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有很多的小伙伴分享他們求職過程中所寫的產品體驗報告、競品分析等,我一邊提出一些意見,一邊自己也在思考,面試過程中的產品體驗報告應該怎么寫,而面試官又想要看哪些內容呢?
仔細回想,其實自己也幾乎沒有寫過什么產品體驗報告,卻還恬不知恥地和其他同學一起分享和交流,所以這次特意先花了一些時間從頭寫了一份產品體驗報告,再結合之前做過的一份意見反饋,來聊聊學生面試者應該如何準備產品體驗報告。
為了防止被噴出翔,以下都是我的個人看法和心得,大多數針對應屆生面試,才疏學淺,不足之處請各位朋友多多指導。
面試官通過產品體驗報告考察什么?
通過咨詢阿里巴巴、百度的一些面試官,我了解到這些面試官主要希望從產品報告中獲得這樣的一些信息:
1.工具和軟件使用能力(MSOffice、keynote、PS 等);
2.文案能力(語文水平、排版及美化能力);
3.邏輯思維(是否邏輯通順、是否言之有理、是否突出重點等);
4.產品 sense(從產品經理的角度分析產品,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為什么我把產品 sense 放在了最后?很多面試官告訴我,他們從來沒有打算從應聘者身上獲得多么閃光的產品想法或解決方案,而且絕大部分應聘者提出的建議和問題,面試官和團隊早就已經考慮和分析過了。更多情況下,面試官更看重前三點,當然如果你真的可以提出產品層面的優秀建議,就會加分不少。
公司內部也會寫產品分析報告,包括工作多年的產品經理同樣有這樣的任務。這種報告講求的是真正的深入分析和建議以及想當的篇幅要求,這將會決定團隊和公司未來的戰略規劃。
但是應屆生面試,有的時候,需要一些巧勁。一份報告放到面前,結構清晰,排版精美,會讓人很有讀下去的欲望;而一份長篇大論,核心觀點被藏在字里行間的報告,繁忙的面試官可不一定有心思去挖掘你的想法。
總的來說,我建議產品體驗報告要做到小而美。
我個人更建議使用 PPT 或 Keynote 而不是使用 word,后者不容易進行圖文設計和混排,排版上比較偏重于寫成深度的長篇報告,不利于展示。但是要注意,一般使用 PPT 類軟件配合演講時,寫很多文字是大忌,而做體驗報告時,必須要寫上一定的文字——很容易理解,這份報告是不配合演講的,甚至你可以把它看成一個橫版的 word。
寫報告之前,先列提綱,根據產品目前的市場定位和運營狀況(優勢劣勢),確定要分析的順序和側重。
盡量從某一個角度入手,比如旅行產品的機票業務而不是所有業務,閱歷有限的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從小角度切入則容易做出亮點。
我寫產品體驗報告,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概覽、需求分析、市場狀況、產品結構圖、差異化分析、用戶意見摘抄和如果我是 PM。其中每個環節都按照現狀——總結——提煉——建議這樣的過程,將自己的想法滲透在其中。
作為產品經理,很多時候應當關注的是產品較為宏觀的一些方面,和競品之間的關系也主要是從目標用戶、功能差異等角度來分析。而如果是作為產品設計師或者交互設計師,則更需要從產品的 UI、交互細節方面入手,宏觀則不是考慮的重點。
最后呢,再提出一些產品體驗報告的大忌,大家寫報告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避開:
1.把報告寫成了吐槽報告。所有的關注點都在這個按鈕不夠突出,那個轉場不夠順滑,這個字體太小——細節不是不能提,但你不能只吐槽細節啊!
2.把報告寫成了流水賬。報告詳細描述了你如何體驗這個產品,從這個入口到那個入口,從這個功能到那個功能,恨不得把每一個界面里有什么內容全部描述一遍——面試官比你更加清楚產品本身,他要的是分析報告,而不是一份陳述產品功能的介紹報告。
3.排版混亂或無排版。我一直建議在每一頁都要注明這部分討論的內容是什么(這很符合 PPT 的制作要求),甚至我希望能夠有一個常駐的小目錄在側面,這樣面試官能夠時刻按照你的預定邏輯去閱讀。很多報告只使用加粗和換行,精華和重點內容根本無從凸現,最后只能讓人讀不下去。
再最后呢,把自己做的兩份報告的下載鏈接附上,也算是自己的一個小展示,希望能夠在幫助大家的同時,也收獲一些批評和指導,使我也能得到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