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正式從漢通達公司離職,到今天也過去十天了,在過去的這十天里,自己所經歷的事情,所遇到的人和事兒,談論的相關或者不相關的話題,讓我領悟到了自己欠缺的東西,同時也更清晰了自己想要的,如同讓一個在孤島上生活了很久很久的人,重新看到了浩瀚海洋的彼岸——新生,希望。?
離職前夕,開始整理和手機號關聯的信息,因為離職后用了七年半的全球通手機號就要被公司收回,曾經試圖請求公司把這個手機號過戶給自己,省卻了換號給自己和其他人帶來的麻煩,但是畢竟是公司的資產,最終還是換了新的手機號。
?首先,整理與原來手機號綁定的銀行、網站注冊、社交賬號、網購賬號信息,然后挨個打電話或者發短信進行手機號變更;其實,這七年半的時間里,已經記不清自己用這個全球通手機號注冊過多少網站,或者給哪些個人或者機構留下過這個手機號,只能盡力而為,原來自己曾經花費了那么多的時間去注冊很多無聊的活動或者網站,原本可以利用這些時間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啊。
然后,整理手機的通訊錄,手機里存了超過1000個聯系人手機號,可是自己發現那些經常聯系的其實也就100個左右,甚至有一些需要認真回憶才能想起來在哪里認識,何時因為何事互留了聯系方式,所以很認真的把每個名字都寫下來,一個挨一個的發換號通知短信,并確保發出去都收到了送達回執,保證這個號碼還存在;還有一些經常聯系的人打電話進行了通知;還有一些雖然號碼仍然存在,但是已經換人了,這些人我只能記得這個名字和這個人,但是已經失聯了;這個工作大概花了四天的時間才完成,而且不是連續的四天,真的感慨,原來自己的圈子是那么的小,在過去的七年半時間里我究竟收獲了什么,而我又失去了什么。
?我想在我剛開始工作的四年里,是我積累第一個人生增量的過程,而我后面的三年是把這個增量轉化為存量并利用這些存量的過程,最后的半年是我糾結是否該拋棄現有存量,尋找另一個人生增量的過程。
?在最初的四年里,從一個沒有銷售經驗對于行業和產品一無所知的菜鳥開始,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進步,積累產品知識,深入了解客戶應用,不斷提高對于客戶需求的理解能力和響應速度,不怕吃苦不怕受累,不怕出差不怕加班,只為了能夠贏得用戶的信任和認可,贏得更多的機會和訂單,這也是畢業之后最充實、時間過的最快的四年,當然,業績上也有了顯著的進步,一年比一年更好。在這個階段積累的客戶、產品知識、行業應用都是增量,這些東西可以讓我的工作越來越輕松,越來越容易,這也是新的銷售人員和有經驗銷售人員的顯著區別。
?第五年開始,工作角色發生了轉變,從普通的銷售工程師成為了區域銷售經理,雖然還是負責銷售產品,同時輔助做一些管理工作,但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自己已經開始轉變了,因為工作職責發生了轉變,區域銷售經理不僅要了解自己負責銷售的產品,還要了解小組內其他同事負責的產品,以及這些產品的應用,于是這個時候自己已經開始嘗試把做銷售工程師的時候積累的客戶轉變為也可以使用公司其他產品的客戶,這就是把之前的增量變為自己的存量,開始消耗之前存量的轉折點。
實踐證明,這個過程是取得了階段性勝利的。首先自己更了解自己所處的是一個什么樣的行業了;其次更注重系統整體的集成和應用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明白幫客戶解決問題的重要性了。
第五年、第六年、第七年都在做這樣的嘗試,特別是第七年,甚至嘗試讓所有團隊的同事都能夠建立這樣的模式,更了解行業,更注重應用,更貼近客戶,這個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特別是在團隊管理上,自己付出了更多的精力,可以說竭盡全力,這也是在公司意識到傳統成熟的商業模式存在的危機后,試圖去改變的部分,但是,真理是沒有任何一種轉型是主動的,換句話說,沒有一次主動轉型是徹底的、成功的。
