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尸骸早已腐朽,你的心卻依然鮮活有力地跳動著。
陪葬的錦衣綾羅早已化為塵土,你的眼卻仍舊炯炯有神。
梧桐雨滴,青磚赤瓦,你曾在氣勢恢宏的阿房宮前守衛(wèi),聽雷聲滾滾,看燭火通明,卻不想它在幾十年后會被一個叫做項籍的男子付之一炬。
秦時明月,六國江山,你曾隨浩蕩皇室隊伍西行求仙,嚴寒酷暑都嘗遍,卻不想在千百年后才明白,所謂仙人,只不過是術士們的玩笑罷了。
你是否也曾經向往,能夠跨上戰(zhàn)馬,縱橫馳騁,殺敵報國?
你是否也曾經幻想,能夠在不遠的將來,能重回故鄉(xiāng),與父母妻兒團聚?
你是否也曾經悄悄奢望,能夠有幸嘗到那傳說中長生不老藥的滋味?
可是這些,都在化成陶俑那一刻,或者更早,在始皇帝痛苦地停止呼吸的一霎那,隨時間凝固。
于是,曾經一切美夢和回憶,都隨陶土燒成的身軀,深藏在不見天日的地下。
千百年來,對你的英勇和忠誠的贊美之詞從未斷過。
“一派誠心護帝靈,誰言土偶不無情。
龍騎北去咸京遠,陣勢東臨渭水明。
芝罘射魚服毒蟒,岱宗封石惹雷霆。
何甘為鬼九泉下?抖落黃塵舉世驚!”
(出自玉溪生)
無人不仰慕?“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的赤膽忠心,即便荊軻刺秦失敗,他和燕太子丹的友誼依舊傳為佳話;即便你已經化身陶俑,堅守著秦王朝余威的你也受多少人贊嘆;
在千年之后,你的目光依然那樣驕傲;
在鋒刃都生滿斑斑的銹后,你依然緊握不放;
在身軀都已化為塵土后,你依然屹立不倒......
于是歷史學家和文學家們會感嘆,會高歌,以你為素材創(chuàng)作出詩篇和小說,把他們對你的發(fā)現記錄在厚厚的文檔,以訴說他們對英雄的仰慕和欽佩。
他們感嘆你不屈的信念,即使等待也不覺恐懼。忘不了的,是那一曲秦風,那一調秦腔,那一身錚錚鐵骨,那一句九死不悔的誓言。
感嘆你,或許曾遙遙隨軍隊拜見始皇帝,遙遠到甚至看不清他穿黑色龍袍的身影,看不清那個一統(tǒng)天下、傲視群雄的君王有著怎樣刀劍般銳利的眉眼,你卻就此立下永生永世的誓言,守護,保衛(wèi),心甘情愿直到永遠。
可事實果真如此么?
為何我在長久凝視著你之后,竟然有想要流淚的沖動?
為什么會心甘情愿呢?為什么本是六國子民的你,會甘心為了暴虐的秦王被做成活死人的陶俑呢?
我不禁好奇你的一生:
......
你生于魏國,四歲那年,魏國被秦軍攻破,魏王投降,魏亡。
得知這個消息時,你還懵懵懂懂,不知所以,只見父母、兄長和村子里其他百姓,無一不面朝國都大梁的方向,俯首參拜、失聲痛哭。
八歲那年,六國全部覆滅,你隱約意識到了世事變遷,危機四伏。
十歲那年,你剛行完弱冠之禮的大哥被召集入伍。臨行前母親痛哭流涕、父親沉默不語,母親將包裹塞給大哥、死死抓住大哥的衣袖不放手,“兒啊,經此一別,日后難得復見,千萬多保重!”
穿著大寫著“秦”字鎧甲的官兵粗魯地將同樣泣不成聲的大哥拖走,你追了上去,叫道:“兄兮兄兮,勿忘爹娘!”大哥被官兵押著走遠,你從背影看到他沉重地點頭,卻看不見他的表情。
接下來,你跟隨父母顛簸輾轉,不僅要躲避著地方惡霸的欺凌,而且更令人心寒的是政府沉重的賦稅和徭役。不少人為了躲避沉重的徭役,不惜躲到深山里,可惜最后,不是被山中的猛獸咬死,就是被巡察的官兵找出,無一善終。
鄰家林大哥在服徭役時,木材坍塌,被摔傷了腿,一輩子也站不起來,林家二老聽聞噩耗面如死灰;父親傷病在身,你過于年幼,反而躲過一劫。
十八歲那年,你目睹家中的古書典籍,和其他村民家中的《詩》《書》一同被扔進了大坑,當場焚燒。拒絕交出藏書的儒生們,被手持大刀的士兵們帶走,他們再也沒有回來過。
你把眼淚吞進心里,在腦中默默地回憶教書先生上課講過的每一句話。
你記起,曾經有六國后人組織在一起,發(fā)揚儒學,力圖亡秦復國,然而消息敗露,他們被斬首示眾,滿街的血跡讓你和同村的其他弟兄們不寒而栗。
同年,傳來大哥所在的軍隊被遣往日本、隨徐福東渡的消息,有生之年怕是再也難回故鄉(xiāng)。
二十一歲那年,全國再次大規(guī)模征兵,這次你沒能幸免,被迫入伍。那時你才剛剛成婚。
你恍然,時光仿佛回到大哥被強行帶走的那天,只是世事輪回,現在換成了你。
爹娘已經垂垂老矣,大哥走后,你是家中獨子。你若走了,誰來照顧爹娘、撐起這個家?
