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老同學在群里八卦閑聊,有人拋來一個問題:你們認為的幸福是什么?記得當時有人說,如果中了五百萬我就幸福了了;另一個說等我換個大房子,我就幸福了;我說我認為的幸福就是有錢有閑,不用上班,帶著孩子老人周游世界。反正大家的答案基本都一個套路,把幸福跟物質金錢掛上鉤了。
但是,沒過幾天后,我讀到了一本書,書里告訴我,這些有關獲取幸福的幻想,根本是行不通的,幸福不是靠物質狀況的提升獲得的。那到底怎么才能獲得幸福呢?我們來看看《欲望之源》里解答的吧。
單從書名《欲望之源》就可以看出,這本書探討的是欲望的根源,比如想要更多物質的貪欲,了解人類的本性后,《欲望之源》還教我們利用對自己的了解,馴服這些原始本能,通過自我管控,過上完滿的生活。可以說,這是一本自我管理方面的指南。
介紹完全書的大致內容,我們回到開篇的那個關于幸福的話題吧,為什么說,物質狀況的提升不能帶來真正的幸福感呢?來看看富裕國家的情況你就知道了。1998年,自殺率位居世界前兩位的國家是日本和芬蘭;1999年的美國,有3萬人自殺,50萬人自殺未遂。而且,統計發現,富人家的孩子自殺率遠高于窮人家。富人享受著豐厚的物質,卻承受著抑郁和輕生,物質的提升不但沒有帶來幸福,還帶來了無法挽回的悲劇,雖然覺得不可理解,但對于這個結論,我還是接受的,幸福真的不能靠物質狀況的提升來獲取。
既然我們的幸福不能靠物質換取,那該怎么辦呢?本書作者特里·伯納姆教我們認識到,關于幸福的基因系統有三個重要特征:
第一,物質的絕對水平對幸福感影響甚微,幸福感取決于相對水平。一個農夫跟哲學家抱怨自己的家太擠了,哲學家建議他把山羊從畜欄趕到屋里。一周后,農夫更加憂郁,因為屋里不但更擠了,還變臟了。哲學家繼續建議他把牛也趕進屋,甚至叫他把所有家畜都趕進屋,當農夫馬上要瘋掉時,哲學家最后說,把所有動物都趕回原來的地方吧。一周后,農夫的眉頭終于舒展,對哲學家說,“我明白了,我的房子真是太大了,我再也不覺得擠了。”其實農夫的房子根本沒變化,就是因為前后變化的對比,讓農夫感覺大了很多,進而增加了幸福感。
第二,基因喜歡取得進步。想象一下,你去銀行辦業務,兩個窗口都在排隊,一個隊伍短,但業務員總需要管理員幫忙,所以隊伍移動很慢,預計要排上一小時;另一個隊伍長,但移動速度快,辦理速度也明顯在加快,但預計也得排一小時。這兩個窗口,你打算選哪個?我猜你的答案跟大多數一樣,覺得移動速度快的那個窗口更好,雖然隊伍長,但我們感到有盼頭,這種加快和進步就是我們的盼頭,就是基因所喜歡的。
第三,期望是獲得幸福感的關鍵因素。書中給了一個公式,“滿意=表現-期望”,滿意度其實跟期望值相關,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事情往往都是這樣。那么說來,不抱期望就會讓我們高興嗎?《欲望之源》又提到一個小實驗,實驗員預先放1角硬幣在復印機附近,有一半使用復印機的人發現了這枚硬幣,實驗員讓他們給這件事評分,評價撿到硬幣對他來說有多快樂,滿分是7分,你猜那些發現錢的人打了多少分?他們打了6.5分,而沒看到錢的人平均分才5.6分。意外的小驚喜竟然會有如此大作用!
上面我們從基因特征方面,對影響幸福感的因素進行了分析,了解了基因的喜好后,我們就可以有的放矢的,向著幸福出發了。
沒看這本《欲望之源》前,我心中對幸福的詮釋,就是像開頭說的那樣,不用上班,想去哪去哪,比如,在海邊,整日曬太陽,吃吃喝喝。看完這本書后,我明白了,這樣并不會讓我感到持續的快樂。伯納姆說,人們只有在能夠控制環境、利用技能來到明確且有挑戰的目標時,才會感到幸福,他把這種感覺叫做幸福流,對應英文單詞是“flow”,這使我想起,這個“flow”更常被譯作“心流”,就是指那種為達到目標,暫時忘掉自我,忘掉時間的專注體驗,人們在工作中比閑暇時更容易體驗到這種狀態,看來辭職去海邊曬太陽,是沒法真正的幸福的。
對于基因對進步的偏好,也是我之前不知道的。自己總是半途而廢無功而返,現在看來,很可能是因為,我沒有滿足基因對進步的要求啊。面對一項新任務,起初我總是干勁十足,過些時日,看不到什么成功和進步,我就開始懈怠,懈怠幾天以后,直接就變成放棄。伯納姆在這里指導說,面對一項任務,我們可以以大化小,把大任務分解成小任務,小任務易完成好消化,比較容易取得成就感。有了成就和進步,我們的基因就有了前進的動力,就能推動大任務的完成,最終完成一個個目標。現在知道了這一點,我好像又恢復了信心,有了前進的動力,真是很開心。
基因系統的第三個特征,讓我們有意制造驚喜,很多人覺得生活平淡如水,循規蹈矩,乏善可陳(我同感)。看了《欲望之源》后我明白了,自己的生活是什么樣子,其實是自己說的算的,乏善可陳的人生,也是自己選擇了乏善可陳,如果不想這樣,就要自己積極改進,如何改進?這里說的制造驚喜,就是一個方法,這個方法其實大家都知道,但不在意,現在讀完這本書,我們可要重視起來了,不要只在生日或者新年才送禮物,那種不經意的,沒有預期的小禮物更會給人幸福感呢。
上面我們把《欲望之源》中關于想要幸福的基因做了具體的闡述,可以說它告訴了我們關于獲得幸福的三個秘密。除此之外,書中還有你可能更感興趣的內容,比如基因在貪吃、在亂花錢、上癮中是如何起作用的?如何通過自我控制,減少本能的欲望?基因本能在愛情、親情、友情中又扮演著什么角色?如何改善人際關系等等。
俗話說的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了解自己,有時比了解他人更難。伯納姆在這本《欲望之源》中,就幫我們從基因從根本上了解自己,揭示了人類乃至低等動物的共同本性,這些基因太古老了,以至于不適于日新月異的現在,也正是因為這樣,這本書才顯得可貴,不想因循舊夢的人類,想要對自己,對人類的進步負起責任,就必須了解和預知過時的基因所帶來的影響,在本能欲望控制我們之前,先采取措施。我想,這種自我了解,加上自我約束管理,真的會指引我們過上快樂的人生,這本自我管理指南真的很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