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一個小故事,名字叫小貓釣魚
講的是小貓咪跟著媽媽去釣魚,剛坐好時,飛來一只蜻蜓,小貓咪抓蜻蜓去了。
一會飛來一只蝴蝶,小貓咪又抓蝴蝶去了。
媽咪媽媽已經釣到兩條大魚了,小貓咪什么也沒釣到。
小貓咪就問媽媽:為什么我一條魚也釣不到?
媽咪媽媽說:你一會追蜻蜓,一會追蝴蝶,做事情三心二意,怎么能釣到魚呢?
于是小貓咪開始認真釣魚,終于釣到了一條大魚。
故事的寓意很明顯
告訴我們做事情不能三心二意,要一心一意。
對于這么淺顯直白的大道理,我們是不是打心里覺得,嗯,它是對的,但也僅僅只是對的。
小貓咪的錯在于,做事情不專心,也可以解讀為什么都想要,但實際什么都沒要到。
好在后面小貓咪及時糾正過來了,只專注于做一件事情。
可是小貓咪的故事,卻時常在我們身上重演
尤其是在賺錢這個領域,小貓咪的版本更是層出不窮。
聽說開網店賺錢耶,我也去;
聽說做微商比開網店更好哦,沒有那么多煩人的售后,嗯,有道理,我也去;聽說寫公號很好,只要能吸到粉,就能賺大錢,好,我也去;
聽說,聽說,聽說......
聽說的發財致富版本,不少于一千零一個,湊在一起,都能寫本新時代致富書了。
這個場景有沒有跟另一個挖井的漫畫很相似
一個人想去挖井,第一個井,挖著挖著不挖了,換一個。
第二個井,挖著挖著不挖了,再換一個。
第三個井,挖著挖著又不挖了,繼續換。
漫畫里的結局是,沒有挖到水。
但到底有沒有水呢?有的,每個井都有水,只要他肯再努力深挖一點。
但是,他沒有繼續,他把精力放在了找井上面,而不是深挖上面。
類似的故事很多很多,但講的都是同一個道理。
一個因為太熟悉而經常被我們忽視的道理。
咱們可以來對比下自己的行為模式,有沒有犯同樣的錯誤?
如果沒有,恭喜恭喜。
如果有,我們可以開始調整了。
腦海中又蹦出一句話
做事失敗者的特性是,目標一直在變,但方法沒變。
做事成功者的特性是,目標不變,方法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