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的晨讀材料拋出了三個名人的事例,依次是:
? ? 喬布斯雖因強烈的個人觀點塑造出了“暴君形象”,但背后卻是他的不固執己見;
? 巴菲特“滾雪球”理論,即讓人見識到了投資中復利的力量,又讓我們領略到在一件事或一個領域深耕后所帶來的天壤之別;
? 松下幸之助提出“水庫式經營”,告訴了我們做事要留有余閑。留有余閑起碼會帶來兩個好處,一是可以緩沖風險,二是可以保持輕松的心態。
? 如果我們把這三則小材料重新排序來看的話,就會發現它們之間深層次的聯系,那就是如何開啟正確做事之法。
? 巴神告訴我們人生就像滾雪球,但前提是要有很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他的前提置換到投資中,“很深的雪”代表錢,“很長的坡”代表時間;如果置換到如何做事中,那前者代表事情或者我們作用的內容物,后者還是時間。這是我們行事的客觀條件。
? 再來看一下“水庫式經營”策略,從材料中我們能明顯得出它的前提是“存”,反映到我們做事中就是廣泛地大量地汲取知識,且不論知識性質的好壞。這是我們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表現。
? 最后看喬布斯事例,它告訴我們除有強烈的個人觀點外,還要有選擇地聽取別人的意見,這就告訴我們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這個階段比“水庫式經營”更精確了一步。
? 由此我們可以得到,正確的做事方法(滾雪球)其實就是找準事情(雪),在時間中(坡),充分發揮我們的主觀能動性,步驟有四:一要定位;二要定時;三要儲存大量相關知識;四要有選擇性地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