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史為鏡可見興衰,以人為鏡可知得失。我也有這樣三面鏡子,它們幫助我習方法,守初心,指方向,讓我在平凡的教育之路上步步耕耘,慢慢成長!
初為人師,因為沒有經驗,也不懂得如何與孩子打交道,我的第一堂課上得一塌糊涂。孩子們滿教室跑,此起彼伏的打鬧聲,掩蓋了我強撐的獨角戲,那節課最終以武力鎮壓而告終。有人說:孩子的世界很簡單,她們喜歡哪個老師,就會喜歡上哪個老師的課。如何讓他們喜歡上我呢?我苦苦思索著。直到有一天下課,我們班的“小淘氣”突然沖進辦公室,興奮的對我說:吳老師,我今天好開心呀!我問為什么呀,她說:因為你今天笑著走進教室的呀,我們都好喜歡今天的你!我忽然意識到,恰恰是因為自己的焦慮,拉開了我與孩子們的距離。從此,笑對學生成了我的教育準則之一。上課到精彩之處時,我們一起開懷大笑,下課來辦公室聊天時,我們一起談笑風生,帶著孩子們做游戲時,我們又一起嬉笑打鬧。慢慢的,孩子們越來越喜歡我,我們的課堂氛圍也越來越好。上周,我們學習比喻句。有個孩子說到:吳老師的笑容像太陽。另一個孩子說:主體和喻體之間得有相似點呀!一群孩子急匆匆的搶答:溫暖呀!是溫暖呀!吳老師的笑容像太陽一樣溫暖!繼而,全班哄堂大笑,我也笑了!多么可愛的小鏡子們呀,照出了我的不足,也映出了我的幸福!
我是非師范專業畢業的老師,還是別人口中教語文的美術老師。初上講臺時,我常常覺得腹中羞澀,捉襟見肘。記得有一次,同年級教語文的唐老師突然來聽我上課,我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稀里糊涂熬完四十分鐘的,課后我請她評課,她只字未提課堂,只非常禮貌且友好地鼓勵我:吳老師,會越來越好的!路漫漫其修遠兮,為了盡快適應崗位,站穩講臺。打那以后,我把昨天的自己當作一面鏡子,常常反思,時時追問:今天的我應該往哪里再奮進一步?三年來,我專研教材教輔資料,觀摩課堂紀實錄像,加班加點是常態。參加各類培訓,求教名師大師,求知學習是常態。同時,為了更好的引領孩子們走進我的語文課堂,我帶著孩子們去古代會李白、見杜甫;領著孩子們去觀神州美景、品中華美食;陪著孩子們去童話故事里幫蜘蛛開店、看青蛙賣泥塘;變身演戲更是常態。不僅如此,我利用假期自學自考了普通話二甲證書、湖南師范大學漢語言專業學歷,并記錄下日常教育教學心得與故事五萬余字,只想離傳說中的語文老師更近一步!千淘萬淘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上學期,學校語文教研組教學研討時,我主動請纓上了公開課,獲得了大家的一致認可,唐老師說:對比兩年前第一次聽你上課,現在的你已經不是教美術的語文老師了,你就是一名語文老師!這一句肯定,讓我體會到用汗水澆灌出來的成長,真甜!
成長路上的第三面鏡子便是我身后這個強大而優秀的團隊。尤記得教師招聘考試時,青澀的我在黑板上懵懵懂懂的寫下誓言: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當時并不理解其中含義,直到我加入到土龍學校這個團結奮進的大家庭里,我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人。年邁的吳概平老師,已到退休年齡,多種疾病纏身,需要長期服藥,本可以在家休養身體的他,卻因為學校的需要仍舊拖著孱弱的身體堅守在三尺講臺上。老驥伏櫪,鞠躬盡瘁,他讓我知道什么叫不忘初心!英語名師黃玲老師,是第一批特崗教師,身邊的同事來了又走,只有她從未離開,在土龍一扎根就是十一年。她多次放棄進城的機會,遠離家鄉,堅守在鄉村教育的陣地上。以校為家,愛生如子,她讓我知道什么叫不忘初心!九零后青年教師王泳,參加工作以來,所教授科目期期第一。人前的優秀,背后卻是她不為人知的付出。新婚后不久,她因工作勞累過度,接連失去兩個孩子,身體也落下病根。但她仍舊堅守在教育的第一線,即便是長期需要治療,她也從未缺過一次崗,從未放棄過一個學生。拼命三娘,常勝將軍,她讓我知道什么叫不忘初心!我們的校長常常說:一枝獨秀不是春,一人優秀不算優秀,只有我們所有老師都成長為一顆參天樹,學校才會桃李芬芳,春色滿園!正因為有如此凝聚人心的校長帶領,有如此愛崗敬業的同事鞭策,在教育的海洋里,我從來不曾迷失方向!
教書三年,我對教師這一職業的認識也越來越清晰,我們渺小平凡,卻有著“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的期待;我們樸素清貧,卻有著“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干”的情懷。我們立于山野,用慈愛守護純真,用智慧孕育成長,用真誠開啟心靈,用希冀放飛理想,用無悔的青春托起明天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