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多數人,終其一生就像是一只不斷覓食的動物,我們在覓食中迷失,又在迷失中覓食,渾渾噩噩,直至入土為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主動選擇辟谷是人類在靈性探索中的覺醒。辟谷,是一種修行,在提高自身能量時讓身心凈化,在凈化的過程中激發人體的自愈能力,其實治療百病的不是辟谷之表相,而是辟谷后肉體和靈體的自我修復。——玄微氏
辟谷并非現代意義上的絕食
我們的靈魂借助于肉體生活在這個濁世并完成各種各樣的使命,在這個漫長而又曲折的過程中,身體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可以把辟谷當作一種修行,在修行中逐步聽懂身體的語言,滌蕩內心的塵埃,升華永生的靈魂。很多人認為,辟谷就是什么都不吃,其實這是一種很大的誤區,辟谷并非現代意義上的絕食。辟谷,又叫卻谷、去谷、斷谷、絕粒、卻粒、休糧等,無論叫什么名字,說的都是一個道理,即不吃五谷雜糧,不進食高碳水化合物的食品。除此以外,其他的雜食藥餌還是可以適當服用的,比如芝麻,紅棗,胡桃、黃精等,其中很多先輩們都以紅棗作為最佳輔食。
至于能否飲酒,眾說紛紜,其實,辟谷者雖不能進食谷類,但是釀造成酒以后,是可以適當飲用的,但不可過量,低度酒較合適一些,如黃酒等。能否飲酒,在古籍中早有論述,如《宋史·隱逸列傳·陳摶傳》記載,陳摶隱居武當上后,“服氣辟谷歷二十余年,但日飲酒數杯。”宋《云笈七箋·孫思邈傳》云:“王者乃命賓僚設酒饌,妓樂以宴,思邈辭以辟谷服氣,惟飲酒爾”。
所以,所謂的辟谷,除了谷物飯食外,其他一切藥餌輔食都是可以適當服用的,我們不能套用如今說的不進任何食物、水飲的絕食概念來看待辟谷。一般來說,通過正確的辟谷方法,持續一段時間不進食,人往往精力不減,動作步履一如常人,或勝于常人,辟谷是對人身體和靈體的一次大掃除和大修復。辟谷不進食,仍能維持人體的生命活動,保持正常的生活秩序,其奧妙何在,仍需更多的有識之士去考證。
實證辟谷的一些經驗
筆者第一次服氣辟谷是21天,每天正常工作和鍛煉,未有任何不適,辟谷期間比較明顯的感覺是,前所未有的精力充沛,神清氣爽,記憶力和注意力都比以往更集中,工作效率也變得特別高,這好像有悖于目前一些專家所說,至于是何道理,有待我們進一步的實證和發掘,在此,玄微氏根據自身多次的辟谷經歷總結幾條經驗供大家參考:
凡行辟谷,一定要堅持食氣咽津等功法鍛煉,使胃部不空,充滿氣體,免于胃壁摩擦對胃部造成傷害;若長期辟谷仍然要食用除五谷外的其他輔食和藥餌,但不宜過多;辟谷期間不要做劇烈運動,不要洗熱水澡,盡量不喝熱水,避免打破身體的平衡狀態,出太多的汗容易耗泄精氣,導致辟谷提前結束。
還有一點要特別注意,辟谷講究順其自然,不是靠毅力去堅持,一切都要順應自身的感覺去自然而然的進行,辟谷期間身心都是很舒爽的狀態,可能會感覺到肚子空但不會感覺到餓,若非如此,或許是對辟谷方法的理解和實施出了偏差,應盡早結束辟谷,恢復正常飲食,雖然辟谷并沒有刻意強調復食的注意事項,但是基于安全的考慮,筆者建議大家在恢復飲食的過程中盡量能循序漸進,讓腸胃適應,越慢越好,即便是慢點,也不會讓我們損失什么。
一般來說,有辟谷修行或者過午不食經驗的人,較容易進入辟谷態。而普通的人辟谷前三天比較難堅持,因為在前三天人體的供能系統還是依靠葡萄糖,消耗的是腸胃中未消化完的食物,在人體的供能系統轉換之前,人會感覺到特別的餓,沒有力氣,感覺快餓死了(其實兩三天是餓不死的人,現在的人撐死的更多)。若能走過這個階段,身體將供能系統調整過來才算進入辟谷狀態。如果感覺到很難進入辟谷狀態,千萬不要強行去堅持,這說明身體辟谷的時機未到,大家可以先從過午不食開始,或者練習食氣的功法,適應了再說。
正常來講,在辟谷期間,是感覺不到餓的,并且精力充沛,頭腦清醒,在此期間,人是沒有太大食欲的,好像是進入到一種靜止的狀態,有人問,那什么時候算辟谷結束呢?我要堅持多久?其實用堅持這個詞,本身就錯了,辟谷是不需要刻意堅持的,您最了解自己的身體,當然是您的身體說了算。
那么什么時候就應該結束辟谷呢?很簡單,假若進入辟谷狀態之后,又有了強烈食欲,再一次感覺到特別的餓,這說明辟谷要結束了。辟谷的時間,因人而異,有的人三天就結束,有的人十天半月或者更長的時間依然在辟谷狀態,每個人的根基不一樣,只要順應身體的感覺去進行,不逞能,不強求,循序漸進的去做,對身心的凈化、修復和升華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現如今,亞健康狀態的人特別多,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就像身體糊了一層東西,不透氣,每天即便是睡很長的時間,依然睡不醒,沒精神,身體沉重,其實,這都是陰濁之氣太重的表現,人體濁氣太重,就會出現很多的問題,而辟谷食氣一個顯著的功效就是,可以激發人的陽氣,當陽氣被激發起來,人就會神清氣爽,精神倍增,身輕體健,陽氣充盈而上升,身體會逐步進入“精滿不思淫、氣滿不思食、神滿不思睡”的狀態。
辟谷和普通的斷食有何區別
之前筆者介紹了瑜伽的斷食療法,其類似于辟谷,卻又不等同于辟谷,與辟谷相比只能說算是一種較低層次的養生方法。玄微氏認為,斷食與辟谷的前三天更為接近,而進入辟谷狀態后,身體的感受則會有很大的差別。辟谷作為一種古老的養生術,融入了道家天人合一生命智慧,各項理論也更為復雜和完善,辟谷是一項歷史悠久而效果驚人的治療方法,辟谷可以正確利用身體的能量轉換機制,讓你的身體消耗儲備的脂肪,排除毒素。
斷食療法是建立在西方文化基礎之上,考慮的是營養,維生素等,辟谷則立足于中國傳統文化,注重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與融通。現在西方人對斷食療法很認同,佛家、瑜伽也有這方面的說法,但了解辟谷的并不多,我們國人尚且不甚明了,而讓一個外國人去理解中國傳統養生理論之玄妙,的確是有點難為他們了,畢竟文化差異太大,即便是有人翻譯為外文,也會受制于譯者的悟性和理解而出現偏差。那么辟谷跟斷食有哪些具體的差別呢?
