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時間:2015.11.18 ? ? 7:00~8:00
閱讀書籍:拖延心理學 ? 簡·博克著
閱讀目標:了解拖延癥的原因、表現和治療方法,指導自己處理拖延癥。
理解拖延
一、期望式思維
拖延者常常以一種“期望式思維”來看待時間,或者他們常常將時間看做一個需要制服和取勝的對手。這種對待時間的態度激發了更多的拖延。如果你的主觀時間跟鐘表時間處于沖突之中,你就很難對最后期限有一個合理的預期,你也無法向著一個目標穩定地邁進,或者,對自己可以用多少時間將事情做完沒有一個概念。
二、辨識拖延
人們經常不知道怎樣辨識出真正的拖延,有時候我們只是將事情延后處理,因為我們沒有時間去做每一件事,或者因為我們做事有所節制,需要一定的放松和休息,這兩者的區別非常重要。要弄清拖延有沒有成為你的一個問題,有一個辦法就是看它是不是讓你煩惱不已。
三、拖延怪圈
拖延似乎有其自身的生命和意志。他們將之比擬為乘坐在一輛過山車上,情緒隨之起起落落,雖然他們想要事情有所進展,但是最終卻不可避免地慢了下來。他們開始了一項新的任務,并努力想要完成它,在這個過程中,一連串的思緒、情感和行為波動影響了他們,它們呈現出諸多共性,我們稱之為“拖延怪圈”。
四、拖延的重要原因:恐懼失敗
1、我們認為,人們之所以產生拖延的不良習性,是因為他們害怕。他們害怕如果他們行動了,他們的行為會讓他們陷入麻煩。他們擔心如果展示了自己真實的一面,會有危險的結果等著他們。在所有無序和拖拉的背后,他們其實在害怕他們不被接受,以至于他們不僅躲開這個世界,甚至還躲開他們自己。雖然要忍受自責、自輕和對自己的反感是相當痛苦的,但是,比起看清真實的自我所帶來的脆弱和無地自容,這樣的感受或許更能夠被承受得起,拖延是保護他們的盾牌。
2、很多拖延者擔心被他人評判,或者被自我評判,害怕自己的不足被發現,害怕付出最大的努力還是做得不夠好,害怕達不到要求。他們的擔憂反映了一種恐懼失敗的心理
五、能力與價值
為成就而奮斗,變成了一件令人恐懼的、冒險的事情。這些假設是:
(1)我做的事情直接反映了我的能力;
(2)我的能力水平決定了我作為一個人所具有的價值——也就是說,我的能力越強,我的自我價值感越高;
(3)我做的事情反映了我的個人價值。
六、拖延是安慰
人們通過拖延來安慰自己,讓自己相信他們的能力要大于其表現,他們甚至還維護著這樣一種信念:他們的潛在能力是出色的、不可限量的。通過拖延,你永遠不會逼著自己去面對自己的能力限制在哪里。
有些人寧愿承受拖延所帶來的痛苦后果,也不愿意承受努力之后卻沒有如愿以償所帶來的羞辱。對他們來說,責備自己邋遢、懶惰和不協作比把自己看成無能和無價值(而這就是他們深為恐懼的“失敗”)要容易忍受得多。
七、拖延癥是完美主義者的特征之一
1、對于完美主義者,心理學家甄別出兩種類型,一種是適應型的,一種是適應不良型的。一個適應型的完美主義者對自己要求很高,并且相信自己的表現能夠與之相符。然而,一個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者對自己要求也很高,但是卻對自己不抱希望,更容易去自責,也更容易感到消沉,你的自尊因而也處于較低的水平。對犯錯極為在意。
2、總有一個正確的解決辦法。這是完美主義者最喜歡的觀念之一。他們相信每個問題都有一個正確的解決辦法,而找到這個辦法就是他們的職責所在。在發現正確的解決辦法之前,他們不愿意采取任何行動。因此,與其冒著做出錯誤決定的風險,不如什么也不做。
很多完美主義者憎恨在競爭中失敗,所以他們盡量避免參與到跟別人直接競爭的活動中。表面上對競爭的不感興趣掩蓋了他們的真實感覺:競爭是危險的。
帶著這種“要么全部要么沒有”的態度,你會因為很多原因而變得沮喪,包括:
◎你沒有完成起初設定的每一件事。
◎你沒有以原先計劃的那樣來做事。
◎有的事情你做得不錯,但是不夠完美。
◎你沒有得到應有的足夠的認可。
心得:
覺得很恐怖,感覺書里例子的主人翁是自己一樣,讓我不僅了解了真正的拖延癥,還深深的自我慚愧。就像內心的想法被人當面剖開,有個聲音強硬說出了我不愿承認的事實。雖然有時也自我反省覺察出自己的一些內心,但這本書真的戳中我的"淚點"了,原來我總是逃避,總是自我欺騙,總是追求完美。有點難受,但我很慶幸看到這本書,更深了解自己,才能做到真正自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