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是世界讀書日,看到許多公眾號都在給讀者們推書,或紙質的,或電子的。部分讀者饒有興趣,評論區紛紛留言,寫下自己的讀書計劃。
(1)
此情此景,令我忍俊不禁。計劃列在某篇公眾號文章的留言區,回頭想起來的幾率有多大?又能實踐多少呢?我心里暗暗發問,如此草率的計劃,基本是沒有什么卵用的。
既然草率的計劃沒什么卵用,那么,嚴肅而認真的計劃總該能得以實現吧?然并卵。簡單采訪了身邊幾個朋友,他們給出的答案驚人的一致,大多也都沒什么卵用。
(2)
講真,我蠻喜歡三十歲以后的我們,大家活得越來越愿意講真話,不嬌柔,不做作,敢于直面自己的缺點,敢于承認自己的做不到。
年初制定的計劃,2019年的一個季度已然過去,計劃實踐了多少?進行到了什么階段?我們探討,我們分析。其中一位毒舌朋友,于笑語喧嘩中,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們都有制定計劃的初心,卻沒執行計劃的決心。
這句話真誠而扎心,結合實際狀況,對此進行深挖與分析,里邊藏著計劃真正難以落地的詳細原因。
(3)
其一,目標不夠具體。比如,有人所列計劃是減肥。這是計劃嗎?是,但也不是。一整年的時間,減肥減多少算是完成了計劃?5斤or10斤,還是減掉更多。因為目標不夠具體,所以難以衡量該計劃的完成度,身邊的人即便知道她的計劃,也難有督促的熱情。那么,這個計劃便成了計劃者一個人的自嗨,無人助其執行,無人幫其達成。熱情過后,身心倦怠,十有八九,就此夭折。
(4)
其二,目標太多,精力有限,難以實現。看過一個小伙伴的計劃清單,林林總總,總共列了二十五條。瞬間被嚇癱,同時也被她的上進心所折服,如此搞得像備戰高考一般,斗志昂揚,這般生猛勁,窮盡一生,或許我也難以企及。我是否活得太過佛系,那一刻,我陷入自我懷疑。
她說她每年都列二十條左右,能實現多少算多少吧。這讓我想到了某些公司給員工制定超額的銷售任務,明明每年完不成,但還是年年超額制定計劃。結果是挫傷員工的積極性,很多人從年初便在心里默認了完不成任務的這個結果,因為這種心理暗示,結果可想而知。
顯而易見,這樣的計劃是不可取的。在我看來,計劃是理想與生活之間的微調,如果得以實現,便是藏在生活中的小確幸,是一種足以滲透我們身心的愉悅。
(5)
其三,無法將堅持轉化為習慣。閱歷漸豐,我們越來越深刻認識到堅持的重要性,從某種意義上講,堅持甚至比聰明、天分這些品質更為重要。所有的成功者,首先都必然是一個堅持者。
我特別喜歡的一個職場作家七芊,就是一個堅持者的典范。她對自己的工作計劃,長期也好,短期也罷,都能準確定位到一個數字,然后堅持去完成它。比如她2019年計劃輸出200篇職場類文章。再如,四月份她推出的社群一對一咨詢計劃,名額僅30位。達到計劃的數字,她便堅決收場。她的計劃,總是結合著實際,顧及著精力,最后總能落地有聲。
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堅持的力量,更看到了將堅持轉化成習慣的結果。堅持是一個考驗意志力的活兒,而人的意志力是非常容易動搖的,這是人性。所以,最好的方法,還是需要將堅持轉化成習慣。
每天固定的時間去做固定的事情,時間不會太久,這個習慣便能自然養成。比如堅持每天晚上10點至11點閱讀,堅持1個月后,就已形成習慣。如果哪天停止去做這件事情,生活便像缺了什么,令人難以入夢入眠。
(6)
我們為什么制定計劃?因為沒有計劃,生活過得跟咸魚一樣,不咸不淡,不痛不癢,只剩庸碌重復,令人深感無趣。
我們制定計劃,計劃里往往蘊藏著我們對生活的一些渴求,一些希望。當我們去一點點實現它的過程中,從中能感受到生活給予的更多溫情,更多驚喜。計劃的實現,于我們而言,是成長,是壯舉,我們樂在其中,這便是生活的意義。
如果你想自己的計劃,從口號落實到行動;如果你想自己的計劃,擺脫濃起淡收的現狀,以上三點,避坑而行。簡而言之,制定計劃時,將目標精減至5個以下,每個目標最好具體化,而后在執行的過程中,將堅持轉化為習慣,讓習慣貫穿日常。遵之而行,年底時間會給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