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家書之稟父(2)【1035】2024-9-4(2)

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家書之稟父(2)【1035】2024-9-4(2)

評點:由侍郎變為湘軍統帥

此時的曾氏已不再是一個在籍守制的前禮部侍郎,而是駐扎在湖南省城的團練大臣了。由文而武,由政事而軍事,曾氏的身份,幾乎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因此,很有必要將這個轉變的過程說一說。

咸豐二年1852十二月底,太平軍在圍攻長沙八十余天不能下之后,半夜渡湘江,取道寧鄉、岳州北去。湖南巡撫張亮基擔心太平軍隨時殺回馬槍,遂留下江忠源的楚勇二千人駐扎長沙,又命羅澤南與他的弟子王錱在湘鄉招募湘勇千人進入省垣防守。

江忠源三次會試未中后,被大挑(清乾隆十七年(1752)定制,三科(原為四科,嘉慶五年改三科)不中的舉人,由吏部據其形貌應對挑選,一等以知縣用,二等以教職用。每六年舉行一次,意在使舉人出身的士人有較寬的出路,名曰大挑。)至浙江秀水縣去做知縣。咸豐元年,丁內憂回新寧原籍,恰遇太平軍由廣西進軍湖南。江忠源帶著他所招募的楚勇在湘桂交界處的全州蓑衣渡suoyidu(湘江上的一個重要渡口,在廣西全州城東北10里,系楚粵往來通衢。這里大樹參天,灌木錯落,兩岸重巒疊嶂,十分險要。過蓑衣渡50里,即可經黃沙河水路進入湖南。1852年的蓑衣渡之戰中,太平天國南王馮云山即在此中炮斃亡)打了一場勝仗,南王馮云山便死于此役。這是太平軍起事來遇到的一個大挫折,也是清朝廷軍隊對太平軍所取得的第一場勝仗,雖然沒能阻止太平軍的進入湖南,但江忠源及其楚軍卻因此仗獲得了“善戰”的稱譽,并因此受到朝廷的重視。

勇,是清代對地方上臨時招募的兵卒的稱呼。它的主要職責是維護地方秩序,故又稱為鄉勇。鄉勇平日皆為農民,遇到緊急事態才拿起刀槍出來組團成軍。事態平息后又回家種田。嘉慶初,傅鼐(1758年-1811年,字重庵,順天宛平(今北京市)人,原籍山陰(今浙江紹興)。傅鼐在苗疆十余年,修碉堡千余座,屯田十二萬余畝,練兵八千,收繳苗民兵器四萬余件。嘉慶十四年(1809年),擢湖南按察使。嘉慶十五年(1810年),兼署布政使。嘉慶十六年(1811年),傅鼐卒于官(死于任上))在湘西做同知(明清時期的官名。同知為知府的副職,正五品,因事而設,每府設一二人,無定員。同知負責分掌地方鹽、糧、捕盜、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軍籍、撫綏民夷等事務,同知辦事衙署稱“廳”。另有知州的副職稱為州同知,從六品,無定員,分掌本州內諸事務。)時便利用這種鄉勇平定苗民起義。傅鼐的做法得到朝廷嘉獎,并將它推行到全國各地。同時,湖南也因此而在民間培植了一股尚武的風氣,此風代代相傳,造成了湖南鄉勇的廣泛群眾基礎。在上封信里,曾氏說“曾家人人皆習武藝,外姓亦多善打”,說的正是這種風尚。為什么后來唯獨湖南湘軍能夠成事而別的省的勇丁大多沒有戰斗力,其原因就在于此。

江忠源在新寧招募的勇丁號為楚勇,在其他縣,也有地方上的頭目人物出面做這種事的。在湘鄉縣,由學界名流羅澤南牽頭,也拉起了一支隊伍。這些勇丁都是湘鄉人,故社會上稱之為湘勇。羅澤南手下有兩個能干的學生,一個名叫李續賓,另一個就是信中所說的王錱,字璞山。湖南招募湘勇防守地方對抗太平軍的做法,引起朝廷的重視,朝廷決定在江南各省立即予以推廣。從咸豐二年十一月起,短短的兩三月內,朝廷在這些省內委派了四十三個幫辦團練大臣,命令他們協助所在省的行政官員組織鄉勇,維持社會治安。欽命團練大臣的第一道諭旨,便是發到湖南巡撫衙門,欽命的對象便是在籍禮部侍郎曾國藩,命曾國藩“幫助辦理本省團練鄉民搜查土匪諸事務”。(咸豐二年1852年底,曾國藩墨绖出山,出任湖南團練大臣,自此拉開了湘軍轟轟烈烈的百年近代輝煌史)

這年十二月十三日,曾國藩在老家收到巡撫張亮基轉來的上諭。但曾氏未奉旨,他擬了一道《懇請在家終制折》,請張代為奏報。前面已說過,只有二品以上的大員才有向皇帝上折子的權力,在地方上,文職只有總督、巡撫、布政使才屬于此列。曾國藩在籍守制,就不再是二品官了,他已沒有上折的資格,他的折子只能請督、撫、藩代遞。

