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曰:愿聞其道。
岐伯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臟已定,九候已備,后乃存針;眾脈不見,眾兇弗聞,外內相得,無以形先,可玩往來,乃施于人。人有虛實,五虛勿近,五實勿遠,至其當發(fā),間不容瞬。手動若務,針耀而勻,靜意視義,觀適之變。是謂冥冥,莫知其形,見其烏烏,見其稷稷,從見其飛,不知其誰,伏如橫弩,起如發(fā)機。
黃帝道:希望聽你講講用針刺的道理。
岐伯說:凡用針的關鍵,必先集中思想,了解五臟的虛實,三部九侯脈象的變化,然后下針。還要注意有沒有真臟脈出現(xiàn),五臟有無敗絕現(xiàn)象,外形與內臟是否協(xié)調,不能單獨以外形為依據(jù),更要熟悉經(jīng)脈血氣往來的情況,才可施針于病人。病人有虛實之分,見到五虛,不可草率下針治療,見到五實,不可輕易放棄針刺治療,應該要掌握針刺的時機,不然在瞬息之間就會錯過機會。針刺時手的動作要專一協(xié)調,針要潔凈而均勻,平心靜意,看適當?shù)臅r間,好象鳥一樣集合,氣盛之時,好象稷一樣繁茂。氣之往來,正如見鳥之飛翔,而無從捉摸他形跡的起落。所以用針之法,當氣未至的時候,應該留針侯氣,正如橫弩之待發(fā),氣應的時候,則當迅速起針,正如弩箭之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