堅信亦彷徨,光芒亦憂傷的故事。也讓我想起了13歲的自己,我也認識了一個13歲的她,可我們跟七月,安生除了在喜歡上同一個人的相同點之外,就再也找不出來相同的東西了。
? ? ? ? 后來,她上衛校,我讀普高。我們就很少聯系了,缺席彼此生活的三年里關于她的所有消息,都是在另一個朋友那里聽到的。QQ好友的通訊錄,從來不敢打開對話框,空間里只能默默地為她發過的每一條動態點贊。大學的一個假期,我們又見面了。她變得比以前更漂亮了,沒變的是還是牽著我過馬路。找附近找了家店休息,等她喝了一口手中捧著的飲料。
? ? ? ? ? 我沒忍住:我覺得我們之前好像少了點什么?不會是因為X吧?要是那樣的話,就太不值了。你覺得呢?
? ? ? ? ? ? 她笑笑一說:“怎么可能”。
? ? ? ? ? “那就好”,我們相覷一笑。
? ? ? ? ? ? ? 但愿是真的沒什么?
? ? ? ? ? ? 其實我聽說,后來她又找過X,不過他們在一起的時間并不久。如果不是因為很喜歡,她肯定不會那樣主動。我知道她的。偏偏X是個不解風情的傻帽。當初把自己的那份喜歡藏起來,只是證明了我沒有她的勇氣和深情,所以就從來沒有后悔。現在和當年認識的她也會有聯系。不過都是聊些生活的瑣碎,她現在過得很好,只等一個人共赴此生的承諾。面對過去,我們似乎都不愿回頭。
? ? ? ? 13歲那年,我們同樣也認識了好多像七月,又像安生的人。如今,她們早就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有尚在漂泊的,有結婚生子的,有自己創業的,有平平淡淡的,這都是那一個個真真切切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