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湯面條,餐桌中間依舊是一盤酸白菜。喝完最后一口湯,碗像被水沖過一樣干凈。呵呵,這真正是吃的“草”,流出來的是奶啊!
說實話,婆婆做飯不怎么好吃。每個月我都會給她一部分補貼,注明是買菜錢,希望她買點好的吃。也許是以前窮怕了,她買菜做飯都是省著來。一年到頭餐桌上都是最便宜的菜,牛肉海鮮之類只有在逢年過節才能見到。吃太咸不健康,吃剩菜也不健康,大寶正長身體、我還要給龍鳳寶喂奶……婆婆幾十年的生活方式不會輕易改變,有些話我不能直說,得靠先生轉述,不然婆婆聽不進去,我也討不著好。
午休時間在朋友圈看見哺乳指導老師轉發了一篇文章:在全國八個城市16個專業團隊,以及國內外多個研究室的共同努力下,中國母嬰營養調查的研究還在繼續。研究過程是一個神奇的發現之旅。研究報告也陸續公布出來。很多媽媽也計劃將母乳喂養的時間盡可能的延長。而這些科學家則希望,讓更多的人知道母乳的聰明之處。
每一滴母乳都是愛,可是吃不好哪來的奶?忽然間我有了主意。趁寶寶睡著了,我給婆婆打招呼說出去一會。菜市場離家不遠,很快我就買了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回來之后寶寶還在睡著,我的廚藝還算不錯,挽起袖子走進廚房,做兩個我和大寶喜歡吃的,再做兩個口味稍微偏重婆婆喜歡吃的。吆喝開飯了,婆婆看我做的菜有點吃驚,當然少不了嘀咕:下午做這么多菜,這得花多少錢……裝作不經意的,飯桌上我拿起手機,用驚訝的口氣念起中午看到的文章,一邊念一邊偷偷地觀察婆婆的反應。看得出來婆婆聽得很認真。末了她說小區誰家媳婦為了保持身材不給孩子喂奶,誰家媳婦沒有奶,誰家孩子吃奶粉過于肥胖……我連忙搭腔,說單位好幾個同事也給孩子喂奶粉,吐槽沖奶粉的溫度和比例都不好掌握。婆婆說現在的奶粉貴還讓人不放心,讓我好好休息產更多的奶,盡量盡量給倆寶多吃點奶。先生念著手機里最近兩個月寶寶的體重發育記錄,婆婆說倆寶長得挺快,看來多產奶光靠休息是不行的,還得多吃點飯。媽,你就把我當奶牛養著吧……話還沒說完,一聽我自詡奶牛,婆婆笑彎了腰。媽,我是會上廁所講衛生的奶牛,產假期間單位照樣給發工資呢,你把我養好了奶多了倆寶身體好,也給咱省了奶粉錢;您年齡大了,照顧我們也挺辛苦的,不光要吃飽也要吃好呀……嗯,你說的有道理!你想吃啥飯就給媽說,媽以后做飯多做幾個菜,給我孫子孫女把奶牛媽媽養好!哈哈哈,笑聲傳遍了整個客廳。
“你也夠拼的,竟然自詡奶牛”回到臥室,先生不忘打趣,怎么?帶工資的奶牛,話糙理不糙,問題不是愉快地解決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