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質也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 ? ? ? 為公平臺開了學習成長專項群,其中有關于孩子教育的問題,總是讓很多父母頭疼,比如很多家長反映,自己為孩子百般的付出,但是就是得不到孩子的理解,而且孩子還越來越叛逆,還有的家長說,每天最頭疼的就是陪孩子寫作業,不寫作業的時候什么都好,只要一寫作業,孩子就像身上長了刺一樣,完全坐不住,一會動動這兒,一會動動那兒,不是上廁所,就是后背癢癢,反正就是不能把心放在學習上,更是有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每天放學就是看電視,打游戲,不催他,他都不會寫作業。說到這里,很多家人都會有同感,而且更可怕的是,上面提及的僅僅是關于孩子教育的一下部分問題而已,一提到孩子的教育問題,做父母的就撓頭捶胸,似乎這都成了普遍問題了。
? ? ? ? 我作為一個11歲孩子的父親,其實也曾體會過這些難題,但是我的兒子現在的狀態可以說讓我和我的愛人都很滿足,學習不但很好,而且自主性很強,在學校里的表現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不但是班里的干部,還是市級三好學生;我兒子的興趣很廣泛,學什么都能學出個樣,比如他對魔方很感興趣,就可以沉下心來一直研究,現在可以搞定十多種難度各異的魔方,而且三階魔方的速擰速度都可以和《最強大腦》中的速擰冠軍相媲美了……在這里就不多說了,因為在我眼里,我兒子的優點實在太多了,如果一一道來,你們要給我點外賣了。
? ? ? ? 說了這么多,很多的父母會很羨慕,甚至心理在想,為什么我家的孩子不是這樣呢?正所謂“有一種孩子是別人家的孩子”,大家都是看別人家的孩子好,而看自己的孩子全是缺點,為什么會是這樣呢,其實真的很值得深思,孩子從出生開始,,其實起跑線都是一樣的,所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但是為什么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差距就會變得越來越大呢?在這里,我真的很想說一句,各位父母朋友們,你們眼中孩子的這些那些問題,其實都是你們自己造成的。
? ? ? ? 說到這兒,問題來了,很多父母會說,不可能,我對孩子都付出了我的全部,我那么愛他,什么都管著他,他就是不能爭氣……對不起,我打斷你了,首先你的這個思想就是個錯誤,你為什么要讓孩子爭氣呢?在我看來,爭氣是大人的事情,不是孩子的事情,孩子就應該無憂無慮無壓力的玩。試問一下,我們小的時候,誰真正的理解學習到底是為什么?誰又敢說:“我的興趣是數理化”?你自己在要求孩子爭氣的同時,必然已經導致了學習就不可能成為孩子的興趣,你要求孩子爭氣,在孩子的心里就會有一個潛意識,“我學習都是為了爸爸媽媽,我學習好,我爸爸媽媽臉上就有光,我學習不好,爸爸媽媽就會覺得丟人……”,你們想是這樣嗎?
? ? ? ? 記得有一次我在一家板面館吃面,這家面館的老板是一對農村夫妻,我正在吃飯的時候,這對夫妻的孩子放學回來了,背著沉重的書包,走進了房間還沒有放下,孩子的媽媽就很嚴厲的對他說,馬上進屋寫作業!孩子很不情愿的放下書包,拿出書本開始寫作業,但是明顯看出,他寫作業時非常三心二意,時不時的看向面館內給顧客播放的電視,而這一舉動被他的媽媽看到了,二話不說,上去就打了孩子一下:“寫作業為什么這么不用心,寫作業時不許看電視,總說你也沒有記性,你看看你這寫得都是啥呀?你這孩子咋這不讓人省心呢,你看看人家孩子,誰像你這樣了?這題做的不對,這么簡單你都做錯,你的心思在作業上嗎?你咋這么笨呢?……”罵孩子的聲音就當著很多吃飯顧客的面,就像連珠彈一樣罵向了孩子,孩子當時就眼淚和鼻涕一起委屈的流了下來。
? ? ? ? 大家可以安靜的想一想,如果這是你的孩子,他還會把學習當成樂趣嗎?他每次學習的時候,寫作業的時候會開心嗎?我相信,他不但不會開心的寫作業,甚至每次寫作業的時候都會膽戰心驚,想想咱們大人,都不愿意去做讓我們膽戰心驚的事情,更何況是孩子呢,只不過他現在還小,不敢反抗,如果長大了,他不怕你的時候呢?后果是不敢想象的。
