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徐亨福
?近日,鄭州又登上熱搜。
5月17日,據澎湃新聞等多家媒體報道的一則新聞《為突顯鄭州二七塔莊嚴肅穆,周邊一20層大廈6層以上將拆除》引發網友關注和熱議。
具體內容是,5月17日,鄭州市二七區區委宣傳部微信公號刊文介紹,在規劃中,按照鄭州市委市政府“全面改、減少拆、加快建”的工作原則,將二七廣場回歸復原其政治性、紀念性廣場的原貌,規劃了約21000平方米的二七廣場,同時為突顯二七塔的莊嚴肅穆,形成清晰的廣場界面,將二七廣場周邊建筑高度控制在28至30米,鮮明烘托了二七塔,二七廣場周邊形成高度、立面、色彩等輪廓風貌一致,且匹配國家中心城市地位的精神家園,經規劃論證后決定了保留友誼大廈1-6層,拆除7-20層。
而據5月18日大河網報道,《鄭州友誼大廈6層以上全部拆除 對二七商圈復興有重要意義》也呼應了開篇的新聞。
(鄭州友誼大廈:圖據大河網)
兩者互為因果,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
按照通告所稱,自2020年5月起,對友誼大廈7層至20層房屋依法進行征收補償拆除。
這意味著,曾經從低層變成高層的友誼大廈,要回歸本真,僅保留而今的購物中心。
憑何拆除?通告中給出了說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以及《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和《關于二七廣場及周邊整體規劃設計終期方案》要求。
通告解釋為:按照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和鄭州市委、市政府關于“將二七商圈建設成為鄭州人的精神家園、河南省的消費中心、全國城市復興的典范”的總體部署,結合二七商圈實際,經研究決定自2020年5月起,對友誼大廈7層至20層房屋依法進行征收補償拆除。
因為據公開資料顯示,二七紀念塔全稱鄭州二七大罷工紀念塔,為了紀念發生于1923年2月7日的二七大罷工而修建,鄭州二七廣場,建于1971年,鋼筋混凝土結構,是中國建筑獨特的仿古聯體雙塔,是為了紀念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而修建的紀念性建筑物。塔全高63米,共14層。
(解放初期建立的二七紀念塔,圖據網絡)
所以,首先就拿鄭州友誼大廈動刀,成為通知下發后第一個被拆除的高層建筑。
拆除后的友誼大廈1到6層也只有不足20米,達到了通知要求的標準。
部分支持的網友表示,“在鄭州,二七紀念塔的歷史意義和紀念價值非同一般,為了保證城市的歷史印跡重要的突出地位,同時也是為以后周邊新建建筑提個醒,這么做是很有必要的?。?!”
“拆除當然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浪費,但是這是在糾正以往的過失,從前是缺少城市設計的意識,造成鄭州缺乏城市特色,城市底蘊,城市風貌不佳,從一定意義上講既影響了城市的健康發展,對城市經濟的多元化也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長遠來看,弊大于利!現在新的領導班子能夠看到這一點著實是有遠見的,雖然拆除了一些建筑但是沒有破就沒有立,鄭州城市的品質與精神就無從談起,真是風貌與城市特色就是虛無縹緲的,這絕不符合當今對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的定位,記住一點,時代在發展,精神要延續,鄭州有幾個二七廣場,不就一個么?外地人來旅游不都喜歡來這里么?就像家里一樣客廳總要干凈,整潔,還要有點與眾不同的氣質,來了客人你才會更有面子不是么?所以,堅決支持市政府這一舉措!”
