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王詩齡一天天長大,關于“詩齡今天穿什么”“詩齡今天上了哪家雜志封面”的新聞層出不窮。相比于另一對如今已經分道揚鑣的明星夫妻的“流量女兒”,可以說自從《爸爸去哪兒》播出之后,王詩齡的一舉一動都受到了新聞媒體和民眾的高度關注。明星女兒的身份給了王詩齡超高曝光量之外,也讓這么一個有些嬰兒肥的小女孩在鎂光燈之外的生活有意無意地被完全曝光了,當然了她的父母尤其是李湘把她保護的很好,不過對于一位如今才11歲的小學生,那些年伴隨著她上過熱搜榜的育女心得真的靠譜嗎?
李湘曾經在節目中公開過女兒一周的學習行程,看得出來在孩子的下課時間和周末時間,李湘把自己對女兒的期望完全付諸于行動,從運動、藝術素養到生活技能培養,一個都沒落下。李湘花了這么多心思培養女兒王詩齡,其中以王詩齡的畫作表現最為搶眼。可能是因為王詩齡的爺爺是國內著名書畫家王暉的關系,王暉師從國際文畫大拿吳冠中,所以王詩齡在繪畫這門興趣上起點非常高,開過個人畫展的詩齡小朋友曾經一幅《孔雀圖》就賣出了12萬元。
明星們在孩子興趣培養班上的表現可謂出奇的一致,黃圣依就曾經對揚子說一定要讓兒子多上補習班,揚子問她小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為什么要讓孩子上那么多補習班,黃圣依回答因為別人家的孩子都在上補習班,多報幾個補習班哪怕只能中一個也不錯。兩人為此甚至不顧鏡頭拍攝直接在節目上大吵,旁邊的長輩插不上話只好掩面沉默。
這就屬于典型的隨大流沒主見的表現。讓孩子做作業是因為溫故而知新,既可以測試孩子的學習效率,也可以起到增強記憶的作用,而不是因為別人家的孩子下課后總是一門心思花在書本上所以我的孩子也不能輸在起跑線。啥是起跑線?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日常規劃乃至長遠發展不能提供開明有效的指導,只是死教條的一味模仿他人只會與實際目的地南轅北轍——模仿是好事,但應該看到不同孩子身上的差異,因材施教。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出身”如果做不到以上這幾點,可以說這樣的父母才是真正地讓孩子一出生就“輸在了起跑線”。
因為發現兒子從小就對鋼琴演奏著迷,郎朗父親郎國任甚至不惜辭去工作專門“帶養”兒子,帶孩子東奔西走拜名師參加大賽,雖說這其中的艱辛很多,但郎國任還是教出了一位世界級華人鋼琴家。的確也存在一些人,很早就意識到自己天賦知道自己以后能干什么,但畢竟這樣的孩子并不多,能成功的更是寥寥無幾,所以作為第一監護人的父母,必須要肩負起引航者的責任。
學興趣班陶冶情操對于現代的小朋友來說已是司空見慣,不論男孩女孩學點跆拳道籃球足球或者音樂國粹等肯定是有好處的,當然了像黃圣依這樣一鍋亂燉完全不給四歲小孩喘息機會甚至疲于奔命肯定是不可取的,所謂學少學精,拔苗助長肯定不行。
作為明星,手擁的各類時尚資源影視資源肯定不會少,發揮已有的優勢是李湘的一貫擅長,一直風風火火的她這一方面也的確做到了淋漓盡致。帶孩子去巴黎看秀都是基本操作,登時尚雜志封面,參演電影演唱主題曲,和父母一起拍廣告宣傳品牌,李湘自己也說讓孩子多參加些娛樂活動就是為了給孩子長長見識。
而王詩齡作為李湘唯一的掌上明珠可謂是老媽娛樂圈資源的第一享用者,在這之前是初出茅廬拍電影的王岳倫。王岳倫拍的第一部電影質感還不錯,只可惜后面越拍越無聊。王詩齡的爆火一方面是節目的包裝效果,但另一方面的確也看星運,李湘那么精明從不浪費一兵一卒,老公本來給歌手拍攝MV拍得好好的,后來轉頭要拍電影,李湘又做制作人又是利用圈內人脈招商引資搞客串的,獻身精神可類比蔣雯麗之于顧長衛,雖然這兩個后者后來都出軌了,但人家顧長衛畢竟還是一位好導演。
