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個小時的痛苦寫作,終于完成了一篇作文,用顫抖的雙手捧著自己的作品,交到老師手里,滿心期待著能取得高分。
……
懷著激動的心情翻開作文本,迫不及待的看向右上角,40分,心情頓時從天上掉到了地下。
這就是我之前的寫作狀態,而且這種狀態一直從小學持續到高中,我所寫的東西連自己都懶得看。
直到看了釋若老師的視頻教學課,我驚訝的發現,我的難題竟然用一個公式就能解決了,簡直是相見恨晚!
老師把寫金句的技巧用一個公式總結出來:
6朵金花+兩感一手法+訓練方法
老師還把寫金句分為兩個層次來講,分別是文采方面和思想方面。
這個公式可以說綜合了寫金句的所有方法,學會了這個公式,你就可以在寫作的道路上游刃有余,那么下面我就來對公式進行一一講解:
首先,什么是6朵金花?
花是美麗的,金花就更是光彩奪目,這6朵金花可以讓你的句子立馬就吸引住人。
整齊美:我們在整理東西的時候講究整齊,就像軍人走正步,整齊劃一才顯示得出氣勢。寫句子也一樣,每句話的字數相同,讀出來才好聽,就像古詩,字數都是一樣,才工整,朗朗上口。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p>
錯落美:同整齊相同,錯落也是一種美,我們在寫文章時,有時用幾個短句組成一整句,幾個一組,讀起來錯落有致卻不亂,就像一個表演戲曲的藝人,步伐或緩或急,卻很有規律。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這首蘇軾的詞,上下兩片對仗工整,節奏感強,讀起來鏗鏘有力,激情豪邁。
豐富美:畫畫講究立體感,寫作也一樣,詞匯豐富多彩,表達方式也不一樣,才能讓文章變得豐富,有立體感。
《生活的女人》:她們沒有濃濃的妝,也沒有艷艷的服,卻一個個收拾的干凈利落,一個個都顯得很精致?;蚵允┓埙?,或簡描柳葉眉兒;或著一襲白色長裙,或披一肩淺色絲巾,淡雅而端莊,樸素而高貴。
短短幾句,把一群打扮精致端莊的女人描繪的栩栩如生。
韻律美:句子就像歌詞,讀來婉轉悠揚,可讀性強,才會有藝術感,更加容易使人記住。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這一首水調歌頭就是一首典型的韻律美的詞,蘇軾的詞有一種行云流水的感覺,表達了對親人的無限思念,自然也被改編為歌曲,至今仍為人們所吟唱。
意象美:在寫作時,根據人們的審美觀點,把作者的主觀感受融合到客觀描述中,以寄托情思,使讀者不由自主的產生共鳴,從而產生美感。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作者白居易借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點,寓意毀滅的痛苦,再生的歡樂。
意境美:意境是中國獨有的一種美學術語,它通過形象的描寫呈現出一種藝術氛圍,作者通過這種手法開拓了一個新的空間,使讀者沉浸其中,大家可以讀一下下面這首詩:
《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作者借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夕陽、斷腸人來烘托一種悲涼的氛圍,在讀這首詩中的景物時,不由自主的感受到一絲凄涼,這就是意境的作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這6朵金花,是寫作中常用的手法,每一種都能塑造出美感。
除此之外,釋若老師還講了另外一個大招:兩感一手法。
第一,場景感:視覺、嗅覺、聽覺、味覺、觸覺、心覺。
寫作就像是拍電影,要讓你的讀者“看得見、聽得懂、聞得到、摸得著、也感受的到”,電影是用圖像來表達,而對于寫作來說,都要用一種途徑來達到,那就是文字。因此,我們在寫作時要格外注意,從各種感官去吸引讀者的注意,讓讀者跟著你的步伐,一點一點去感受。
下面我們來欣賞幾個例句:
“屋頂花園里常常有孩子們溜冰,興致高的時候,從早到晚在我們頭上咕滋咕滋挫過來挫過去,像瓷器的摩擦,又像熟睡的人在那里磨牙(聽覺),聽得我們一粒一粒牙齒在牙齦里發酸如同青石榴的籽,剔一剔便會掉下來。(味覺)”
“柔滑的軟鍛,像《藍色多瑙河》,涼陰陰的匝著人,流遍了全身”(觸覺)
“日光像個黃蜂在頭上嗡嗡轉,營營擾擾的,竟使人癢刺刺的出了汗。(視覺)
一日午后好天氣,兩人同去附近馬路上走走。愛玲穿一件桃紅單旗袍,我說好看,她道:桃紅的顏色聞得見香氣”(嗅覺)(胡蘭成《今生今世》)
看了這些精彩的例句,你是不是感覺感官上的溝通有更加強大的作用?沒錯,把感官調用起來后,你的文章跟讀者之間就像修起了一條高速公路,文中的每個文字、每句話都能直通到讀者那里。
第二,畫面感:我們評價一個演員的演技時,通常要看他的表情和動作,因為一個演員的表情會體現出他當時的心情,比如電影《少林足球》中吳孟達無奈的笑,簡直凄涼到人骨子里。
寫作也是一樣的,我們在塑造一種畫面和場景時,要注意把那些不太直觀的事物、動作寫出來,最重要的是,要讓人物的內心活起來,有種躍然紙上的感覺。
下面我們就摘取一段《圍城》來作分析:
趙辛楣躺在沙發里,含著煙斗,仰面問天花板上掛的電燈道:“方先生在什么地方做事呀?”方鴻漸有點生氣,想不理他不可能,“點金銀行”又叫不響,便含糊地說:“暫時在一家小銀行里做事?!壁w辛楣鑒賞著口里吐出來的煙圈道:“大材小用,可惜可惜!方先生在外國學的是什么呀?”鴻漸沒好氣道:“沒學什么?!碧K小姐道:“鴻漸,你學過哲學,是不是?”