? ? ? ? 我的兒子從上3年級的時候,就已經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每天放學回家都會很開心的把書包打開,拿出書本,專心致志的寫作業。我這就把我教育孩子的心得告訴大家,提及教育,更準確的應該說是我在引導孩子,孩子放學回來,我都會先關心孩子,問他累不累,今天過得是否開心,然后理解他說:“兒子,你上了一天的學,一定很累,你如果累了,就先別寫作業,休息一會,可以看電視,可以干點其他的事情。”聽著這話,孩子就會很開心,但是我接下來說:“寶貝兒,晚上咱們九點睡覺,到什么時間就要做什么事情,所以8點半之前你就要把你該做的事情做完,然后用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洗漱,9點咱們必須上床睡覺,好嗎?”孩子小,很好“騙”,他一定會答應我,因為他知道作業是他自己的事情,但是我并沒有提作業的事,最后還要鼓勵他:“你一定能做到,有什么困難找爸爸,爸爸會陪著你……”,孩子自己就會盤算,大概需要多長時間能寫完作業,剛開始的時候,他一看電視就會看到很晚,只會把自己寫作業的時間留出來,但畢竟是孩子,時間是估計不準的,所以就會出現到8點半還沒有寫完作業的現象,但是他肯定還想繼續寫,而這時我就會告訴他,到點了,該洗漱了,孩子告訴我,作業沒寫完,但是我不會讓他寫了,會很嚴厲的告訴他(這時是該嚴厲的時候,但不是要嚇唬他),到該做什么的時候必須要做什么,這時我兒子就急了,因為他相對我而言,更怕老師,他怕寫不完作業,老師會說他,但我仍會告訴他,那是他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如果你因為沒有寫完作業被老師罵,也是他自己的造成的。記得當時兒子就求我,讓他把作業寫完,以后一定不會這樣了,這是我再重新露出笑容,說:“給你一次機會,但這是最后一次哦”,同時問“你還需要多長時間寫完呢?”……后面我就不說了,大家都能猜的到,但是在這里大家務必要注意,不是真的不讓孩子寫完作業,一定要讓孩子開心的入睡(這很重要)。第二天,我還會重復這個流程,但是后半部分不用做了,因為孩子給自己留出來的時間更長了,足夠他寫完作業了,而且隨著時間推移,孩子的計劃性也會越來越強,直到三年級的時候,放學回家就直接進屋寫作業了,寫完作業再去客廳看電視。
? ? ? ? 孩子需要的是理解,因為孩子對愛的理解是最低級的,因為孩子認為的愛就是要求,你滿足他就是愛他,你不滿足他就是不愛他,所以對孩子的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理解和引導,真正的去想想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想做的什么。很多朋友會覺得自己的孩子很鬧,動不動就耍脾氣,就會很煩,其實孩子是想引起你的注意,期待你去關注他,從這個角度去想,孩子就是很可愛的,當你談戀愛的時候,你的女朋友對你耍脾氣,你一定不會覺得她煩,不僅如此,還要詳盡一切辦法,拿出所有的精力去哄她,那同樣的問題到了孩子身上,為什么就會嫌他煩,說他不聽話呢?當你把心用在工作上,工作業績就會好,當你把心思用在老婆或老公身上,他們就會每天很開心,教育孩子不是難事,當你真正的把心用在孩子身上,你就知道孩子想要什么,真正想的是什么。
? ? ? ? 我身邊的很多朋友都說我兒子是個神童,太聰明了,什么樣的魔方到他的手里都可以搞定,但是我總會告訴我的朋友,其實你家的孩子也可以做到。我的兒子最開始對魔方產生興趣,是因為看了電視上的一個節目:《最強大腦》,在節目中有擰魔方這個項目,包括速擰和盲擰,恢復一個魔方的速度只需要十幾秒,我的兒子一看到這,都會全神貫注,而且總會感嘆:“哇,爸爸,他們太厲害了,我什么時候能做到呢,我肯定不行”,有的家長一定會說,那時因為電視上的那些人都受過專業訓練,而且都是經過長年的練習,但是我會告訴我的兒子:“他們和你一樣都是神童哦,所以他們能做到的你也一定能做到,爸爸相信你!”