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變萬化的是人心,紋絲不動的是真情

世界的美好就在你我身邊

文/小花

?

今年的夏天來得有點遲,卻比往年的都熱。田里的玉米耷拉著腦袋,期待老天能下一場雨。可是一個月了,一滴雨都沒下,老天爺可真吝嗇。

吃過晚飯,張老漢趿著拖鞋,拎著水杯來到村中心的大榕樹下坐著和老人們閑聊。不一會兒,李嬸帶領著一群婦女也來到樹下,她們擺放好音響,站好位置。李嬸拖著肥胖的身子跑到最前面按了一下音響,音樂響起,她迅速跑回自己的位置,跟著大家伙扭動起來。

聽著音樂聲,越來越多的人聚集到榕樹下。小孩子追逐打鬧,大人們有的在跟著跳,有的在一旁拍手叫好。李嬸一伙臉上掛著笑,一首歌跳完接著另一首,似乎一點也不覺得累。大榕樹下,一片歡聲笑語。

張老漢看著全村的男女老少臉上的笑,再想到自己家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他輕輕拎起可憐的水杯默默地離開了人群。

?

回到家,老婆子趙氏正好端著一盆洗腳水放在院中。趙氏看到張老漢臉上的烏云,一邊去搬板凳,一邊說:“叫你不要出去吧,你不聽!咱們家現在這樣,還有什么臉出門。”

“什么臉不臉的,我又沒吃別人家的,用別人家的。”張老漢堅決不承認自己心里的悲涼。

“不說了,快來洗腳吧,水快涼了。”趙氏叫張老漢。

倆人洗完腳,趙氏又換了一盆水端去兒子大柱的屋里。看著兒子躺在床上,眼睛看著天花板,一動也不動,她放下水盆就跑過去。“大柱,你怎么了?別嚇娘”趙氏帶著哭腔。

“媽,我活著還有什么意義。我現在成了瞎子,還要爹和你養我這個廢人,我對不起你們。”大柱抓著趙氏心如死灰地說。

“兒子,你放心,只要我和你爹還活著就一定會把你醫好的。”趙氏摸著兒子的頭,竭力控制,不讓自己在兒子面前哭。

不一會,她走過去把洗腳水端過來放在兒子面前,然后蹲下身去小心翼翼地把兒子的褲腳卷起來,幫助兒子把腳放入洗腳盆里。

“媽,我自己洗吧!”

“你看不見,別了。”說著,趙氏粗糙的手便在兒子腳背上輕輕地揉搓。看著褪了色的紅色塑料洗腳盆,她鼻子一下就酸了。原來自己就如同這盆一樣,已經褪色了,已經老了。只是我這可憐的兒子,倘若哪天我和老張歸土了他可怎么辦?越想越覺得可憐,眼淚不禁滴入盆中。

她加快了速度,洗完后把兒子扶上床,幫他蓋好被子,并囑咐兒子什么也別想,閉眼睡覺。自己則端著盆輕手輕腳地出了兒子的屋。

?

第二天,張老漢和趙氏都沒出門,害怕聽到村里的流言蜚語。然而,村里的男女老少卻已經開始在傳播他們家的消息:“唉,你聽說了嗎?老張家的兒子大柱眼睛突然看不見了。”

“咋了?他不是在外地打工嗎?”

“是呀!聽說前幾天被老板送回來了,因為在工廠里突然間失明了,老板只好把他送回來了。”

“可惜了,這么年輕的娃!都還沒結婚呢。”

“對呀!要是醫不好了可怎么辦?老兩口入土以后,誰來養。”

……

流言一家飄到另一家,到下午全村人都知道了。大榕樹那邊又放起了音樂,張老漢和趙氏坐在庭院里,聽著傳來的陣陣音樂,恨不得往耳朵里塞上兩塊棉花。別人歡天喜地,而自己卻連門都不敢出。上輩子做了什么孽,這輩子要報應在兒子身上。好好的人,怎么在工廠上班以后就突然失明。倆人越想越覺得凄涼。

“要不咱們帶大柱去市里的大醫院檢查檢查,不行就去北京、上海。”趙氏小聲對張老漢說,她害怕屋里的兒子聽見。

“我早就想過了,可咱家沒錢啊!大柱的老板才補償了那么點錢。”

“要不我去閨女那借點,再怎么說也是她親弟,她不會見死不救。”

“閨女也不容易,剛孩子上學,婆婆才做完手術。再想想吧!”張老漢說完拿出沒抽完的半截煙,又點上了火。

?

李嬸跳完舞坐在榕樹下和大伙嘮嗑,聽到張老漢家的事后,拍了怕手:“哎呦,報應啊!他老張家也有今天,當初當村長的時候多威風啊!”