趙辛楣喉嚨里干笑道:“從我們干實際工作的人的眼光看來,學哲學跟什么都不學全沒兩樣?!?/p>
錢老在小說中用趙辛媚的一系列動作,刻畫了一個傲慢無禮、目中無人、自負的形象。
也描寫了方鴻漸的憤懣。
蘇小姐原本稱方鴻漸為“方先生”,此時突然改口稱“鴻漸”,乃是故意想看兩個男人為自己爭斗,又怕方鴻漸馬上敗下陣來,因此有意要激一下趙辛楣,借趙辛楣來激發方鴻漸的勇氣。
這么幾段話寫下來,一場激烈的爭端和一個女人的小心思便躍然紙上,讓人稱贊!
一手法:
比喻手法:比喻是我們在寫作時最常用的修辭手法,它能形象生動的呈現我們要描繪的事物。
同樣是《圍城》里的一段:
她只穿緋紅色抹胸,海藍色貼肉短褲,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紅的指甲……有人叫她“熟肉鋪子”,因為只有熟肉店會把那許多顏色暖熱的肉公開陳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為據說“真理是赤裸裸的”。
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先拋出喻體,再告知與本體的相通處,直叫人忍不住偷笑。
對比手法:
在寫作中,常常將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進行對比,以揭示善惡、美丑。
古詩《觀刈麥》中有這么一段: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詩中描繪了一個因賦稅太重而吃不飽飯的婦人,盛夏時節帶著兒子在田中撿麥穗充饑,而作者不需要勞作,卻享受著豐厚的錢糧,這首詩用對比的手法,反應了勞動人民的疾苦,表達了作者對窮苦人民的愧疚和無限的同情。
排比手法:排比手法使用結構相似的句式,對相同范圍和屬性的事物進行多次表達。它的特點是至少要表達三次以上,且句中要有提示語,提示語反復出現,以呈現一種語勢強勁,排山倒海的感覺。
上面講了很多寫作的方法,很多小伙伴開始摩拳擦掌起來,其實,寫作的訓練也是講求方法的。
首先,模仿就需要掌握技巧。模仿,根據模仿的句子長短可以分為仿句、仿段、仿篇,我們模仿句子,最好選取古詩詞,因為詩詞較短,且精干,內涵豐富;仿段則最好選擇散文,如朱自清、徐志摩等人的散文;仿篇則需要根據自己的定位,選擇相應的經典文章,比如你想成為某領域的公眾號寫作大咖,就要仿寫那些10萬+的文章,這樣才能有所提高。
此外,寫作時要注意從多個角度思考,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會有個性,讀者看了才會感覺耳目一新,有讀下去的欲望。
具體寫文章時,也要在以下三個位置注意幾點:
第一,文章標題。
在寫標題時,要注意三個特點:替讀者發聲、引起讀者的好奇心、呈現利益。
標題是我們寫文章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一個好的標題能馬上吸引讀者,使讀者看了就想讀下去。
對此,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寫:蹭熱點、添字數、搞神秘,比如最近拾遺中的一篇文章《《流浪地球》誕生記:拍了這個電影,我能吹一輩子牛逼》,它就是蹭了春節檔電影《流浪地球》的熱點,使人們一看到這個標題就想點開鏈接看看。
第二,文章開頭。
寫文章有句話,叫做“鳳頭、豬肚、豹尾”,反應了一個好的開頭的重要性。因此,為了有個出彩的開頭,我們一般使用金句來充當開頭,隨后講一個小故事來引出主題,一步步的抓住讀者的眼球。在文章段落的中間,也要盡量使用金句來承上啟下,這樣文章才會飽滿。
第三,文章總結。在文章的結尾,我們應該重申文章的亮點,最好能引起讀者的思考,使文章飽滿、有內涵,變得高大上。這需要我們在平時多閱讀評論,如豆瓣上的高贊評論,學習別人的總結和歸納能力。
寫了這么多,讓我們再重新回味一下這個公式:6朵金花+兩感一手法+訓練方法
可以說,釋若老師已經把寫作的重點都融合為一個公式,其中有文采方面的方法,也有思想方面的提高,想要在寫作中得心應手,還著實需要大家下一番苦功,在這個過程中,有痛苦也有孤獨,但只要選擇了這條路,我們就要死磕到底,這不光是一種鍛煉,更是一種成長,希望大家都能從寫作中獲益,從寫作中重生!
我是“釋若公式寫作課”的080號學生文和居士,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不妨一起來參加我們的寫作課,我們的老師吳釋若是一個十分有情懷的人,他會終身陪伴你寫作,讓你的寫作變現10000元不是夢。參加了我們的寫作課,如果你的作業足夠優秀,會有獎勵,如果你所有的作業都通過了,還會退學費。如果你心動了,就來一起加入吧!
想加入的小伙伴請私聊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