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每個人都一樣,尖銳的個體。不是扎到別人,就是刺到自己。
圖片發自簡書App
剛當了一段時間的學姐,常常接收到不同個體的抱怨,和室友、和對象、和某某之間的矛盾,覺得對方多么十惡不赦,不可理愈。其實,我也是這么過來的,我也不能理解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家庭里也是不可避免的,難免磕磕碰碰,但是,父母會包容你,你也能理解他們。
大學里的我們都是家里的小寶貝,誰也不能侵犯我的權益。
我可能不是嬌滴滴的小女生,不計較小事,也不在乎有的沒的,但是我骨子里也是特強硬,不肯被壓迫。
二十年之前,我安安分分,一忍則忍,挨到現在,也是離開了家,沒有壓迫感,就翻了。
而且,我一直相信人之初,性本善。
世上也是好人多,每一個個體都要一定的時間來磨合。
磨合是很復雜的過程,所以我可能更適合一個人生活,我害怕沒有存在感,我也害怕聚焦于我。
大學里,我盡量參加一些活動,與人多相處,過程一個人走來也蠻辛苦,也收獲了不少的新朋友,對此,我感恩。
只要對方有一點不適,我會理性的遠離,不打擾,不能給別人帶來煩惱。這是以前我,慫。
明明在青春最好的時光,卻有著皺巴巴的皮囊,施展不了心身,既畏首也畏尾。卻還義正言辭道這是我的選擇,所謂選擇,由不得別人說上半點。
圖片發自簡書App
但除了忍耐,就是,理解,各種包容,什么小事看得開。我對于父母感情上不依賴,可在與他們交流中,我把父母放在首位,不接受反駁,畢竟百善孝為先。
與其讓我教他們,還不如說是在與他們中相處,我學習看輕,別計較,換個角度去發現他們的善良,友好,快樂的本質,其余都是小事,每個人都是慢慢成長,而后變得強大了。
大學,離開了父母,這是成長最快的過程。在很多時候,你學會了,報喜不報憂。在面臨時事情時,你會明白,得自己去承坦,成為一個真正的個體。
圖片發自簡書App
你知道,沒有了誰,你都可以。
這可能,就是所謂的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