一開始,孩子并不敢相信,第二天我就在網上給他買了三階魔方,同時在網上找到了魔方的教程,打印好一起帶回了家,鼓勵他嘗試,孩子很高興,每天都在擰魔方,不出一個星期,他就可以脫離教程獨立完成恢復魔方了,他很高興,但是仍然沒有對自己抱有太大的信心,不認為自己能想電視中的那些選手一樣去玩魔方,于是我又陸續的給他買了很多各種樣式的魔方,包括二階魔方,四階魔方,五階魔方,金字塔魔方,鏡面魔方,粽子魔方,斜轉魔方等大大小小的十多種魔方,并教會孩子在網上尋找教程,接下來的幾天,孩子只要寫完了作業,就開始研究各種魔方,大約一個月的時間所有的魔方全被他搞定了,我告訴孩子:“你自己看看,這么多難度這么高的魔方都被你搞定了,你還說你不是神童嗎?電視上那些選手所需要的時間可能需要一年呢,你僅僅需要一個月就可以了,你甚至比他們還厲害。”這次我兒子深信不疑,因為他搞定了一個一個這么高難度的魔方,自己已經變得超有自信了,于是他找出了秒表,開始計時練速擰,終于有一天,他讓我給他計時的時候,三階魔方的速擰時間僅比《最強大腦》的職業選手的速度滿了2秒,“真的太厲害了,爸爸都佩服你了”,我兒子自豪的告訴我,這個成績還不是他的最好成績。我的兒子和其他的孩子一樣,喜歡玩游戲,拿起手機就不想放下,這是孩子的天性,他喜歡玩微信的跳一跳游戲,而且玩的超級好,我玩的時候最多也就600多分,他竟然能玩到2800多分。很多朋友不愿意讓自己的孩子玩游戲,怕上癮,怕沉迷,我不否認,但是越是硬管,孩子看到別人家孩子在玩,自己玩不到,好奇心就會越重,想玩的欲望會越高,你越是不讓玩,那么他對你的怨恨就越深,剛才也提到過,他的要求,你不滿足他,他就認為你不愛他,這樣問題就嚴重了,當孩子的好奇心和對你的怨恨膨脹到一定程度,他就會偷著玩,你管他,他也不聽,游戲玩了,還恨著你,我相信這都不是朋友們想要的。當然,我的兒子不是真的神童,所以我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但是我相信我能幫助孩子規劃好學習的時間,就能幫助他規劃好玩游戲的時間,魔方是游戲,玩手機也是玩游戲,既然玩的那么好,我就總和我的兒子說:“兒子你太棒了,你不管是玩游戲還是玩魔方,都這么厲害,在我心目中都是神一樣的存在呀,那么爸爸相信你,學習也一定會很厲害,是不是?”(千萬不要說玩游戲這么厲害,學習為什么不好呢)在這個年齡的孩子,最希望得到自己父母的認可,我認可了他,他必然會給我一個肯定的答案:“是!”“那么你能那么好的去計劃自己寫作業的時間,那爸爸也相信你一定也能規劃好你玩游戲和玩魔方的時間,是嗎?”當然,我得到的答案也是肯定的,這就是“引導”,遠比很多的朋友去命令孩子得到的效果要好的多,現在我兒子每周玩手機游戲的次數是3次,每次不會超過40分鐘,對此,我沒有再操過心。
? ? ? ? 孩子內心的世界是什么樣的呢?相信很多父母并沒有進去過,所以就會和孩子產生很多誤會,產生誤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和孩子產生了誤會的時候,作為家長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如果你能夠真心的把自己當成孩子的朋友,你就能窺探到孩子的內心世界。
? ? ? ? 記得有一次,我兒子學校里留了一個美術作業,讓畫自己心中未來的世界,孩子先用鉛筆畫了很多的樓房,是一座城市,之后又畫了云彩和太陽以及一些天上飛的汽車和長著大腦袋,短四肢的人類(我認為孩子很有思想,因為未來的人類可能會因為更多的腦力勞動和更少的運動,變得大腦發達,四肢退化),但是在最后涂色的時候,我看到我兒子把太陽涂成了黑色,當時我未加思索,就很嚴厲的說了他:“太陽怎么可能是黑色的?就算到未來,太陽也不可能變成黑色的呀!”結果孩子很委屈的看著我,說:“爸爸,你們每天總在說污染,水變成黑色的了,空氣變成黑色的了,那么到未來,污染到了天上,也會污染太陽呀,那太陽也會是黑色的呀……”我一下啞口無言了,沉默了一下,我向孩子道了歉,對于剛才的態度和沒有認真思考對孩子說了對不起,我兒子笑了:“沒關系的爸爸,沒有那么嚴重,寶寶原諒你了,哈哈……”。
? ? ? ? 想要和孩子成為朋友,就不要認為自己是大人就有特權,大人也會犯錯,錯了就是錯了,就要勇于向孩子道歉,當你真正做到了把孩子當成朋友,孩子就會把你當成朋友,當他發現你和他是平等的時候,他同樣也會理解你,而現在,很多的朋友所犯的錯誤就是永遠都忘不了自己是父母的身份,總在行使父母的特權,你都沒有把孩子當成朋友,孩子怎么可能把你當成朋友并理解你呢?
