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努力的跟簡書裝作很熟,寫下的每一篇文章都經過很長時間的推敲揣摩與修改,也只愿簡書之上的好文能再多一篇。簡書拼命的跟我撇清關系,且駐起高聳入云的帶著電網鐵絲的城墻,以用來阻擋我這寫文賺不得一百顆簡書鉆的爛人。當用盡全力的吶喊與怒吼,他們也只是輕蔑的看著,看著這個爛人最后那無意義的掙扎。可就算是這樣,我還能去哪兒寫文章呢?
距離上一篇在簡書的胡思亂想,已經是一八年十月二十三號的事情了。雖然知道建議是沒有用的,但為了鍛煉自己分析事物的能力,權且將簡書當做一個案例來分析。
簡書,創作你的創作。這句話想必大家再熟悉不過了,點開簡書APP后就能看得見,也是簡書直到現在想去做的事情。做的怎么樣,這個還真不好說。反正有大把的用戶流失,也有大把的用戶進來,常駐的用戶也就剩下熟悉的幾個,文章數據倒也還能看。
一、簡書現在的狀態(無言以對)
隨著時間的流動,簡書正在以很奇怪的軌道飛速發展著。其奇怪程度,更像是在自我毀滅的道路上漸行漸遠。
從原先如火如荼的舉辦各種征文活動,到現在歸于平靜;從原先沖會員贈送簡書鉆,到現在折了又折至即將沒有;從官方專題認真審稿,到現在放任不管,成個混亂不堪的地方;從隨意點贊增進彼此之間情感,到現在能量條勸退很多活躍用戶;從推薦頁面的清爽,到現在各種“辣雞”文章橫行;從貝市場的門庭若市,到現在的門可羅雀。這無疑不體現了簡書策劃的能力,真是有“趕鴨子上架”之勢,亦有“占著茅坑不拉屎”之嫌疑,或是“非明事理”之輩。
1、征文活動:是活躍簡書貝市場氛圍的有效方法,是拉進與簡友之間距離的不二法則,是提高知名度的又一途徑。征文活動的興起,無疑會給簡書現在的生態帶來沖擊,也將來去活力。
第一、獎勵機制死板:為什么不把獎勵金錢折算成簡書貝,這樣不僅能帶動簡書貝市場的活躍(舉辦方就會到貝市場進行交易,那樣讓活躍在貝市場的簡友,也會很開心),還能讓獲獎者感覺與簡書更加接近(有自行處理的權利,①換成簡書鉆、②到貝市場換成錢)
第二、審稿人員能力的不透明化:你要是隨便找個審稿人員濫竽充數,那就真的是個睿智。在簡書上,至少得是簡書上活躍的用戶(能很敏銳的分析文章質量,也能讓活躍用戶有認同感),而且文章質量得以保證的(每隔一段時間就更新文章,并且數據還看得過去)。不要一直找官方專題的編輯,他們未必會有那么多時間。PS:把審稿人員拉到一個微信群,這樣可以相互之間討論。
第三、能力有多大,責任就有多大:你既然敢這樣安排文章的得獎次序,那就得去承擔這樣安排的后果,而不是用關閉評論區這種睿智的行為。連這種壓力都頂不了,還當什么審稿人員,干脆回家賣紅薯去。(這無疑破壞了大家對征文活動滿滿的熱情,并且覺得自己遭受到了不公平對待)
第四、安營扎寨:要是真想搞好征文活動,那就干脆重新來一個官方號,專門管理征文活動的各種信息。別老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這又不是和簡友打游擊戰。簡友需要的是能有個踏實的寫文環境,而不是整天提心吊膽的去考慮要不要離開。只要資金鏈(舉辦方向簡書貝市場換貝,用來當做獲獎的獎勵 → 獲獎者自行處理,或是換鉆,或是去簡書貝市場換錢)能很好的運轉,還愁沒有人參與。PS:資金鏈為,錢換貝→貝換錢,一個良好的市場運轉。
第五、民間征文的崛起:當官方都做出了一個好榜樣,那有這方面想法的人,也就有了前進的方向。不再需要苦苦經營微信公眾號,轉而為簡書添磚加瓦。
重中之重:要是官方不采取任何行動,這只不過是紙上談兵,空有畫餅充饑之意。當市場沒有外在巨大資金流入時,是怎么也撬不動整個市場的再次運轉的。
2、會員特權:一個APP得以繼續且持續發展的手段,也是能吸引用戶使用APP的一種方法。
第一、奇怪的特權安排:沖會員獲得簡書鉆,以持有的簡書鉆數量享有相對應的持鉆特權。而贈的簡書鉆是日漸減少,甚至要到消失的地步。這要不是個睿智,還真就想不出這樣的方法。
