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華作品《活著》,曾獲得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在很多國家和地區出版發行,深受讀者好評。
本書主要講述了一個坎坷老農長壽而悲苦的一生,主人公叫福貴,卻一生難得富貴。
余華將這樣一個人物,硬生生推到我們面前,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活著,就是為了活著。
福貴從呱呱墜地開始,便頑劣成性,不僅戲謔老師,還嗜賭成性。后來,富貴敗光了家產,也氣死了父親,才有所頓悟。
由此,福貴終于浪子回頭,下定決心勤懇勞作,開始踏實過日子。然而,命運的一連串悲劇,也接踵而至。
父親被他活活氣死,母親又病死,兒子則死于無良醫務人員的草菅人命,女兒在產后大出血,女婿死于工地意外,外孫撐死。
命運的無常,讓福貴悲痛萬分,沒想到在他終于幡然悔悟后,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都接連走了,唯獨還剩下他,還剩下他活著。
福貴于是買了只老牛陪伴自己,就這樣活著,也只剩下活著。他在和別人講述自己一生的時候,不免帶著些許遺憾,也帶著些許釋然。
命運的殘酷,并沒有讓福貴罵天罵地,他就這樣帶著樂觀隱忍的態度,繼續活在那片悲苦的土地上。
“文字很質樸,就是太疼了……”
這或許也是讀者,在讀完《活著》之后的直觀感受。
人這一生,遲早要明白這三個道理,希望你盡早醒悟。
一、不被別人的意見所左右,才能過好自己的人生
余華在《活著》里寫:
“世界上沒有一條道路是重復的,也沒有一個人生是能夠替代的。”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人生,這是獨一無二的,無論好壞都屬于自己,與別人無關。
所以,不要被別人的意見所左右,才能過好自己的人生。
這世間,你在別人眼中只是故事,但在你自己身上卻是人生。我們該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好好過好自己的生活,好好活著。
在《活著》里,福貴年少時,不學無術,活活把自己的父親給氣死了,這在人們眼中是不被原諒的事情。福貴的命運也在這時發生轉折,他痛悟了,決心痛改前非。
如果福貴是個活在別人眼里的人,大概他早就活不成了,但是他沒有放棄自己。他決心靠自己努力,去撐起一個家庭。他不想再當回那個人人鄙視的福貴少爺,而是想做回自己,用自己的勤懇來活下去。
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福貴做到了,盡管曾經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留在心里的那個結無法釋懷,但他終究還是要扛起責任。
福貴還有母親,還有妻兒,他必須要承擔自己的責任。不管以前的他多么不堪,但他還是選擇了肩負責任,讓家人好好活下去。
在人們眼里,福貴是一個沒有本事的男人,日子過得相當艱難。母親病了,他沒求來藥,也沒有保住妻兒的命,命運就像給他開了個玩笑,任憑他如何努力,在面對一個又一個困境時,他都毫無還手之力。
在余華的筆下,生活的磨難一次次將福貴推進巷口拐角,當你以為命運最終會眷顧他時,卻偏偏沒有好運的來臨。
福貴的一生,都走在那條撒滿了鹽的路上,磕得頭破血流,當我們觸碰到他那幾乎僵直的脊背,才幡然醒悟,所謂的命運,不過就是生活的常態。
沒有人會真正在乎你,就算你在荊棘載途中,摔跤流血,也只能是冷暖自知,因為別人都只當你的經歷是故事。
唯有你會面對這些荊棘載途時,你會提醒自己,你還活著。除此之外,沒人會真正在乎,這就是現實。
對于福貴的故事,人們只會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可福貴不同,這是他自己的人生,他需要活著,用力地活著。
不管福貴有用無用,不管他是堅強還是懦弱,他都沒有放棄活著。或許,在經歷了生生死死這樣的事之后,福貴也已經明白,人能到這世上走這一遭就足夠了。
福貴用自己的方式,不放棄地活著,當我們在這個美好的時代,去感懷他的經歷時,我們是否該有些反思:
我們所一切厭倦的,恰恰都是福貴一生都渴望追求的,我們又有什么資格去對他品頭論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也有自己的活法,能好好過好自己的生活,或許才是最重要的。
活著,就是為了好好活著。
福貴也許不能代表一個時代,但他卻讓如今生活美好的我們,看到了那個時代深深淺淺的凹痕,讓我們在無饑寒之憂的如今,還能珍惜生命的可貴,也能痛悟活著的意義。