榕樹下的大人們聽了李嬸的話,一下子想起了張老漢曾經是“綠鄉村”村長的事,大家都沉默了。

十年前,張老漢還是“綠鄉村”的村長,當時村子的唯一一條通往外界的的路“大豐路”還沒有修好,只是一條一輛手推三輪車能通過的路。“大豐路”三個字是也后來才取的,以前大家一直叫“小泥腸”。因為一到農忙季節,挨家挨戶推著自家的手推車去鎮上交糧食或賣玉米就會在這條小路上堵死,一堵就堵三個小時,火辣的太陽下,大家伙汗流浹背,有時大家會嘮會嗑,有時有人脾氣一上來,“小泥腸”上就上演吵架戲。

雨天一來,如果要去集上買東西,或去鎮上辦事,就必須準備兩雙鞋,一雙達到膝蓋的高筒的雨鞋,一雙普通的鞋。人們穿著高筒雨鞋在“小泥腸”上深一步,淺一步的前行,深黃色的泥土沾滿雨鞋,越走越重。

作為村長的張老漢每天都會站在村口,一邊看著“小泥腸”,一邊吧嗒吧嗒地抽煙,或是早上,或是黃昏,晴天雨天從不間斷。他心里知道“綠鄉村”的村民要想過上好日子,這條路必須要修好。只是,要用什么理由讓政府出錢來修路,要讓村民怎么心甘情愿的出力來修路,這個問題卻把他難住了。

當時村中心的榕樹還沒有現在粗壯,但是人們每天都在下面乘涼嘮嗑。張老漢每天必來和村里的人們吹牛聊天,或是講講自己在鎮上開會的內容,或是講講自己在其他村的見聞。大家習慣了并且也愛上了聽張老漢每天晚飯后給大家講講。

突然有一天,大家都聚集在榕樹下等著張老漢講故事的時候,張老漢卻沒來。有人遇到張老漢的妻子趙氏便問張老漢去哪里了,趙氏說只知道他去鎮上了,不是去開會,但是具體干什么張老漢也沒說。兩天了他都沒回來,大家感覺不對,有點急了。難道張老漢在鎮上出了事?就在第三天,張老漢終于出現在榕樹下,大家問他去鎮上干了什么,他只是笑笑說去碰運氣,順帶去見見世面。

?

一個星期后,“綠鄉村”來了五個穿著白襯衣,西裝褲和黑皮鞋的男人。大家看著他們滿是泥土的鞋和褲子,心知肚明肯定是從外面來的,在“小泥腸”上走了一遭。聽到他們說要找張立軍,村里的人把他們帶到張老漢家里。張老漢看到那五個人,激動的上去握手,卻忘記了自己手剛喂完豬還沒洗,他又把手收回去。

“李書記,不好意思,俺剛喂了豬,手太臟了。”他臉上掛著笑。

“沒事,張立軍同志。我們剛剛從你說的‘小泥腸’上走了一遭,想起那天在鎮上見到你,泥都到膝蓋的模樣,明白了你的心。”李書記語重心長地說。

趙氏把屋里的凳子都搬出來給五位客人坐,張老漢陪著他們在院里聊天。直到太陽快落山,他送他們出了“綠鄉村”時,李書記拍著張老漢的肩說了一句:“張立軍同志,你的申請,政府決定批準了。”張老漢激動得緊緊握住李書記的手。

看著李書記他們離開的背影在“小泥腸”上越來越遠,直至消失,他都沒離開。他坐在路口,又吧嗒吧嗒抽了一會煙,然后到大榕樹下和大伙通報好消息,政府決定撥款給“綠鄉村”修路了。大伙兒開心極了,那一晚張老漢激動得很晚才睡。

?

政府的錢撥下來后,張老漢開始計劃修路。因為“小泥腸”要擴建所以會占用村民們的田地。他把占到地的人家列了清單,然后一家一家去走訪,大家都一致贊同了。接下來,張老漢請來一些拖拉機運石頭鋪路。下過雨以后,拖拉機就會直接在“小泥腸”陷進去,拔也拔不出來。為了不耽誤修路計劃,張老漢提議每戶出一個男人再拉上自家的手推車去運石頭。

大伙兒同意了,全村的男人紛紛出動,拉著自家的手推車在“小泥腸”上來回奔走,看著路一點一點變寬,他們越干越起勁。張老漢也在修路隊伍里,跟著大伙一起干。本以為修路的計劃會順利進行,沒想到有一天填到趙東家的地時,趙東的的媳婦李梅卻擋住修路隊,死活不讓填他們家的地。