第二、會員專屬特權:①專屬會員徽標(專屬徽標,彰顯你的與眾不同);②付費功能搶先開(每天可以發布付費文章,只有購買才能閱讀);③突破關注上限(可以關注更多人,達到2000人的上限,永久有效);④付費內容優惠券(每月6日將獲得3張八五折優惠券,自動放入簡書錢包,有效期31天);⑤去廣告 (會員有效期內,去除APP端及網頁端廣告,官方運營活動及特殊情況除外)? ? ? ? ? ? 我只能說,這些對我是真的沒什么用。付費搶先開,就算是我開了付費,也不會有人來買的,這就很真實。突破關注上線,我要關注那么多人干什么,開趴體嗎?付費內容優惠卷,這就是應了那句話,“你就算是給我,我也不稀罕”。去廣告,這個倒還是挺人性化的。專屬會員徽標,也還是挺有面子的。
第三、會員特權的吸引程度:我們之所以想充會員,是因為充了會員會給我們帶來實質性的作用。比如,各式各樣的視頻APP,是因為上面有我們想看的電影或是電視劇,我們才愿意為這上面獨有的東西買單。可簡書上呢,它有什么值得我們去買單的點嗎?這顯然是微乎其微的。愿意買單的點,①可以閱讀到中外名著(吸引文學愛好者);②可以看到自己喜歡的網絡小說(吸引網文愛好者);③可以看到最近出版書籍的電子版(吸引從事文學創作者的注意);④可以找到各式各樣類型的往年教材書籍(吸引正在學習知識的群體,或是老師的注意)
(要是這樣子的話,不管多少錢,我還是會很愿意去買會員的。畢竟,這對自己來說很劃得來。當然,要是簡書真這么做,想必會是一筆很大的資金流動。)
第四、持鉆的特權:對于在簡書上寫文章的簡友來說,吃鉆特權可謂是重中之重。因為隨著持鉆數量的增多,對于自己文章的排布也會有很多的選擇。比如,①修改昵稱;②文章分享模板;③評論發圖;④發布付費文章;⑤文章帶音頻。隨著等級的提升,享有的特權也會提升,也更會在簡書的寫文道路上越走越遠。
目前的會員特權很雞肋,而且沖會員贈鉆也是越來越少,這無疑是對用戶的驅逐。不管是在簡書上寫文章的簡友,還是在簡書上看文章的簡友,都是不好的。
3、官方專題:一個將萬千文章分類的地方,也是能找尋到群體的最佳方法,更是組成簡書的重要模塊。它像血液一般,流淌在簡書的每個角落。
第一、審核的糜爛:從原先認真對待投稿的每篇文章,再到現在敞開大門任其文章的泛濫,其間到底經歷了怎樣的變化。官方專題編輯,一個完全用愛發電而且還吃力不討好的群體。沒有任何一個特權不說,還要因為拒絕了他人的文章招來謾罵。久而久之,專題從需要審核改為了不需要審核,文章的質量也是參差不齊。(哪怕是放一點好處,花點錢就花點錢,也不至于現在這個樣子)
第二、編輯享有的特權:①手動置頂他人的文章到自己管理的專題(每一個專題有3~5次機會,一旦置頂成功,將會持續24個小時);②每天能獲得更多的借鉆(這樣在點贊他人文章時,就會給他人帶去更多的熱度);③每個月會固定獲得一定數量的簡書貝(可以到貝市場換錢,也可以換成簡書鉆);④有自己的微信群,方便讓簡書官方消息有更多的推廣途徑(增加與簡書之間的黏性,更加有認同感)PS:要真是這樣,我也愿意認真對待每一篇投稿過來的文章,畢竟會有被踢出的風險,也有獲得利益的正向激勵。
第三、收錄機制的改變:編輯會分成不同時間段進行收錄,這樣能大大提高收錄的效率。被專題收錄的文章,將不會在其他編輯的信息里出現。而簡友投稿的文章,也會標明投稿的具體時間,以對在位的編輯進行績效考核。超過二十四小時沒有收錄的文章,作投稿不通過處理。(這個方法有待改進,目前并不提倡)
第四、推薦作者:作為一個專題的門面擔當,自然是需要有一定的鼓勵,以此來激勵其他簡友的創作熱情。比如,①當日成為推薦作者,會額外獲得一定量的簡書鉆(若是連續成為推薦作者,將能獲得更多的簡書鉆,和每日簽到差不多的獎勵);②有成為專題編輯的優先權(成為推薦作者,文章質量應該不會很差,這樣就為專題編輯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才輸入,讓有能力的人帶動其他人前進)。
就我對簡書現在的尿性,估計不會有人愿意去這么做。這項工程的龐大,不僅是需要堅持,而且還需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簡書,還是算了吧。
