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是名花,只要是雛菊就剛剛好
時間,就像記憶中小時候的吉興河林場,后山家前那條寬闊的小河,潺湲流淌,潺湲流淌,悄無聲息;時間還像北風掃過沒膝蓋的雪,呼嘯有聲,凄厲有聲,一層層,把雪掃去無痕。我停留在那個時刻,那個時刻還在嗎?
記憶中的小河不知是否還在,當年那個夏天,把衣服、手絹在清清河水里洗干凈,晾在草地上、不曬的天氣用竹筐到被水流沖出深豁口的草多河岸撈魚的女孩在哪里?那個冬天過年時提著用罐頭瓶子做的燈籠走街串巷或是正月十五在冰面上滾運的小姑娘在哪里?那個春天在家后面的一大片一大片紫云為背景,懷抱紫艷欲滴的映山紅的女孩子在哪里?那個和大一些的鄰居女孩不知走了多遠的山路去采核桃的女孩,不知恐懼的女孩子,你還在嗎?
我還記得你喜歡在陰涼處,挖一個小洞,把花放進去,上面再放一個玻璃片。花以掃樹梅居多。那時就這樣怪怪的,莫名的。
一個女孩子真的需要的就是這些。至今,三十多年后,她需要的也還是這些。喜歡衛生間掛上去的潔白的干凈的衣物,喜歡爬山,喜歡趟水,喜歡野花。
在剛剛好的時光,懵懂的求學
后來,后來她在縣里上學,騎著自行車來回通天一林場,那時道路好像很長,坡度好像很大。她最喜歡撒把下坡,風馳電掣,不覺害怕,還很刺激;再后來搬到縣里,讀了高中,因為愛困,先睡覺再學習,起的比雞早,好像總是疲憊不堪。
上了大學,和寢室老五惺惺相惜,心心相印,每天一起吃飯,一起鍛煉,大四一起考研,一起落榜,平時一起逛街,冬天一起買糖葫蘆,沁入心脾的涼爽之氣直到現在還蕩于心中。那時候的糖葫蘆是我吃過的最甜的糖葫蘆,那時候的老五是我離別父母在外最親近的姐妹。
人間有味是清歡,哪怕是一個人的清歡
上班做了老師,讀書與我有了不解之緣。讀書的時光,是回歸于自我的最美的時光。
最喜歡的是陽光遍灑灰色的貴妃沙發上,負暄讀書,時光靜靜在光線里流淌。讀書喜愛幾本書共讀,類別不同。文字的清美就這樣一點點滌去灰塵,一點點解開郁悶,一點點打開心扉。其實,讀書比較多是這兩年的事。以前忙得以分鐘度日,心靈逼仄,被驅趕得靈魂無處安放。一段段心事熬白了頭發,一個個怨誹壓榨了快樂,就這樣笑不出來了,就這樣終于生病了。老天爺以另一種方式愛我,挽救我,我迷途知返。
學生知道我喜歡書,看我時或者特殊節日就送我書,還有梁晨送我自己做的書簽。我我心里,這是最可寶貴的財富。
兩次住院經歷,讓我醒悟些許,原來過于執著于外相,執于一個念頭,不放過他人,便同樣不放過自己。那些我傷害過的孩子,怨恨我的孩子,你們可好?心靈深處的懺悔,以為那是篤定的愛,其實在不被接受的那一刻,它已經是一種絕情的傷害了。
修補自己的內心,變得很重要;滋養干涸的心靈,變得更重要;讓自己內心平靜、安寧喜樂,變得前所未有的迫切。
我也學會了化繁為簡,凡事只要對心就好,喜歡就好。不再要求完美,不再委曲求全,不再斤斤計較。舍掉名和利,獲得了多大的心靈自由,只有自己知道。什么叫靈魂高蹈,什么叫寧靜致遠,什么叫我心安處是吾鄉,什么叫人間有味是清歡,此時就像姜老師泡的茉莉花茶,一遍遍的清香,享受心靈安寧,享受來之不易的清福。
我把學到的分享給我喜歡的和我愛的家人、朋友、學生。他們心靈得到滋養,又如水般滋養我的心靈。清歡滋味,悠遠綿長。
家要有嚴父慈母
結婚已經二十四年,許多往事不堪回首,選擇珍惜,也選擇原諒。原諒他人也原諒自己。如今,自己的兒子也快大學畢業了。一天兒子問我多大了,當我告訴他我四十七,快五十了,兒子驚訝得瞪大眼睛,他不相信陪伴他長大的父母已經步入中老年。我這些年留給孩子的是什么?我秉承小姑的一個想法,做好喜歡的自己,做到自己喜歡的模樣,走自己的路,這就是對兒子最大的教育。內心安寧,不再有焦慮,不再有糾結。
也是直到此時,我也才真真切切意識到自己的真正存在。今早,行走在操場上踩著雪,有時特意上前去踩小小的雪塊,我心里告訴自己,慢下來,慢下來,可以聽見雪在腳下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真是悅耳,很喜歡冬天的聲音帶給我的聽覺,觸覺,由大自然賜予,落在大地,讓人腳踏實地。
兒子要走自己的沒有走過的路,爸爸喜歡兒子走一眼望到未來的路。兒子要獨立,父親要給予;兒子要做喜歡的事,父親要先安定再走自己的路。妥協,僵持。因為是親人,所以都受傷;也因為是親人,沒有融化不了的冰山。
要讓孩子感知到你是愛他的,急他所需,愛他所愛。父親要理性引導兒子成長,母親要慈愛兒子,見證他的快樂,包容他在你的天地如幼兒時溫暖依賴放松。
只要有愛,不懼怕任何的風雨
還有兩個小時是我的生日,陽歷陰歷是同一天,不知道多少年遇到一次。我把它作為我身心靈在一起的開始。這樣的日子才日日是好日。失去的,留在時光里回味;當下的,慢下來細細的品味。林清玄的“常想一二,不思八九”,開示心靈;淡淡清茶使俗常清新,眼明心亮;葆有一顆愛惜惜福的清凈心,以慈愛對自我世界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