“你們家不是同意占用你們家地了嗎?”張老漢心平氣和地問李梅。

“那是趙東同意的,俺可沒同意。反正就不能占我們家的地”李梅提高聲音。這時,張老漢在人群里找趙東,卻沒發現他。后來得知今天他有事,去鎮上了。

“你們家做主的是趙東吧!既然他已經同意了,就代表你家同意了。”張老漢苦口婆心勸說她。

“不行,就是不能填我們家地,如果你們非要填就把我先填進去。”李梅還是固執地說。

“王明和張斌,你倆把李梅送回家去,我們繼續鋪路。”張老漢這回很強勢地說。聽到村長的命令,王明和張斌把李梅架著回村里。

“張老漢,你是村長你了不起了,你欺負人……”李梅一路上叫喊,修路隊的人當作沒聽見仍然繼續鋪路。

后來,路修好了,張老漢還命人在上面立了一塊大石頭,石頭上還刻著字“大豐路”寓意是“綠鄉村”每一年都能大豐收。路修好以后,有些老板直接開著車來村里收玉米,大家不用推著手推車吭哧吭哧地往鎮上運。人們去外界接觸的越來越多,日子一天天變好。可是,因為修路的事,李梅對張老漢一直懷恨在心。不過,張老漢一直都裝作不知道。

?

直到今天,大伙兒被李梅的那句:“他張老漢也有今天,當初當村長的時候可多威風”點醒了。這位被遺忘的“綠鄉村”村長原來已經老了,再也不是跟大伙一塊推著手推車修路的健壯的村長了。

要是沒有他,“綠鄉村”不會發展得這么好,要是沒有他,如今的“大豐路”還是當年的“小泥腸”,要是沒有他,村民不會過上唱歌跳舞的日子。如今,這位老村長家出了事,大家多少應該幫點忙。于是,有人提議捐款給張老漢家,希望張老漢的兒子大柱能得以康復。榕樹下的所有人都同意了,除了李嬸。

大伙兒有的掏出10塊,有的掏出30塊,有的沒帶錢跑回家去拿,有的直接給100塊,開店的老板王明拿出了1000塊。看著大伙兒都在掏錢,李嬸放在褲兜里的手無意識地在動。又有人說:還記得當初張老漢不見了的那兩天嗎?他是冒雨跑到鎮上申請鎮府撥款給咱們村修路。聽鎮上的人說當時他滿是泥的站在政府的辦公室里,還被領導批評說不愛干凈,但老村長卻不在乎,一心向領導反應情況,希望政府能通過他的申請。后來,村里來了五個人來考察通過了申請。

還有人說:沒想到,老村長這樣為“綠鄉村”的人民著想,大家應該也關心關心他們家。

對,說得對!大伙你一言我一語,然后紛紛捐錢。李嬸按耐不住了,小心翼翼地從褲兜掏出了100塊錢,什么也沒說,放到了捐款箱。

對于這一切,張老漢和趙氏全然不知,他們還在家發愁。

?

第二天,王明和其他兩個人來到張老漢家里。趙氏開門見到他們后有點慌:“老張,王明他們來了。”張老漢從兒子的屋里出來,見到他們有一絲窘迫。

王明拿出一個信封跟張老漢說,這是鄉親們對張家的一點心意,希望大柱能去大醫院治眼睛。張老漢死活不肯接信封,最終在王明和其他兩個人的勸說之下才勉強接受。晚上趙氏拿出信封數了數,里面一共有10000塊錢,她開心地跟張老漢說:“這回大柱有救了!”

張老漢什么也沒說,只是坐在門口吧嗒吧嗒地抽著煙,就像他當村長時坐在村口看“小泥腸”一樣。

第二天一大早,張老漢夫婦便帶著兒子大柱坐車去了市里最好的醫院。

幾天后,下了一場大雨,田里的玉米喝得飽飽的。雨停后,“綠鄉村”又恢復了原來的熱鬧。大榕樹下李嬸帶領的跳舞隊又放起了音樂,扭起了肥胖的身子,張老漢拎著水杯趿著拖鞋正向大榕樹走來,越來越近,這次他的臉上掛著笑。




沒有什么大道理,只想用最真實的溫暖感動你。

喜歡就點個?,愛就關注小花吖!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此刻面對恍如隔世的夜 我心緒凌亂如風中飛絮 我不希求長夜不要過去 我不祈愿黎明不要到來 我盼望一切可以慢慢走 慢到...
    楊顏閱讀 202評論 0 1
  • 曹桂林先生在《北京人在紐約》中有一句著名的話:“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
    走馬無一閱讀 1,587評論 1 21
  • 產品產生意義連結,讓消費者受故事“感召”!專訪PANDORA臺灣區董事長陳昱龍 經理人月刊 8月14日周日 上午1...
    cdzt閱讀 890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