? ? ? ? 引導,也需要我們自己通過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孩子,影響孩子不一定需要語言去說,很多朋友總是在不停的告訴孩子,不要這樣,不要那樣,給孩子的限制太多了,人的一生最快樂的就是童年,在孩子的童年就需要一個宗旨,讓他快樂,就算是學習,也要讓他快樂的學習,其實這個想法是源自于我自己,我小的時候,我的爸爸媽媽就對我特別嚴厲,尤其是學習,總是要求我好好學習,考試要有好的成績,一旦沒有考好,就會罵我甚至打我,還會拿我和別的孩子比,其實這是最讓人反感的,試想一下,如果你的老婆說你不如別的男人,你作何感受呢,嘿嘿……開個玩笑,但是話糙理不糙,大人都不愛聽,更何況是孩子呢。記得有一次,我在小學的時候,一次期末考試,我考了全班第三,語文98,數學98,自認為考的成績不錯,挺高興的回家,認為我的媽媽會高興,結果到家就被罵了,說人家為什么能考第一,你為什么只考了個第3,我都為你丟臉……到現在,我并不抱怨我的爸爸媽媽,但是至少我的童年不是很快樂,所以我不讓我的兒子有和我一樣的童年,有的時候我的媽媽會幫我照顧孩子,當然還是按照她的方法來教育孫子,但是我會經常告訴我的媽媽,“全班有50多個孩子,但是第一的就一個人,我們沒有權利非要讓孩子做那個唯一,你的孫子現在已經很棒了,只要他快樂就好了。”就在這次放寒假之前,上一個學期期末考試后,我到學校去接兒子,兒子見到我就低下了頭,我問原因,他很小聲的和我說:“爸爸,對不起,這次沒有考好”,我問:“考了多少分呀?”他說:“語文XX分,數學XX分,英語XX分,只排了全班第五”。我聽完了說:“哦,兒子,走,爸爸帶你買個披薩,你想吃什么口味的?”我兒子聽了就懵圈了,問我:“爸爸,我原來都是全班第2,這次考的這么爛,你怎么還給我買披薩?”我說:“第一點,你不用和爸爸說對不起,因為你是為你自己學習,第二點,你看到分數的時候,一定已經很難過了,你自己都已經意識到自己考得不好了,那我就沒有必要說什么了,爸爸也不會讓你再難過一次,你能認識到這個錯誤就值得獎勵,而且我也相信你能找到沒有考好的原因,下次一定能考得更好,走吧,去吃披薩,開心點!”我的兒子一下就抱住了我的脖子,對我大聲說:“爸爸,我以后一定更加努力的學習!”
