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還是不做?這是個難題
人生在世,試問誰能與道理絕緣?如果有人跳出來說是,十之八九就是睜眼說瞎話,盡管拂袖而去,不用理TA;或者留下個“呵呵”,再走也不錯。我們常常收獲很多道理,也知道怎么做,卻沒有去做,這是為什么?
我想,最大的原因估計就是不想要的吧。
比如說,明明知道高學歷很好,大學之后還是執意不考研不讀博,直接參加工作了;
比如說,明明知道留在家鄉里能少受點苦,卻還是忍不住離開,跑到大城市打拼了。
所謂千金難買我愿意,道理再好于我們又有什么關系?有時候,該任性還是要任性下。趁著年輕,趁著有動力,遵循自己的內心,該說不時就說不,不要欺騙自己。
但不想要就可以不做么?不是的。
比如說,百善孝為先。
當父母老了,沒有勞動能力了,有的人或許就會覺得累贅,就想棄之不顧了。這樣對么?不對的。孝敬父母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事情,由不由得你想不想要,愿不愿意,這是一種義務。
烏鴉尚有反哺之情,羊羔亦有跪乳之心,難道你舍得無動于衷?當然這并非是要愚孝,特殊情況可以特殊處理。
比如說,養育子女。
呱呱墜地之時,嗷嗷待哺,需要喂養;及至成長,步履蹣跚之時,需要引導。我們知道養育一個孩子很難,冷了需要添衣,熱了需要降溫,生病了要照顧,走路的要瞧著;除了身體健康,還要關注心理成長,培養行為習慣……
那又怎樣?難道就可以不養?不可以。每個孩子最初都是一張白紙,你希望上面充滿陽光,還是注入黑暗?
我們會接觸不同的道理,也有各種各樣的選擇。做還是不做,取決于你,又不能完全取決于你。你說,做還是不做,這是不是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