二、活著,就要接納自己的平庸,敢于承受生活的苦難
福貴的一生,盡管并不出彩,但并不是他沒有努力。在那個年代里,福貴的能力是有限的,他無法對抗命運,只能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堅強地活下去。
也因此,福貴學會了接納自己,不管過去如何不堪,但活著就是希望。他甘于忍受生活里的一切磨難,當一次次打擊襲來,他沒有倒下,而是學會了堅強面對。
在小說的最后,福貴身邊陪伴他的只有一頭老牛,而且,他給這頭牛起了許多名字,那些名字都是已故的親人。在福貴心里,那些親人一直都在,不免令人動容。
福貴曾經是一個紈绔子弟,因為好賭成性,輸光了家產,硬生生氣死了父親。就在他痛下決心,要好好照顧家人時,他卻感到力不從心。
也因此,福貴后來的人生充滿的磨難。他為生病的母親求藥無果,又被抓了壯丁,等他千辛萬苦回來時,母親已不在人世。
面對妻兒,他也無法好好照料,孩子生病,妻子離世。女兒鳳霞難產而死,女婿在工地發生意外,孫子苦根因為一鍋豆子枉送了性命。
福貴似乎用盡全力,也無力回天,只能看著親人一個個離他而去。
最后,當福貴孑然一身時,他說:“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親手埋的。”
那個時代,生命太脆弱了,不忍卒讀。
福貴面對這些磨難,一一承受下來,盡管他只是繼續平庸地活著。
人生就是這樣,沒有那么多反轉,凡事都只能自己去面對。
活著,就是需要承受生活的苦難,這世間,沒有人能給予你真正的救贖。即使平庸,也要勇敢地活著,在一次次打擊中獨自堅強。
也許,當你認清自己,接納自己的平庸,敢于承受生活的苦難,才能活得不那么累。
活著,就是在看清一些生活的真相以后,仍然不負自己,堅強地活下去。
三、人這一生,只有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依靠
《活著》中,有句話這樣寫:
“內心讓他真實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
其實,人這一生,真正該了解的人是自己,只有認清自己,才能認清世界。
當你明白了這些,你終究會明白,此生,你最大的依靠,其實只有自己。
回顧福貴的一生,他是唯一一個長壽的人,在親人一一離去后,唯獨剩下了自己。人生經歷了悲痛禍福,也經歷了重重苦難,才能知道究竟為了什么而活著。
福貴的一生不富貴,但也富貴,他用自己的方式,活了一生。
苦難是生命的常態,煩惱悲痛相伴人生,福貴沒有自怨自艾。或許,福貴也明白了,當親人一個個離去后,他這一生,能依靠的人只有自己。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思考,這一生我們除了自己,還能依靠誰?
現實中,很多人無所顧忌地玩樂,無非是覺得總有人可以依靠,頓頓吃好,夜夜睡好,還覺得別人都虧欠了他。他們對生活里真正的坎坷和苦難,沒有任何感知,卻在心里充滿自哀自憐,可嘆可悲。
余華的《活著》,也似乎提醒人們,不要等到像福貴那樣老了,才明白人生的一些道理。
人生無論好壞,無論悲喜,無論成功與否,都要學會寵辱不驚,好好活著,畢竟只有自己才是自己命運的主宰。
即使,在面對艱難的生活時,你想要的并沒有實現,也不要輕易放棄,福貴如此坎坷的人生都過來了,我們還有什么理由抱怨?
人一生中最有意義的一件事,或許就像余華所說:“活著什么也不為,就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所以,活著,既要敢于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也能接納一如既往的普通,在此基礎上,再活好自己。
用自己的方式,活著,那才是你真實的人生。
寫在最后:
余華的作品《活著》,不僅僅是文學上的成就,它還代表著過去的歷史、文化和精神,包含著人生中里最重要的一些道理,值得所有人去用心領悟。
福貴有福貴的苦難,他活著,活得比誰都長,都淡然。我們也有我們的苦難,但活著。人生百態,各得其所。
如果你也在經歷生活的苦難,不妨讀一讀余華的原著《活著》,在書中去體會福貴苦難深重的一生,也借此反思自己的人生。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被時代和生活裹挾著走的,都不容易,讓我們在書中借以慰藉,并努力前行。
END.
讀文學經典故事,品自己百味人生,【關注】我,一起感悟更多人間冷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