?友誼大廈的輝煌傳奇,在此無需多言,曾為河南引入了麥當勞首店,此后,又承載了國美、蘇寧、迪信通等多家商企的旗艦店,可以說是二七商圈的骨干商業。
至少15年前,二七商圈為主和國美、蘇寧、迪信通和周邊的世紀聯華、金博大都是鄭州乃至河南人繞不開的圣地和吃喝玩樂購一體的商圈。
但是,如今隨著鄭州的發展,二七商圈依然伴隨著諸多商場和商業主體的變更倒閉變得沒落,東西南北區域崛起的諸多商圈分流了大部分市民,二七商圈唯一的紀念只有能吸引外地人來鄭參觀的二七紀念塔和逛一逛全國幾乎統一的商業步行街,喝一杯大同小異的奶茶,吃一碗本地特色的羊肉燴面,然后離開時再買幾包來自全國各地的“本地特產”,僅此而已。
翻看之前的新聞,據2018年6月2日大河網、河南商報、東方今報·猛犸視頻等多家河南鄭州本地主流媒體新聞通稿報道,《鄭州百年德化文化片區規劃曝光!將投15億建二七中心廣場》、《鄭州投入15億元改建二七中心廣場 打造國家中心城市會客廳》等標題赫然醒目。
根據規劃,百年德化歷史文化片區將凸顯文化特色,依托德化街、大同路等百年老街及亞細亞、友誼大廈等傳統商場,打造鄭州近現代商貿展示窗口;圍繞二七紀念塔、二七紀念堂,開展紅色文化展覽及演出,追溯城市記憶;通過普樂天地等項目建設,打造特色民俗活動及創意集市,提升街區的文化活力。
值得關注的是,根據規劃,在尊重德化街區歷史現狀,保持街區肌理相對完整的基礎上,將對居民聚集區、低端批發市場等進行有機更新,形成低密度、新中式、具有中原地域特色的建筑群落,凸顯街區歷史風貌。同時,將對德化街兩側的亞細亞、友誼大廈、蘇寧易購、旺角城、醫藥大廈等26幢建筑進行風格、風貌、色彩等方面的設計。沿用傳統建筑風貌元素,以新古典風格為基調,表現沉穩厚重的建筑風格,局部采用新中式和民國風,全面提升百年德化文化內涵、商業氛圍、環境品質。
僅僅過去不到兩年,鄭州又開始大手筆“ 對二七商圈復興”,如果按照鄭州GDP的財力,此次投入估計要超過兩年前的15億。
很多對鄭州尤其是二七廣場有深刻記憶的市民和網友留言提出不同意見:
“以前提的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現在……”
“紀念一次重大的歷史事件真正意義,絕對不是在于某座建筑的高低和周圍環境是否更加突出,而是民眾內心深處的覺醒和意識形態的改變,真正該改變的是那些極端形式主義和不與時俱進的官僚思維。”
“二七塔旁邊建高層的時候,心中根本就沒有二七紀念塔。現在想起來了。說我心中有你,我看還是不要浪費錢財了?!?/p>
甚至有網友腦洞大開:“何必拆除建好的高樓造成浪費,把二七塔再加高20層不就行啦?!?/p>
無獨有偶,據《河南商報》5月18日報道,《天榮汽配城被要求6月底前搬遷 市場管理方:已啟動外遷宣傳》。
文章指出,5月16日,鄭州天榮汽配城內張貼出外遷公告,明確2020年5月22日至6月25日為搬遷階段。
該外遷消息得到了天榮市場管理方的確認,后者回復稱,已啟動外遷宣傳,不過拆遷時間需承接地安排好后決定。
因為被納入河南自貿區鄭州片區金水區塊,天榮汽配城南區已在2018年4月搬遷。
從2004年落子鄭北至今,天榮汽配城在經歷了開業輝煌、轉入低谷、借更名和改業態突圍后,走過了跌宕起伏的16載春秋。
而在2019年初,四環內城中村均屬于棚戶區改造范圍,并已經全部拆除。天榮市場同樣被全部納入城中村改造范圍。同時,相關部門給出的理由是:市場外遷是推動環境污染防治、消除消防隱患、傳統產業升級的重要舉措。
我們不禁要問:如果地標建筑是一塊石頭,那它一定是女媧補天剩下的那一塊石頭。因為,誰都可以任意雕刻,反正有女媧石的光環,打著城市地標和文化傳承的幌子,誰也不敢說三道四。鄭州,曾經是一座火車拉來的城市,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在亂拆亂建中享譽全國。似乎,每個城市都有一個高樓夢。北上廣深自不必說,其他城市也熱衷于建高樓。
梁思成曾經提出過一個觀點:覺得應該把中心遷到郊區。
當時很多政要反對,如今來看,梁先生這個觀點是正確的。
其夫人林洙說,“因為北京城現在基本已經不存在了,除了故宮,跟一個盆景似的,被這么多高樓包圍著?,F在,從天壇看出去,全都是高樓了”。
不僅北京,全國各地都是這樣。
尤其是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以及國家中心城市,更是大搞基建,修路挖坑、拆房建樓,而其中,鄭州更是以“鄭州鄭州,天天挖溝;一天不挖,不叫鄭州”“享譽”全國。
單論二七廣場附近的拆遷經歷,河南商報援引資料顯示,二七廣場U形天橋建成于2004年,長578米,當年被譽為“亞洲第一長環形天橋”。
2011年,為方便地鐵修建,二七廣場天橋一部分被拆。2013年12月28日開通運營一期工程。至今隨著該區域的繁華和人流巨大,天橋復建已然無望。
城市修建必然要修路建橋,但是,鄭州修橋的速度全國前列,拆橋的速度也是不遑多讓。
據河南商報不完全統計,截止2015年底,鄭州6年至少已拆6座天橋:
人民路過街天橋、建設路(商業大廈)人行過街天橋、三座跨北環天橋、動物園天橋、中州大道鑫苑路、晨旭路兩座天橋、二七廣場西天橋(實際是9座)。
拆橋理由也是要么因為修地鐵、要么因為修快速公交(BRT)、要么受高架項目影響,等等。
拆了建、建了拆,不少鄭州人早已習慣。
也因為此,曾引起了央視曝光鄭州城市規劃,天橋“短命”,規劃“任性”?