辟谷處于一種身心穩定的狀態,是行氣到一定階段,人體的一種自然反應,其目的不在于鍛煉意志和減肥,而是身心的凈化修復與提升。而普通的斷食并沒有強調服氣,也沒有服氣術這個說法,斷食者會很餓,很多時候靠毅力去完成。
辟谷的身心反應很平和,沒有痛苦,活動自如,正常生活,正常工作,甚至比平時的精力更旺盛,最重要的是頭腦更加靈活。而許多的斷食者會發生頭暈、惡心、嘔吐、精神不振、臥床等現象。
辟谷對于復食并沒有很嚴格的規定,因為進入辟谷狀態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有一天有饑餓感了,腸胃蠕動加快了,通過服氣無法消除饑餓,那辟谷也該自然而然的結束,初進食的兩三天不吃太多就可以。而斷食非常重視復食過程,認為復食決定斷食的功效,而且處理不好還會損傷身體,甚至危及生命。
辟谷期間腸胃減緩或停止蠕動,胃酸分泌減少。而普通的斷食腸胃在動,胃酸繼續分泌。
辟谷期間有許多正常進食的狀態下感受不到的奇妙反應,身輕體健,神志清明,身心放松且快樂,每辟谷一次身體相應的通道就會進一步融通,當血氣通暢沒有淤積現象,進入辟谷狀態就越發的容易,身體會記住辟谷帶來的好處,到相應的階段想要辟谷的感覺就會再次出現。而普通的斷食由于存在許多強烈的反應,身體就會本能的產生一種恐懼和排斥。
玄微氏認為,辟谷和普通斷食最大的區別,說到底就是,辟谷=斷食+心法,普通的斷食與辟谷相比,貌似少了很核心的部分:心法。
很多人覺得辟谷最明顯的作用就是減肥,其實辟谷不單單可以減肥,還可以增肥,在辟谷結束后,依然有很長一段時間是處于修復期,辟谷最大的作用在于讓身心修復到最佳狀態而回歸正軌,太胖的人會變瘦,而過瘦的人會變胖,這就是辟谷的雙向調節作用,這一點,是普通的斷食做不到的。
編后語:
限于篇幅,關于辟谷的其他話題,暫且不論了,后續會做更深入的探討。文中提到辟谷食氣,很多人都會問,這個食氣是什么?其實,辟谷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食氣,對于道家修煉的人來說,這是很簡單的,但對于普通大眾而言,介紹一種簡單易行的食氣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玄微氏在此就給大家介紹食氣法的其中一個,選自《修齡要旨·長生一十六字訣》:“一吸便提,息息歸臍;一提便咽,水火相見”,此十六字,又名曰十六錠金,乃至簡至易之妙訣,在官不妨政事,在俗不妨家務,在商不妨本業,只要略得空閑,無論行住坐臥,意到一處皆可行之。本功法的精妙,全在于一吸一提之中,久久行之,卻病延年,形體改變,百病不作,自然不饑不渴,安健勝常。
從中醫等傳統領域來說,此十六字訣主要是通過呼吸,來實現“天人合一”,是水火相濟的養生方法。它的養生理論依據是中醫學上的腎命水火說,腎命水火說認為,命門的相火和真水,相互依賴,保持平衡狀態,才有利于身體健康。“一吸便提(即提肛門),氣氣歸臍”,就是用提肛導引之法,以心之君火,來補腎命之火,溫養腎水;“一提便咽”(即吞咽津液),以滋腎水,腎水升騰濟心火。如同《周易》的“未濟”“既濟”二卦永無止境的變動流轉,也就實現了“水火相見”的互濟圓融。如此導引補水配火,調補腎之陰陽,水火相濟,使身體保持平衡狀態。堅持用本功法進行鍛煉,用于辟谷食氣,會有非凡的養生功效。
辟谷的理論玄妙而精微,中國傳統文化更是博大而精深,我們應該懷有敬畏之心去理性的看待古人通過不斷探索和親身實踐留下來的生存智慧。學者的使命在于探索未知,實證未證之法則,而宇宙萬物之法則本已存在,不增不減,不生不滅,無需去發明,只需去發現,若不能以開放之心包容未知領域,主觀臆斷而否定排斥,受制于自身已知之理論,只會離大道更遠。——玄微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