? ? ? ? 影響孩子,不需要對他說太多,多行動遠比多說話來的實在,管他不如多關心她,你對他好,他就會讓你感動,記住孩子永遠不是“你的孩子”,因為他永遠會是你的朋友。
? ? ? ? 說到影響,還有一件事情要和大家分享,在我身邊的好多朋友都說,孩子不喜歡讀書,閱讀能力不行,寫作能力不行,作文寫得一塌糊涂,我都會反問這些朋友:“你們看書嗎?你們每天都不看書,每天拿著手機躺在沙發上玩,憑什么要求孩子看書呢?”我是很鼓勵孩子看書的,不僅如此,孩子看什么書都行,就算看小人書,圖多字少的書也可以,只要他看,我就給他買,現在家里有一整套《阿衰》連環畫,還各種兒童圖書,但是現在我的兒子已經可以看很多的故事書,沒有圖,只有文字,就在去年,我和我愛人就開始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看書習慣,每天晚上下班回家,我們只要沒有特殊情況,都會坐在沙發那里,就算是裝樣子,也會拿出一本書來看,剛開始的那幾天,孩子像往常一樣,在看動畫片或者玩游戲,但是我沒有去要求他和我們一起看書,但是到了第三天,孩子自己就來找我,說他自己看電視沒意思,要我陪他,但我告訴他,我喜歡看書,如果你沒意思,可以和我們一起看書,并從我自己的書架上找了一本適合他看的書推薦給他,孩子開始很不情愿,但是也接受了,坐在我旁邊和我一起看,一開始他看不進去,于是我放下了書,陪他共看一本,一邊看一邊去給他解釋一些他看不懂的內容,慢慢的勾起了他的興趣,當看第三本書的時候,他就不用我再陪他了,他已經可以獨立的走入書中的世界去認真的閱讀了,而且現在已經成為了習慣,每天晚上寫完作業,他會主動要求看書。閱讀量一提升,孩子寫作文的能力也增長了。雙響炮呀。
? ? ? ? 每天都聽到大家說,教育孩子難,教育孩子難,教育孩子真的難嗎?大家聽了以上我的教育孩子的親身經歷,大家還會覺得難嗎?這些事情大家其實都能做得到,其實我理解很多朋友都是在被工作和生活的很多事情分心,但是每天只需要拿出一點點經歷和時間,真正的把心放在孩子身上,我相信每個人都能成為孩子的好朋友,大家的孩子也都能像我的兒子一樣,每天都能帶給你快樂和感動,用心,只需要用心哦!
? ? ? ? 現在的父母應學會怎樣和孩子說話,怎樣準確地向孩子傳達出內心的意思、愿望,使孩子能夠及時知覺到父母“批評”“教育”中所蘊含的關愛和善意,減少由于父母“言辭不妥”而引發子女的抵觸情緒。做父母的,原本出于“心和善意”的管教,常常被這種“拙劣的溝通”阻斷。當父母對著孩子憤怒責罵的時候,父母的“愛心”被淹沒在“粗暴的管教行為”之中。盡管許多父母在責罵的同時不時聲稱“是為你好”,但子女聽到的是如雷貫耳的叱罵聲,很難感受到父母的“愛心和善意”。
? ? ? ? 做父母的往往沉浸在自己的出發點完全是“為了子女好”而一意孤行,甚至根本沒有想過孩子怎么看自己。有個父親因一個偶爾的機會,得知兒子對自己“又恨又怕”,感到非常吃驚:此前他從來沒有想過兒子對自己怎么看,只一味地認為自己非常愛兒子。從此,他改變了管教兒子的方法。他不想讓他的兒子像自己一樣:直到長大成人,從小一直以為他的父母不愛自己而非常的恨著他。而實際上,他的父母非常愛他,只是“拙劣的溝通”使兒子從來沒有感受到父愛,直到父親去世后他才知道。不過,許多父母相信孩子在事后,或長大了會知道父母當時、當年是“為了孩子好”。但事情結果縱然如你所想,你眼下的管教若建立在子女對你的“對立情緒”上,又如何能“真正生效”?國內外都有研究表明:父母苛求、缺乏溫情的養育方式與過分保護、干涉一樣,有損子女健康成長。
? ? ? ? 作為父母,我想,隨著民主和科學越來越為社會廣大人士所崇尚,我們是否應該思考一下:現代管教子女,非得要用“打罵訓斥”的溝通手段把自己的“愛心和善意”偽裝、包裹起來嗎?把父母的“愛心和善良”,用良好的溝通讓子女直接地、即時地感覺到,效果是否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