引發全國嘩然!當然,站在歷史發展的角度考慮,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地標和包含的文化。
大雁塔之于西安,白馬寺之于洛陽,故宮之于北京,清明上河圖之于開封,中山陵之于南京,西湖之于杭州,甲骨文之于安陽,在已經評定的中國八朝古都中,都是擁有千年文化沉淀和數代王朝建都的歷史名城。而鄭州雖然因為千年商都和“商代遺址”位列第八大古都,但卻是最被質疑的一個。
哪怕是放眼國內名城,東方明珠之于上海,解放碑之于重慶,黃鶴樓之于武漢,岳陽樓之于長沙,黃河母親雕塑之于蘭州,世界園林之于蘇州,趵突泉之于濟南,這些城市的地標建筑也遠比鄭州的地標有名和更具有契合度。
因此,如果非要選出一個代表鄭州地標和歷史的建筑,其實絕大多數鄭州乃至河南人都會選擇二七塔。
這不光是因為二七大罷工在近代革命戰爭中的重要作用和知名度,更是因為它承載了鄭州作為河南省會乃至中原強市崛起的重任。
就算是憑借商代遺址被評為中國第八大古都,在鄭州人眼里也只是一堆堆土堆而已。更遑論和同省的洛陽開封安陽這樣古代帝王多代古都相提并論了。
哪怕是將曾經的“朝歌”改名為如今的鶴壁市淇縣也比鄭州留給世人的印象深刻和長久啊!鄭州有能力當選為中國第八大古都,自然有它的歷史沉淀和重要意義,正所謂“得中原者得天下”,幾千年戰爭與文化經濟商業和交通的發達與便捷,也造就了它的重要地位和意義,而近現代,鄭州卻似乎一直無法統領中原號令天下,金庸筆下曾經的少林寺也不再是群雄膜拜的武林泰山。
鄭州的歷史雖然可以按百科介紹追溯到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但是。卻是在1948年10月鄭州解放后,在鄭縣城區設立鄭州市,直屬河南省領導。1953年2月,鄭縣撤消,其轄區劃歸鄭州市及新鄭、中牟2縣。1954年10月30日,河南省政府由開封遷往鄭州,鄭州市從此成為河南省省會。
于是,鄭州被稱為是中國歷史上最短的建立省會城市的城市。因為河南的歷史名城太多了。
隨后,因為地理位置的優越,開始舉全省之力發展省會,一時之間,短短幾十年,鄭州從一個縣城,經濟總量如今躍居全國前十,GDP總量突破一萬億大關,但是,透過經濟分攤到全省一億多人口身上,又成為全國倒數。
而比顯性的經濟更可怕的則是隱性的文化底子太薄。
如果以高校數量和質量來衡量一個城市的文化軟實力,那么,曾經最有名的國立河南大學被拆分的七零八碎,根還在開封。
據鄭州大學官網介紹,鄭州大學1996年被列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00年7月,原鄭州大學、鄭州工業大學和河南醫科大學三校合并組建新鄭州大學。
優質尤其是985211高校和科研院所及院士人才的嚴重稀缺讓鄭州始終無法有底氣傲立于中原睥睨全國,甚至常年相比四周的武漢西安長沙成都等省會城市都底氣不足。
因此,一億河南人常常鳴不平:鄭州也還有國家級中心城市戰略地位的,一個國家級中心城沒一所撐臺面的類985,說得過去嗎?
鄭州所轄的6區5市1縣中,新鄭有炎黃二帝、登封有少林寺、黃河風景名勝區在鄭州市西北20公里處黃河之濱,往西是滎陽上街實力落后,往東緊鄰開封,也在多年“鄭汴融城”的政策引導中如今不再提及。
鄭州除了最高的鄭東新區新建的“玉米樓”和列為景觀的中原福塔,剩下的就是和普通城市一樣的公園、博物院、商場和高樓大廈。拼歷史拼不過,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吃成胖子的,所以只能在經濟上努力提升。
近幾年的鄭州,也在飛速發展,全省經濟總量躍居全國第五,2019年鄭州市GDP突破1萬億大關,進入中國城市萬億俱樂部。
鄭州新區的發展日新月異、航空港區的區位優勢也日益彰顯,一座城市的發展不應該僅僅依靠房地產、大搞基建,修路挖坑,而憑借其獨一無二的區位優勢,“智能制造”也提上了發展規劃,這都是一條可行且實際的道路。
有錢真的能為所欲為嗎?能!看看深圳的高校建設依然讓深圳有了日漸深厚的文化底蘊;但是,有時候,文化又不單單是憑借財大氣粗就可以短期內迅速膨脹的,文化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鄭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全國文明城市,擁有如此多的頭銜和美譽,不僅僅也不該只是一座沒有靈魂的城市。
鄭州二七塔周邊建筑拆除引熱議的背后,鄭州更應該思考的是大拆大建的鄭州之魂究竟在哪里?唯此,才能在一直被質疑中實現真正的逆襲,配得上國家中心城市的美譽。
羿云天,鄭州市作協會員,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自閉癥療育師,自媒體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