?在最后的半年時間里,一直在糾結,是否該放棄已經現有的資源,即自己這些年積累的存量,因為只要自己愿意堅持呆在這個地方,這些存量是可以給自己帶來收入,帶來更容易的銷售機會的,換句行話:做生不如做熟,靠之前的熟悉程度,自己即使不那么努力的出去跑,也能收單子。但是,自己內心又不安于這樣的狀況,在這個存量里,找不到自己新的增量,日復一日都是在處理自己非常熟悉的事情,慢慢的自己已經成為公司為數不多的老員工了,更多的是告訴新人自己的經驗,接觸不到新事物,新領域,更看不到自己未來的發展和更大成就的希望。
在3月28日的時候,自己想清楚了自己的定位,決定放棄現有的存量,去尋找新的增量,開始談離職,談交接,談未來的規劃。
?其實很多人都理解不了,為什么要先離職再找新的工作?似乎正常的做法是先找到更好的工作機會再離職。甚至有一些提供面試機會的HR會很在乎這個情況,不厭其煩的問很多遍,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讓我不顧一切的離職?是不是發生了事故,突然被開除了?這是在懷疑個人的品質。我能理解HR的想法,因為我在招聘銷售的時候甚至很介意換過很多公司的人,懷疑會不會入職之后也干不長。
當然,如果我給HR講“存量”和“增量”的個人理解,他們肯定都不會給我offer,因為他們想讓我繼續在他們的公司利用我之前的存量(客戶資源、產品知識、行業背景等),為他們創造新的業績,新的增長點。
?所以最后我沒有接受任何公司的offer,也沒有解釋我不接受的原因,既然決定尋找新的人生增量,那么必須是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同時這件事情必須是別人沒做過的事情,靠自己之前積累的存量,嘗試全新的領域,自己不確定未來會是什么樣子,但是自己堅信只要自己方向是符合行業發展趨勢的,每天努力一點點,進步一點點,一定會積累到一定程度后變為存量,并產生價值和效益。
?這是全新的歷程,充滿了挑戰和不確定性,基于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卻是與另外一種全新的技術或者領域的整合,需要與更多的不同行業的人合作,更需要自己堅持到底,死磕到底,用專注和極致嚴格要求自己,用與眾不同的內容和形式聚集一些人,影響一些人,并希望得到這些人的接受,和其中一部分人的認可。
?可能很多人看了上述內容,覺得我就是開始自己單干了,或者說自己創業了。我想單干是誤解,因為如果還是利用存量做和之前類似的事情只不過自己當老板,這應該是單干;創業,其實更算不上,創業是通過投入可以預期未來的收益或者有明確的目標;現在的自己只是嘗試,沒有目標,不確定未來是否有收益,也正是這樣的不確定性才更有魅力,在商業社會,種瓜得豆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不知道我的這些想法將來會結出個什么果,或者能不能結出果。在這個大變革的時代背景下,任何預測都是不靠譜的,只能選擇“活在當下”。
?誰會理解我的這些想法呢?誰又會在乎我的這些想法呢?其實,自己心說,有沒有人理解,有沒有人在乎又有什么重要的呢?自己決定了就只剩下堅持了,每天都比昨天進步一點點就好了。
?最后我想說:還是有人理解我和支持我的,特別感謝我的老公在關鍵時刻給我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持(免費的),同時提供了精神上的高度認可和無條件贊同,我想心生向往自由的人,都會有那么一刻義無反顧的拋棄存量,重新尋找增量。
同時,也特別感謝我的小伙伴兒們,他們是我的某個同學、某些多年前的同事,特別是開源聚合公司的小伙伴們,讓我的很多想法落了地,并提供平臺給我,允許我大膽的去實踐我的想法,現在我們已經在路上,就讓我們輕裝上陣、風雨兼程,朝著自己夢想的、期望的大洋彼岸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