可官兵們哪管這些,一把推開拉著你不放手的娘親,還輕蔑地向地上吐了一口痰,“勿作不知死活之狀!侍于陛下,千萬人求之不得之福祉耶,汝何不謝恩?!”
呵,這樣的“恩”,你做夢也不敢求。
“妾無他愿,唯望君平安歸來!”來不及遵守和妻子許下的百年之約,就要匆匆離別。
一向沉默少言的父親也忍不住轉過身去哭出了聲,你紅了眼,若不是被官兵死死拖住,你多想撲倒在父親腳邊,向他磕幾個頭,求他不要讓你走,即便你知道面對秦皇的命令,誰都無可奈何。
爹娘的哭聲和妻子的淚眼是你心中無法被撫平的痛。和你同行的小伙子們,皆是六國遺民后代,此行路上無不膽戰(zhàn)心驚,但若私下聊到秦皇那視百姓如草芥的政令,無不唉聲嘆氣、咬牙切齒。
你被分配到隨從秦皇西行的隊伍中,守護皇帝的安全。一路上浩浩湯湯,隊伍綿延千萬里,秦朝的大旗,在你們手中永不倒下。
可即便是如此龐大森嚴的隊伍,依舊沒能守護住秦皇的生命——聽聞消息的一剎那,你和眾人一起埋頭哀嚎,內心卻不知道是該哭還是該慶幸:你甚至悄悄幻想過,能夠回鄉(xiāng)見爹娘,和爹一起下地干活兒,晚上再吃上一碗妻子親手煮的粥。
然而你和眾多弟兄們等來卻是一紙噩耗——你們生是秦皇的人,死是秦秦皇鬼,要守護秦皇和他的朝代直到永遠。
所以,當陶土覆蓋上你的手臂、脖頸、臉頰,一步步將你的身體封住時,你如何能甘心、如何能情愿?!
秦皇對天下不仁,天下何以以義事君?
你悲從中來,只可惜再無發(fā)聲的能力。
知覺逐漸麻木,在意識殘存的最后一刻,你心里回蕩的著是那首廣為傳唱的魏國民歌:“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汝,莫我肯顧。逝將去汝,適彼樂土。樂土樂土,愛得我所......”
從來都不是每個人都有做英雄的命,多數情況下,我們只是大千世界中的普通人而已,甚至不比滄海一粟。
英雄犧牲了自己和幸福和生命,換來歷史長河里無數后人的贊頌。相比之下,他的死似乎不值一提。
因為,在時間面前,所有的一切都那么渺小。每個人,都在須臾之間,執(zhí)著地追求著永恒,希望抓住那一點點的希望,一點點的溫暖,甘心用一切挽救,癡癡地死死地抓住最后一縷云煙,說一句:“至少我曾經來過!至少有人記得我!”
殊不知,人,始終無法與強大的時間抗衡。它只需輕輕地一嘆,便足矣毀滅世界。如何掙扎都是徒勞。
漫漫千年,只留下一聲無名的嘆息。
沒有人能夠勝過時間!
我所求,不過是在有限的時間里毫無遺憾地過完此生,這也是千千萬萬如我一般普通人的心愿。
所以,生在和平年代,是多么幸運的事情。
而你,生來便目睹國破家亡,最后為于你無情無義的秦皇斷送性命,死后,縱使人們高呼你為英雄、為你寫出萬千詩篇,又意義何在?
誰能懂得你“子欲養(yǎng),親猶在,而子不在”的悲哀?
誰能明白你最大的心愿不是做人們口中的秦軍武士,而是平平淡淡地讀書、種田、陪伴家人?
誰能為你這早早逝去的一生做補償?
英雄畢竟是少數人,權力和資源的不對等性注定了成為英雄需要付出常人所不能及的巨大代價。
縱使英雄的事跡可歌可泣,卻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過英雄般榮耀而慘烈的一生。英雄的榮光背后,是無法向人訴說的辛酸苦楚。后世,即便留下再多“九死不悔”的傳說,對于他們對于你,都是言不由衷。
因此,今日,我不關心世界,不關心英雄,我只關心你作為一個普通人的喜怒哀樂。
我希望千年之后,你笑得幸福,而不是悲壯。
說明:活人俑在戰(zhàn)國時代就已經逐漸被廢除,根據推測,秦兵馬俑應該是用活人做模型燒制而成的。但本文為了強調悲劇色彩,假設了存在活人俑的情況。(即便是用陶俑代替活人俑,但對于用來當作模型的士兵來說,依然被認為是非常不吉利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