4、簡書版面的設計:這是簡書的靈魂所在,也是直接影響簡友是否愿意繼續用下去的一個很重要的考量標準。
第一、點“踩”功能的雞肋: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自己的文章被他人點了“踩”,那無疑是會影響積極性的。要是不喜歡這篇文章,你大可以去舉報,然后等著這篇文章被封就是了(我忘記簡書的舉報系統行如擺設了,實在是對不起)。有些人就是會惡意點“踩”,這是無法去控制的。再說了,寫文的人都清楚“歡迎互踩”是什么意思(看完對方文章后,進行不足之處的點評,與提出改進的方法)。這么一看,簡書有誤人子弟的意圖,真是讓人惡心。
第二、增設投“貝”功能:將原先點踩的按鍵,轉換為投貝的按鍵。每篇文章只可投一個或是兩個簡書貝,所投的數量會和點贊數量一樣顯示出來,并不可以自行設置投貝的數量。投貝是不受次數限制的,投完所剩的貝為止,可以彌補點贊受限這一點,也能直接給作者帶來經濟利益,更能推動貝市場。
第三、能量條:再次談起能量條,還是會覺得這個設計簡直是讓人寒心。原先是為了解決胡亂點贊這一不好的現象,可到后來卻成了報團點贊。點贊分為三個等級,小贊消耗一個能量,大贊消耗三個能量,超贊消耗十個能量。在有能量的情況之下,每一點能量會相應的獲得一定量的文章熱度。沒有能量也可一點,只不過是不會增加文章熱度的。熱度能讓更多的人看見這篇文章,是很好的推廣。(這人覺得,這樣的設計還挺不錯,給簡書點個超贊!)
第四、曝光位:簡書為了錢,真是什么都做的出來。一個曝光位,需要500簡書貝,而且還是在不保證文章數據的情況之下。這一波操作,真是讓人窒息。讓簡友們徹徹底底看清了,一個資本家惡心的嘴臉,這分明是搶劫。要是能在保證文章數據的前提之下這樣做,還是可以支持一下的。
第五、發動態功能:文章是文章,動態是動態。動態可以是一句無關痛癢的話,是一首即興發揮的小詩,是分享優秀文章的方法。動態只有點贊功能,并不會獲得簡書鉆。動態是有別于文章而單獨存在著的,也是能盡快分享身邊趣事的方法。往往一張圖,配上一段文字,足以表達出現在的心情。(要是這個動態系統出了,那簡書就會越來越有趣,這個我敢保證。)
5、貝市場:簡書獨有的特色,也是文章能賺錢的途徑之一。
第一、門可羅雀:我沒有用簡書貝換過錢,也不知道每天的交易量是多少,但總覺得并不會太多。目前簡書上,能獲得簡書貝的途徑,也只有通過寫的文章來獲得,要不就是他人贈送的貝。本來市場獲得貝的途徑就少,而且貝的用處也是很雞肋的存在,這交易量可想而知的慘淡。除非增加貝的使用方法,否則還是活躍不起來。①征文活動的獎勵用貝來代替;②給他人文章投“貝”;③通過設置“貝”的方法,來發付費文章;④通過充簡書會員獲得(要是這樣設計,應該會很好玩)
第二、貝的作用:貝是簡書上的貨幣,是可以在簡書貝市場換錢的。只要能將簡書上各種各樣要直接用錢換的事物,直接換成簡書貝。等到那時候的貝市場,就會十分熱鬧。
二、簡書對我的意義(毫無意義)
曾幾何時,我是那么想與簡書肩并肩共同努力,可后來我錯了。簡書依舊是那樣高高在上,而我只不過是個一廂情愿的爛人。熱臉貼上冷屁股,這就是我對簡書的感覺。
現在的我,很少再在簡書上寫文章,每個星期一篇的樣子。不像以前一樣熱情,能待在簡書很長時間而不會覺得無聊。把每天能點的贊點了,也就關掉簡書APP不再過問。“盡人事,聽天命”,也是我在簡書上唯一能去做的事情。
關于寫文章這件事情,我并沒有放棄。現在我在某個網站上寫小說,每天更新一章,還是有些人愿意去認真看的。
寫下這篇文章,并不是為了讓簡書官方看到。就算我手動艾特簡書上的工作人員,他們也并不會來鳥我,這就是現在的簡書。這篇文章,是對我所學知識的運用,我可不是只會寫諷刺的文章的。而簡書在我的眼里,也只不過是萬千分析案例的其中一個罷了。
不過我還是會說上一句,愿簡書越來越好!
我努力的與你裝作很要好的樣子,卻換來了你那無情的冷嘲熱諷!可那又能怎么樣呢,我終究還是會寫下不痛不癢的文章,以此來紀念那些被人瞧不起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