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鍵盤,總是不知道該寫些什么,或者說這一段時期的生命狀態(tài)就是如此,渾渾噩噩,不知所措。既然如此,不如讀讀書吧,最近還是讓自己沉下心來讀了那么幾本書的。其中有《我是貓》《人口原理》《家庭》,其中《家庭》還沒讀完,只是斷斷續(xù)續(xù)地讀,等全部讀好之后再一起分享。我發(fā)現讀書還是要一鼓作氣,要不然個中的連貫和體會可能會慢慢淡化,而熱情也會慢慢消減,所以不妨趁熱打鐵。
談到《人口原理》,當初只當是帶著了解人口學的理念去讀的,并沒有想到去深究其中個理,可是讀罷全書,頗有所獲。雖說只是一時興起為了響應人口社會學老師的要求去讀這本書的,畢竟這個學期我想給自己做一些改變,專業(yè)課至少要看一本相關的教材和專業(yè)書,于是就拿起了馬爾薩斯的這本《人口原理》。
我先拋出本書的主要論點:人口若不受到抑制,便會以幾何比率增加,而生活資料僅僅以算數比率增加。也就是他認為人口的增長是受客觀的物質資料制約的,圍繞著這個論點,他反對鼓勵人口增長,主張鼓勵農業(yè)生產。但無論如何,他似乎都忽視了科學技術的進步對改進土地生產力的作用,這未免有些遺憾。其中對窮人的觀點有著很強的歧視性,在書中他說到“任何國家下層階級的人民都永遠不可能完全擺脫貧困和勞動,而獲得智力的高度發(fā)展”,雖然對窮人的救濟不應該造成窮人的懶惰心理,但也不應該放棄救濟,而傷害他們最基本的生存權,這未免也是一個缺憾。
盡管這本書充滿著時代的局限性,但其中對救濟和人口增長過快的思考還是充滿借鑒意義的。在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我想分享給大家“世上存在著惡,不是為了使人悲觀絕望,而是為了刺激人的活動,我們不應忍受和屈服于惡,而應盡力避免惡。竭盡全力全力消除自身的惡并盡可能在自己影響所及的范圍內消除惡,不僅是每個人的利益所在,而且也是每一個人的義務”。
生命本是璀璨和美好的,雖然有著貧困和戰(zhàn)爭。但每一個個體組成的人口卻是極有生命力的,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豐富多彩的,這是我們不容忽視的,可能也正是我們始料未及的。
這些天上課一直在講出生率和死亡率,什么時候出生和死亡變得如此可量化,變得如此躍然紙上還真是有點不想接受,不免有些傷感。但我知道這是大自然的新陳代謝,這也是每一個人的生命歷程,縱然有很多不舍,很多無奈,但還是不得不放下。帶著一些思念和回憶,帶著手心的溫度,我想這便是最溫暖的事。生命是如此璀璨,每個人的生命歷程就像是一條蜿蜒的星河,光彩奪目。唯有好好珍惜,便不枉此生!
于2017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