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翻出來很多扣子。
秋天大衣上最簡單設(shè)計的黑色扁平,白襯衫上不起眼卻帶一圈淡黃色弧線的白色小扣,夏天買的深藍(lán)色長襯衫上一個別致的掛鎖形金色小扣,某件想不起來的衣服上棉布質(zhì)感的蘑菇形扣子…圓的、扁的、有紋路的、光滑的、金屬的、塑料的,有歸屬地的,不知來處的,聚集在「備用」這個科目下,從角角落落里匯集到我面前。成了一種氣氛。
它們是無所適從最好的代言吧,屬于一件已經(jīng)被扔掉的衣服,屬于一個過去的季節(jié),屬于一個不知道在哪里安放下一個夏天的人。
家里有個原木大立柜,是外公給媽媽的結(jié)婚禮物,從陜西一個小村莊到了青海一個跟水有關(guān)的城市,從小小陰暗的平房到寬敞的樓房,在爸爸媽媽的臥室里待幾十年。每當(dāng)陽光穿過陽臺、透過窗簾,柜子閃著暗棕色的光,油亮安閑,時間流在微微變化的明暗里。
立柜有個小抽屜是我的寶庫,里面有十幾年前我拾到的筆帽,有奶奶來玩時候送給我的紅紅綠綠的線頭,有媽媽衣服上取下的胸針,有哥哥幫我贏來的玻璃珠……零零碎碎混成一種安心的氣味,只是我已經(jīng)很久沒有打開細(xì)看,畢竟翻看過去需要有現(xiàn)在和將來,而這邊的時間軸上沒有刻度。
應(yīng)該丟掉卻舍不得的終將成為包袱,備用和未雨綢繆也只針對久留之人。也罷,輕裝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