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三兒
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散了。
有些人,走著走著就遇見了。
散了,并不是因為不在愛了。
遇見,也并不是因為有多愛。
而是,一切都是那么剛剛好。
前一段時間,馮小剛導演的作品《芳華》大火之后,又一部票房黑馬作品出現了,那就是由田羽生執導,韓庚和鄭愷主演的電影《前任三》,電影一上映,就好評如潮,消費者們紛紛在朋友圈曬起了自己的前任,和那段被塵封的記憶,不知不覺,全國大部分青年人的眼淚,都毫無保留地獻給了這部有關前任的影片。
我本人向來對這種商業片嗤之以鼻,總覺得這樣的的影片商業浮躁,沒有內涵。
這次,處于市場輿論的導向,自身好奇心的作怪,不知不覺就走進了電影院。
沒想到,時代的發展也帶動了文化產業的進步,不得不說,中國現在的影視作品越來越走心了,這部影片真的很打動我。盡管我跟前任的回憶沒有那么動人,但影片中跟前任的故事卻打動了我的內心。
一部好的影片,關鍵在于人物的塑造。一個鮮活的人物形象是可以帶動故事情節的。好的人物,好的情節,那么自然而然這個影片就是有力量的,就能感染到觀眾,打動人心。
前任這部電影之所以能發動人心,就在于孟云和徐佳這對情侶上。
從青蔥悸動、無所畏懼的青春,到不知不覺時光改變了你我。這短短的幾年里,其實什么都沒有變,孟云沒有變,徐佳也沒有變,只是時間推動了生活的變化。
孟云為了實現對徐佳的承諾,為了讓她們的生活變得更好,日夜不斷的努力奮斗。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徐佳經歷了世事的變遷,看淡了一切,更需要孟云的陪伴和愛護。可此時的孟云卻在打拼和讓他們生活變好的路上萬劫不復。
就這樣,兩個人在互愛的基調上,談著背道而馳的戀愛。看上去,每天在一起,實則已經越行越遠。
影片中,開篇幾個特寫鏡頭,我覺得特別的好,就是孟云在上洗手間的時候,沒有衛生紙,然而也不知道去哪里尋找。那一個鏡頭很具有戲劇性。原來,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需要兩個人共同完成的。沒有了誰也不能單獨發光,獨立。這個鏡頭,很生活也很容易打動人心。原因就是它離人們的生活很近,給人一種很真實的感覺。
在后來得一些鏡頭,徐佳出國旅游完成他們沒有完成的夢想;去單身派對;或者被其他男人照顧等一些列的情節安排,都似乎在說明兩個人還有感情,可明明有感情就是不能在一起這才是一個事實。
其實,我更覺得這部影片,徐佳有一個很大得缺點,沒什么出彩的地方。她所有的一系列行動,似乎都在等待孟云的回心轉意,但從來沒我付出過什么實質性的行動,難道這算是真愛嘛!
所以,從這段愛情里可以總結到,被等待的愛永遠得不到真愛,愛情是需要兩個人互相經營,互相成全,相反而不是向小孩子一樣互相猜,等待被愛。這個時代發展太快,不準許我們花更多時間等待和猜測。
再后來,徐佳跟自己的大學同學在一起了,一起享受平淡生活的美好。就如影片開始她說的那樣,一個女人多么不容易,要在年輕的那幾年找到自己的如意郎眼,茫茫人海,多么不容易。一旦青春消逝,就會淪為剩女的行列。
女人需要愛,男人需要事業,如果兩者不能平衡,那么兩個人的愛情也就會隨之瓦解。
有時候,兩個人的離開,不是因為沒有愛情。而是,在時光里,時間、地點、場景變換了位置,需要我們人為地從新認識和接受。
一如生活里的困難,一個接一個,要想過上好日子,我們就需要不斷的奮斗。孟云和徐佳兩個人,在生活面前新給他們的困難,她們最終選擇了逃避。只能在私底下默默的愛著。
在偉大的愛情,也抵擋不了生活給我們的包袱。影片中六年后,徐佳抱著孩子在草原上散步,每一個表情都意味深長,孟云依然活在她的世界里。六年后,孟云依舊是商業精英,單身貴族。身邊有些家庭背景優越、年輕貌美的王梓陪伴,事業風生水起。
影片的最后,從某種角度也上升到了人性層面,體現了向徐佳這類普通女子在愛情面前的卑微。有時候結婚,未必嫁給了愛情,而是嫁給了生活。
反觀我自己,如果我是生活中的徐佳,我一定不會放棄孟云,哪怕等到花兒都謝了。有時候,人生就是一場未知的賭博,只要我認定的方向,哪怕賠盡我所有的青春年華也在所不惜。因為我的青春酣暢淋漓,我的青春永遠年輕。
無戒365訓練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