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李笑來的《通往財務自由之路》之前,我對于注意力的了解其實很淺顯,覺得這個就是所謂的專注,就是在你做很多事情的時候,去心無旁騖的高效率的投入進去,然而這僅僅是皮毛而已。
01
我們常人往往會落入三個大坑里:
1.莫名其妙湊熱鬧
2.心急火燎隨大流
3.操碎了別人的心肝
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情況下,擁有大量的有效信息能幫助我們比別人更快、更好的做出決策,從而占據更高的位置,獲取更加優良的信息。為了得到這樣的正循環效應,我們很多人就特別容易陷入這三大坑中。
因為不想落入“什么都不知道的狀況”,就看到網上有什么熱門信息、新聞頭條,都要從頭到尾了解一遍;因為不想錯過所謂的“風口”,什么互聯網金融、生態醫學,都要研究一番看看是否有從事或者投資的機會;可能因為不想讓自己缺乏存在感,誰上午買了哪支股票,誰家老公辭職下海,都要拿出來討論討論這樣做合適不合適等。
而你會發現,當你做出上述類似的行為的時候,覺得時間過的特別快,這就是你將你的注意力投入進去了。
02
然而個人最寶貴的財富恰恰就是注意力。
因為它是有限的且不可再生的,但是又可以提高生產力的。
對于金錢來說,它是可以再生的。尤其在“流動性過剩,錢太多”的全球宏觀經濟狀況下,這個時代比以往的時代,錢是相對更容易賺的,同時投資的多樣化,也會幫助你更好的打理自己的“家底”。
而時間,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客觀存在的,有24個小時,且不可再生,而所謂的24小時當成48小時的標語,也只是提高了對時間的使用效率和產出比而已。
而注意力,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你可以去控制他的流向。要不就是分散到人生三大坑中,要不將其集中起來放到自我的成長中去,讓其充分的產生效能。
因此,按照其價值排序,三者的關系應該是:
注意力>時間>金錢
我們利用三者的關系,學會用時間和金錢來去換取更加有效的注意力:
擺脫網上零散的學習課程,去花錢去學習更加系統的課程,提高思維發展和連續性;
精簡訂閱號,使用付費的訂閱,減少浪費在無效文章的注意力;
花費時間和家人、朋友去進行充分溝通,減少因缺乏溝通造成的相互不理解,而需要更多的注意力去解釋。
.......
03
如何分配我們的注意力,怎樣合理花費我們的注意力,李笑來提出了3個基本原則:
1.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成長上
2.要放在自己的真愛上
3.把注意力放在對整個社會真正有貢獻的事情上
將注意力花費在自己身上,永遠不會覺得吃虧,只有不斷的自我升級,如同電腦系統一樣,不斷更新換代,才能掌握更多的信息,從而在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將注意力放在真正喜愛的地方上,才能讓自己在這個浮躁不安的社會里,更加專注于自己的事情中,不隨波逐流,不隨大流,不瞎操心,且更加有安全感;將注意力放在對整個社會真正有貢獻的事情上,是要相信你一個人可能只能影響你周圍的數百人,但如果是順應社會發展潮流,益于社會發展,社會也會發揮自身的杠桿效應,促進你影響千千萬萬的人。
04
注意力的花費≠時間的花費
很多人在學習注意力的時候,要求記錄這一天注意力的花費時間,但是往往變成了24小時,自己都干什么的時間流水賬。但是注意力花費不等于時間花費。
你是不是經常能感受到,每天從一睜眼開始,就特別“忙碌”,從早到晚,但是睡前回想一下這一天干了什么,卻發現基本上一無所獲。這是你時間花費在忙碌當中,但是注意力花費基本為0,成長率也為0。
時間是游走在我們身體之外的東西,而注意力是我們內在的選擇,他可以幫助我們成分的運用時間,促進我們的成長率。
相信積累的力量
不知道是不是很多人會出現像我一樣的狀況,還沒有找到自己真正為之全身心奮斗和努力的東西,因此注意力也變得無處安放,也只能打打游戲,刷刷微博來分散注意力,打發時間。然而很多時候我們去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僅僅是因為自己的愛好:覺得好玩,我去學習一下做飯,因為覺得有意思,去嘗試一下學習日語。但是我們學習這些的時候,并不知道未來有什么用。而且很多時候注意力會受注意力支配,我們可以將注意力試著先放到這些我們感興趣的事物上,配上我們的耐心,說不定這些技能在未來的某個時間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機遇。
工具是僅幫我們提升的工具
算一算我們經常花在手機、電腦的時間,是不是有時后都超過了自己睡覺的時間?很多時候我們不是這些工具的主人,而成為了他們奴隸,放掉了注意力,放掉了思考能力。而在最開始,手機、電腦的發明和發展就是為了提高我們工作和生活的質量、效率。因此要學會保持自己對于手機、電腦的獨立性,讓自己有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自己個人成長和喜好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