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菜,又名萋萋菜,學(xué)名小薊,是沂蒙山區(qū)常見的一種野草。
它,其貌不揚,還渾身是刺,很不招人喜歡,就是小兔子們也害怕它葉片上硬硬的刺。
于是,田地里,只要看到,農(nóng)人們便毫不遲疑地將它們除掉—又因為有刺,除它時也必須小心奕奕,要么得捏準根部用力往上一拔,要么就得求助于鏟子或鋤頭之類的鐵器。
然而,春風(fēng)一吹,它們深藏于地下的宿根便紛紛冒出綠綠的生命力來。仍舊是肥肥的葉子,依舊一棵棵連成片,依舊簇擁在溝旁路邊以及麥田,好像根本記不得人們給過的待遇,依舊招著小手提醒著人們:這是盎然的春意。
此時,它們的刺兒還是嫩嫩的,挎上柳筐竹籃,帶上小鐵鏟,將它們剜下帶回家里,用開水一淖,切碎放進燒開的豆?jié){里。很快,翠綠的渣豆腐便冒著熱騰騰的香氣出鍋了。
不需別的,配上一小碟黑黑的熟咸菜,七七菜變身純正的美味了。
春末夏初,麥子熟了,田里一片金黃。那些原本陪著麥子一起成長的婆婆蒿們、開紫花的苕子們均已開花結(jié)果,變成金燦燦的“黃臉婆”,與麥田渾然一體。帶著鐮刀的農(nóng)人們彎著腰開始一龔龔地收割麥子了。
放眼望去,眼前的麥田是金黃色的,身后的麥茬是淺黃色的,一刀收回來,便有滿滿一小抱麥秸帶著沉甸甸的麥穗溫順地躺在左手和鐮刀之間。
偶爾,這金黃色之中便宜會摻著一縷或幾根翠綠,這便是已變得修長的七七菜了:長長的秸,綠綠的葉子,頂上帶著幾個紫色的花苞。
七七菜依然我行我素,容顏不改,刺兒變得更硬更尖。它不隨波遂流,反倒自得其樂地開起花來啦?哼,一副惹人嫌的模樣!農(nóng)人們毫不留情地揮刀將它們割下來扔到一邊,任由它們枯萎腐敗。待種下的玉米長大,春天長出的七七菜早已成為肥料。
轉(zhuǎn)眼秋天到了,高高的玉米們腰包鼓鼓的,粉紅色的纓子變成了褐色的胡須,有的玉米,實在樂不開支,露出了整齊的“大黃牙”。農(nóng)人們便開始砍玉米了,蛐蛐蟈蟈和螞蚱一起蹦來跳去。一不小心,農(nóng)人的手被帶鋸齒的玉米葉割破了,腳被鋒利的玉米茬劃傷了,血流了出來。
荒郊野外,醫(yī)院診所都太遠,怎么辦?好在傷得并不重,只不過一道小口子。于是,找尋七七菜成了要緊事!幸好雖幾經(jīng)砍伐,它們依然翠綠挺立,依舊茂盛如初!擼得幾片葉子,放在手心里揉搓一番,迅速擠出些綠汁來涂在傷口上,血便止住了。此時,猛然想起那葉片上的刺來:哦,原來七七菜的刺并不是那樣可怕!
深秋,露水凝結(jié)成霜花,深翻過的土地袒胸露著黑黑的胸膛,七七菜們開始了“隱士”生涯。
放心,明年春天,七七菜們保準又會恢復(fù)了熠熠神采,開始下一個新的循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