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愛和美食不可辜負|我就是想和你一起吃好多好多頓飯呀

圖片發自簡書App

“吃貨”是一個目前很大并且會越來越大的群體,但是作為一個有尊嚴的吃貨,你可以不挑時間不挑地點不挑食材,但是我相信你一定會挑“飯友”,會挑吃飯的感覺。

part 1

我今年20歲,有十八年的時間都是以在家吃飯為主,一日三餐似乎是一個本能習慣。到飯點兒了,奶奶把飯菜端上桌,吆喝一聲“吃飯啦”,全家人就從各個角度奔向飯桌。爺爺常說座位是有講究的,爸媽也常教育要有好的餐桌禮儀,不過言辭說教最后都會變成一句溫柔的“好吧”。一家人聚在飯桌上像是每天必有的儀式,有時聊聊工作,有時看看新聞,我最喜歡跟大人們說我在學校的事情,高興了會說,委屈了也會說,總覺得天大的事到飯桌上都會融進飯菜里,慢慢咀嚼吞咽下去,變得不再那么重要。常常一頓飯會吃一個小時,奶奶常嗔怪“吃這么慢飯菜都涼了”,但每次還是會讓我們多吃點吃慢點,菜涼了她再去熱。那時不懂事,覺得每天吃三頓飯是一件很麻煩的事,特別是很多時候飯菜和粥都是淡淡的,刺激不了味蕾,常常跟奶奶說“要是有一種技術能讓食物放在肚子上自動吸收了多好”,奶奶笑說“吃飯才是生活中最大的事啊”。

part 2

后來我的學校離家遠了,爸媽上班工作忙了,每個人的一日三餐不會少,但是在一起吃飯的次數變成了兩次、一次,有時一天都湊不齊。慢慢習慣了吃飯不再互相等著,先來的先吃。飯桌上的集體交流變成了兩三個人的閑聊,有時還是一個人就著電視手機吃。也有時家里不做飯,一家六口人分散在四五個不同的地方,各自買點東西就對付了。有一天中午我沒回家,下午發現桌子上只有一盤咸菜,奶奶說一個人還做什么飯呀,就一頓,吃不吃都過去了。

可是就算家里只有我和奶奶兩個人,飯菜還是會很豐盛啊,有我愛吃的排骨,有養胃的米粥,再不濟也有灑滿火腿丁的蛋炒飯。那時候我就覺得大概愛就是我也許一個人不想吃飯,但是如果和你一起我就會給你做很多很多好吃的,給你,都給你。

part 3

我一直覺得一個人吃飯是一件很丟人的事,但是到了大學,參加了很多社團,組織了很多活動,有過很多次聚餐,我竟然開始享受一個人吃飯。每次的聚餐都會點一大桌子菜,紅黃白綠什么都有。但是咸的太咸,淡的太淡,沒有我喜歡的口味,也沒有我愛吃的菜,常常都是扒拉兩口米飯,吃兩口還算咽得下去的菜就對付了。飯桌上嬉笑怒罵,有感興趣的話題也有不感興趣的,有時候插得上話就和大家一起笑笑,插不上的時候就數米粒,看熱鬧。那時候我竟有點想念家里的白粥,淡淡的,醇香的,入口即化的粥。

我愛這個活動,愛這個組織,我和同事朋友都相處的很好,我很享受聚餐的氛圍,喜歡大家在一起交流想法,互相打趣。但是我卻不一定喜歡這樣吃飯。

part 4

目前最固定的“飯友”就是室友了吧,很奇怪我們四個人口味不一卻總是想聚在一起吃飯。每次吃飯時我們都有很大的分歧,她想吃火鍋,她想吃烤肉,我想吃辣,你想吃甜,沒有合適的解決辦法就靠撒嬌耍賴,你最會賣萌,我們就跟著你吃,反正最后的菜品一定都會有我們各自喜歡的。每次吃飯都會讓我們發現彼此更多的秘密,在飯桌上我們總是能聊得開,從宿舍的小事到組織換屆,從學校的天氣到家鄉特色,平時不善言辭的姑娘都成了被打開的話匣子。最夸張的一次,我們去吃火鍋從第一桌吃到營業員都打盹兒了,直到實在不好意思才不盡興地離開。

每次在食堂我們都默契的知道彼此會去選什么,誰拿筷子。我們吃飯速度不一,有快有慢,但是不管有沒有話聊,我們都會一起離開,讓吃飯慢的人毫不緊張會被落下。

陪伴是一種習慣,我以為我百毒不侵,可還是倒在了你們的溫柔里。

part 5

最近又有了新的“飯友”,跟他出去吃飯是最高興的事。如果我有想去的餐廳,他會陪我,如果一時沒有主意,他會按我的喜好給我推薦。菜單常常都是只遞給我,就算我偶爾推讓,最后飯桌上出現的也一定都是我喜歡的。我們常常在兩個人的餐桌上堆滿夠三四個人吃的飯菜,直到撐的不行才心滿意足的離開。我們有時聊夢想,有時聊八卦,有時還會對不滿的現狀苦大仇深地抱怨,不過更多時候我們都是想到什么說什么,常常一頓飯會吃兩個小時還覺得時間過得快。前幾天才發現我們倆吃這么久的飯從來都沒有點過雞肉,他說因為我之前跟他說過我不喜歡。

何止是他呀,我室友,我朋友,我爸媽爺爺奶奶都清楚地記得我的口味和喜好。我喜歡的常在飯桌上出現,我不喜歡的幾乎不出現。

呀,我是不是太欺負人啦?

可是怎么辦呀,我就是想和你一起吃飯,吃好多好多頓飯。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