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炒絲瓜還是絲瓜炒番茄,怎么念得順,就怎么念哈。
最近不知是一個人的緣故,還是一時興起,喜歡下班回來炒些菜,或就著米粥,或配著米飯。總是吃的美滋滋的,常常對自己的廚藝陶醉好長時間。
是啊,人多多少少都有點自戀,自己做的就是香,自己穿的就是美,自己想的就是新……人之常情,無可厚非。
好了,激動的我趕緊來分享一下我的美味旅程吧。
1.洗凈絲瓜和番茄,開始切菜。
2.絲瓜切片(絲瓜熟的很快,但我喜歡中間再補一刀,喜歡月牙的形狀),番茄隨意。
3.切好之后,放上炒鍋,倒些許大豆油,開中火(我用的電磁爐,一半設置在900度),油稍微冒煙后,把切好的菜倒入翻炒。
4.三五分鐘之后,調低溫度,撒入適量的鹽、十三香、雞精,繼續(xù)炒個五六分鐘即可。
5.天氣炎熱加上本不喜辣,所以調味料比較簡單,喜歡這樣的清淡可口。
好了,我就是在這些步驟完成之后,開始美美的一邊吃一邊拍照,總是滿意帶著幸福感。你可以點贊,也可以一笑而過,是的,這都是平常再平凡不過的蔬菜。
但卻留給我好多曾經(jīng)有趣的回憶,絲瓜,在我的印象中,是生長力最頑強的蔬菜。無論土壤再貧瘠,它都能扎根,即使有時候忘記澆水,當你想起時澆上一瓢,它會很快打起精神。
印象中,絲瓜是每個春季媽媽種菜中的必備。它成長快,結瓜多,是夏天全家人菜鍋里主要的蔬菜,嫩滑可口,老人小孩都喜歡吃。
但美味離不開自己的辛勤勞動,沒有付出,就沒有最后的享受。當媽媽栽好絲瓜苗后,就隔日澆水,每次都是在早晨后傍晚。媽媽說,這是它們生長最快的時候,我不懂,我只知道中午澆水,會燒死絲瓜苗嬌嫩的根。
不幾日,絲瓜就開始頭尖冒絲了。這時候是媽媽最忙的時候,要砍些干柴(筆直最好)以備絲瓜藤繞上去,盤到竿頭吸收更多的陽光。
而這還沒不算萬事大吉,絲瓜的生長速度驚人,你若怠慢,它必給你瘋狂。媽媽最會事先編好藤條——麥稈、樹條、往年留下的南瓜藤,都是編制的最好材料。最后把藤條綁在干柴的頂端,另一條延伸到屋頂。
待到盛夏,院子里一片綠色的海洋,隨著微風輕輕的翻騰著。黃色的絲瓜花開了,謝了,像海洋里濺起的朵朵浪花,吸引著蜜蜂的隨處飛來飛去。
之后,就是見證收獲的時候,也是你之前勞動的回報。絲瓜密密麻麻的倒掛在藤條下,等著你去摘下來。
記得那時候,都是媽媽架著梯子上去,用綁有鐮刀的竹竿,輕輕一拉,絲瓜就爽快的下來了。而我的任務就是在下面,撐著布袋,把空中飛舞的絲瓜準確的接住。
絲瓜長的快,也老的快。但它卻在生命的每個階段奉獻著自己的價值,幼苗時可以做下湯的菜,絲瓜不僅是美食,還有止咳化痰等功效,包括它的藤條。
而它里面的絲瓜絡的作用就更不用說了,可以做成最棒的洗刷鍋的天然神器。不像鋼絲球那樣激烈的劃拉著鍋,還留下許多鋼絲。它總是溫柔的滑過,只帶走那油膩的污嘖。
絲瓜美味全身寶,
因為熟悉留心間。
偶爾拿來做些菜,
伴著美食回往事。
本來計劃寫個三五百練練手,卻寫著停不下來,就倉促止住,主要是絲瓜留給我許多有趣的事情,下次細細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