王詩齡在這么多年的娛樂圈資源積累下來也算是一顆明日之星了,就目前來看李湘這么做對王詩齡并不是沒有好處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家族資產子承父業也很正常,就是不知道以后王詩齡自己是否有意往這邊發展了。
除了以上這些,李湘富養女兒的人生理念中光一個月的家庭伙食費就高達七萬元,打開她家冰箱,蟲草、海參、燕窩、阿膠等等,待產孕婦高齡老人術后病患吃啥她家就吃啥,雖然公認微胖是人類最健康的體型,但是李湘一家三口的體重幾乎從來沒瘦過,想想看來與這吃得過于豐盛應該脫不了關系。除此之外,李湘對于女兒在學費上一年的花銷就高達26萬,因為她就讀的學校是英國德威國際學校。這所學校在北京和上海都有分校,并不是有錢就可以上,孩子想要入學前提之一父母必須是商界或者文藝界有威望的人士這一條就離譜,不知道學校是不是在拿明星父母為自己做背書還是讓商界大佬給自己免費做宣傳,真要這樣的話范冰冰要是生小孩的話估計也能上啰?
在這樣昂貴的成長環境下,學生的素質教育還是有保障的,多次引發網友討論的王詩齡全英文演講/數學講解視頻就讓人驚呼這孩子英文口語真棒,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雖然往學習環境砸那么多錢的必要性還值得商榷,但是在物質生活已經極大提高的前提之下,從中取一瓢飲用于文化生活的享受升華好像也不是什么壞事。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廣場圈,富人們也有屬于自己一套的投資論,畢竟從學校外表上看得到的好像只是全英貴族式的教育模式,一水的名師外教,高檔住宿條件用餐環境,豐富多彩的國際交流活動,但是在這些貴族式教育模式的皮子底下,流淌著的則是富人們追求極致的財富血液和其中千絲萬縷的名流生活圈。這樣想一想,聯系到王詩齡一個月15萬元的生活費,李湘家一個月生活、伙食開銷高達80萬元也就覺得沒那么夸張了。
為孩子爭取極其優質的教育資源是每一個父母的共同心愿,憑借香港優才計劃成功拿下香港永久居住權的趙大投資人就讓女兒上了香港最好的國際學校,而在做這個決定之前,趙薇已經拋擲3000萬元在新加坡買下了一棟海景洋房準備讓女兒在國外學習,最后還是作罷。
當然了,有的明星喜歡富養孩子,就必定有明星反其道而行之。嫁入香港霍家的郭晶晶平日里就以行事低調、衣著樸素為港媒稱贊,盡管這一優良作風也應用在了自己小孩身上——郭晶晶經常在普通街頭商店給自己孩子購買衣物,不刻意向孩子強調自家的財富實力,讓孩子從小就養成了不攀比不浮夸不追求名牌的生活觀念。但是在教育方面,霍家顯然還是覺得高檔為上,她的兒子進了香港數一數二的貴族幼兒園,一年學費14萬元。
不過陳奕迅、劉德華倆人都認為上“貴族國際學校”會助長孩子從小的攀比意識,所以他們的兒女上的是同一家普通學校。甚至連婚前作風很難看的李嘉欣都為兒子選擇了香港傳統的“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兒子擁有一個普通人的性格,只是鏡頭面前李美人態度如此言之鑿鑿,是不想自己兒子學自己作風跟以前的自己劃清界限嗎?
其實,富人也有可能窮養子女,普通人也會追求富養的育子理念,目前為止并無法得出富養和窮養那一個方式更好的結論,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如果孩子在這樣的培養方式中得到了許多也習得了一身本領,品行端正,積極向上,不卑不亢,這應該就是最好的教育結果。只是,為人父母都想把自己最好的給自己兒女,兒女大多不理解父母,或許等到自己長大做父母了就會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等到那時還不算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