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過營銷方案的都知道,一個方案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策略的推導。經過行業、市場、消費者、競爭等方面的分析,最終推導出那一頁的PPT或者僅是幾句話,我們稱之為策略。而這“策略”也將成為下面落地執行所圍繞的“核心”,可以說“策略”是分析的終點,是執行的起點。而營銷專業出身的我,自然也對營銷上的各種策略(諸如4P、4C、4V、STP)如數家珍。可是有那么一次在寫方案的過程中,面對那一頁空白的PPT,我竟突然不知該如何落筆。“策略”這個詞在我腦中是那么的熟悉,可是在那一刻我竟發現自己竟然說不出策略的定義是什么?內涵是什么?本質是什么?而一個完整的策略應該包含哪些?而又應該以何種面目呈現于PPT?
在尋求上述諸問題的過程中,我又發現了另外兩個詞“戰略”和“戰術”。這下可熱鬧了,什么是戰略?什么是戰術?戰略和戰術是什么關系?而戰略、戰術和策略三者之間又是什么關系?如此的復雜,感覺要說清楚都可以寫成一篇論文了。然而我相信,任何紛繁復雜的現象背后都有一條本源性法則。所以我嘗試著對這三個概念進行剖析,從而找出其內在的一致性。
最終我得到了這樣一個結論:“所謂戰略、戰術以及策略其本質內涵是一樣的。”這三者都可以用這樣一個定義來統一描述:“在有限的資源下,為實現目標,依據對環境和形勢的分析而制定的方案。”簡而言之,即目標實現方案。
所謂戰略/戰術其實質是人類對復雜宏觀長遠目標進行的縱向層級分解;基于頂層目標所制定的實現方案稱之為戰略,而戰略步驟的實現隨即轉換為了這個縱向分解系統中的次級目標;基于次級目標制定的實現方案稱之為戰術,戰術的實現成為再次一級目標,基于此目標進行底層的執行。也就是說,戰略和戰術的不同在于其目標層級的不同,戰略以全局宏觀目標為目標,而戰術則以戰略的實現為目標,底層執行則以戰術的執行為目標。也即戰略、戰術以及最后的執行落地,其本質皆一:“目標實現方案”。而策略只不過是目標實現方案的一種統稱。用一張圖來概括:
為了更好的推動我國的經濟發展建設,國家提出了三步走戰略:
“第一步,從1981年到1990年,國民生產總值翻一番,實現溫飽;第二步,從1991年到20世紀末,再翻一番,達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再翻兩番,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在這個戰略中,為了實現我國經濟的發展,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一目標,我們提出了分三步走這一目標實現方案。第一步實現溫飽,第二步實現小康,第三步達到中等發到國家水平。而隨即這個戰略中的每一步都成為了在該時間段內所有經濟手段的目標。比如在1981年到1990年間,本是解決方案一部分的“實現溫飽”,在這里就轉換成了目標。而基于這一目標,我們會制定比如在農村進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樣的目標實現方案。而為了落實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一目標,我們會制定包產到戶這樣的目標實現方案。
也就是說,所謂戰略思維,其本質是對于復雜宏觀目標的分解,經過層層分解落實到最小可執行動作,從而使得目標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