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相機功能
1. 對焦
AF:自動對焦,半按快門,對焦完成會有提示音,按下快門完成拍照;
MF:手動對焦
對焦模式(3種):
- 按住AF鍵并撥動主撥盤(在文字菜單中)進行切換,主撥盤是位于相機的前面,輔撥盤是位于后面(佳能,尼康的相反)。
- ONE SHOT(拍攝靜止物體,就是一般意義上的擺拍,風光等)、AI FOCUS(,常用模式,用于拍攝移動物體的自動跟焦,比如適合拍好動的小孩)、AI SERVO(兩種模式結合)
2. 曝光
三大要素:光圈、快門、ISO
- 光圈:控制光線進入的量,光圈值小(f/1.2<f/1.8)則光圈大,前者大;
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景深,光圈越大,背景虛化能力越強。
- 快門:控制光圈打開的時間,安全快門:1/80s。
- ISO:稱為感光度,即感光元件對光線的敏感程度;
感光度小的(比如ISO100)畫質細膩噪點少,感光度大的(比如ISO6400、ISO12800)畫質非常差,噪點很多。
3. 檔位
模式撥盤
AUTO(綠框)、A-DEP、M、AV、TV、P、CA、SCN
- AUTO:全自動模式
- 閃電符號:閃光燈禁用檔,即全自動檔減去了閃光燈功能。
- A-DEP:景深自動曝光,主要作用是綜合考慮前面和后面主體,自動選擇足夠的景深(縮小光圈)讓前后主體都能拍清楚,故適合人多的集體照等。
- M:手動檔,即需要自己設置相機的光圈和快門。
- AV:光圈優先檔,即自己設定光圈值,再由相機配合相應的快門速度,以達到準備曝光。
光圈能控制景深,光圈的數值越小,光圈的孔徑越大,景深越淺,背景就越模糊。- TV:快門優先檔,即自己設置快門速度,再由相機配合相應的光圈數值,以達到準備曝光。
一般在捕捉高速運動的物體時,需要提高快門速度。- P:程序自動擋,其實就是AV檔和TV檔的結合,即根據現場光線條件自動調節光圈和快門。
在該檔可以調節白平衡,曝光補償和測光模式,相機會根據內置的測光系統給出一組合理的光圈快門組合,唯一要做的就是利用撥盤選出一組合適的組合,而不需要考慮曝光是否準確。
- CA:創意自動擋,即能很容易設置圖像亮度、背景模糊、閃光及其他設置的自動模式。
- SCN:場景模式(人像檔,風光,微距,運動和夜景模式),即根據相機預設的程序進行自動曝光,比如人像模式,就會使用大光圈;夜景模式就會開啟閃光燈。相比全自動模式,場景模式更有針對性,效果要更好。
4. 測光模式
點測光
三種:評價測光(矩陣測光)、中央重點測光、點測光
- 評價測光
將畫面縱橫等分為多個區域,一般為64或128個區域,按平均為18%的灰度認為是正確的曝光,然后相機自動給出光圈和快門速度。
評價測光
在這種測光模式下,相機會將取景畫面分割為若干個測光區域,每個區域經過各自獨立測光后,所得的曝光值在相機內進行平均處理,得出一個總的平均值,這樣即可達到整個畫面正確曝光的目的。
風光
優點:對畫面整體光影效果的一種測量,對各種環境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因此用這種方式在一般環境中均能夠得到曝光比較準確的照片。
適用:多用于風光拍攝。
- 中央重點測光
是以中央區域為主要測光依據,然后平均到其余區域中去。
中央重點測光
當使用這種模式測光時,相機會對整個畫面進行測光,但將最大比重分配給畫面的中央區域,準確地說,即負責測光的感光元器件會將相機的整體測光值有機的分開,中央部分的測光數據占據絕大部分比例,而畫面中央以外的測光數據作為小部分比例起到測光的輔助作用。
人像
優點:當畫面出現高反差或色彩迥異的情況時,相機會對多個區域進行測光,并根據拍攝者的需要對某個區域進行重點測光,然后進行加權平均,這樣,所獲得的圖像會很少有某個區域欠曝或過曝的問題出現,但對于一些重點主體部位,圖像卻能很清晰地進行反映。
適用:適合拍攝主體位于畫面中間的照片,故在拍攝人像照片中使用較多,另外在風光,微距等題材中也較為常用
- 點測光
指針對拍攝畫面中心極小甚至為點的區域進行測光,區域面積約占畫面幅面的2.5%,在這一區域內的測光和曝光數值是非常準確的。
點測光
采用點測光模式進行測光時,如果測畫面中的亮點,則大部分區域會曝光不足,而如果測暗點,則會出現較多位置曝光過度的情況。因此,使用點測光模式進行測光時,測光點的選擇一定要準確。
人物特征
優點:對畫面中要表達的重點或是主體進行測光,例如在光線均勻的室內拍攝人物,許多攝影師就會使用點測光模式對人物的重點部位如眼睛、面部或具有特點的衣服、肢體進行測光,以達到形成欣賞者的視覺中心并突出主題的效果。
適用:新聞、人像、微距以及風景等題材中都有很好的使用效果。
5. 白平衡WB
光線具有顏色,例如熒光燈的光偏綠、鎢絲燈的光偏紅或偏桔色。白平衡的功能就是對光線顏色的影響進行補償,即在任何光源下都能將白色物體還原為白色,功能就類似于彩色濾鏡。
其他白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