曾國藩不奉旨,除開他所打出的公開理由--在籍終制外,也還有其他的一些緣故。據筆者猜測,不外乎這樣幾條:身為文人,不習軍旅;太平軍勢力強大,省內土匪強盜眾多,難以對付;社會秩序業已混亂,維持起來很困難。除開這些原因外,湖南官場風氣敗壞,在這種環境中難以成就大事,可能也是曾氏不愿出山的一個重要原因。咸豐登基這一兩年來,多次嚴厲批評湖南的吏治惡劣,貪污營私舞弊等等都比其他省嚴重,巡撫、布政使等一批高官都因此撤職查辦。人雖換了幾個,但風氣已成,扭轉就難了。

曾國藩擬出奏稿,反復修改,又將它以小楷謄正。正欲派專人送到長沙時,恰好張亮基又打發人送到親筆函。張兩基信上說,近日武漢三鎮失守,巡撫常大淳殉難,省城人心惶惶,請早日奉旨來長商辦大事。次日,好友郭嵩燾又特地從湘陰老家趕來。郭嵩燾道光二十七年中翰林,與他同科的還有曾氏的及門(正式登門拜師受業的學生)弟子李鴻章。在京時,郭就住在曾家附近,每日三餐在曾家吃飯,與曾氏關系甚是密切。郭嵩燾勸曾氏以桑梓(家鄉)安全為重,丟開一切顧慮,又說古往今來墨绖辦公事的人多得很,不必過于拘泥。郭又說動了曾氏的父親。曾父也以大義規勸兒子,要兒子移孝作忠。于是,在咸豐二年十二月十七日這天,曾氏在母親的墓前焚燒已謄好的奏折,帶著最小的弟弟曾國煲離開湘鄉富托老家;二十一日抵達長沙,將行轅(舊時高級官吏的行館,亦指在暫駐之地所設的辦事處所)設在巡撫衙門旁邊的一個名叫魚塘口的街上,正式做起湖南省幫辦團練大臣來。

第二天,曾氏就上奏,請求批準在長沙立一大團,將各縣曾經訓練之鄉勇招募來省,扎實訓練,一可防守省城,二可隨時派遣到各縣剿捕土匪。朝廷即刻批準。這時羅澤南所招的三營共一千人的湘鄉勇丁已在長沙,于是曾氏以此為基礎建立大團,以明代名將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明朝抗倭名將,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謚武毅。漢族,山東煙臺人(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于山東濟寧微山縣魯橋鎮)。杰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的束伍成法(治兵成功之法)編練,又親手制定訓練章程。這三營人馬便是湘軍的基本隊伍。

不久,張亮基赴武昌署理湖廣總督,江忠源升湖北按察使,其留在長沙的楚勇交其弟江忠濟及劉長佑統領。楚勇、湘勇及由辰州來省的辰勇等,均歸曾氏節制。時各地土匪活動頻繁,曾氏常調遣這批勇丁分赴出事地點予以彈壓。

咸豐三年三月,江忠源將留在湖南的楚勇全部帶赴江南,又奏請再招楚勇三千,朝廷允準。這時湖南巡撫一職由駱秉章(1793年-1867年12月12日),原名駱俊,字吁門,號儒齋,與洪秀全同為廣東花縣人,駱秉章不惑之年入仕,為官清廉,一絲不茍,曾為道光帝侍講學士。太平軍起義后,駱秉章募集資金修復城墻,令長沙得以保存。后追擊太平軍,屢立戰功,地位如日中天,與曾國藩相當。他因征戰而致眼疾加劇,卻只能短暫休假。駱秉章是清代嶺南具有爭議性的人物,終其一生為滿清殫精竭力,因殺戮同胞而染紅頂戴,飛黃騰達。1867年,駱秉章卒于任上。謚號文忠)擔任。駱秉章老于仕宦,既支持曾氏以重典治匪,從嚴治軍,又對湖南官場及綠營采取姑息容忍態度。曾氏參劾玩忽職守的長沙副將德清,又破格保舉參將塔齊布等人,因此而埋下了與湖南綠營的仇隙(仇恨)。綠營兵常常伺機欺負湘勇,塔齊布險些被綠營兵戕殺qiangsha(殘殺)。為避免內訌,曾氏不得不退讓,八月下旬由長沙移防衡州府。

上個月,支援江西的一支湘勇在南昌與太平軍作戰大敗,營官謝邦翰(曾國藩在《湘鄉昭忠祠記》紀念其等人“營官謝邦翰、易良干等殉難”)等四人及勇丁八十余人死于戰場。王錱欲借此機會擴大自己的實力,乃以報仇為名回湘鄉招募三千人。曾氏訓練湘勇,是為了給江忠源提供兵源,與王錱(1825年-1857年),一名珍,家譜名開作,璞山,字家賓,早年四愿居士,后又號養拙子、返璞山人。湘鄉縣(今湖南省湘鄉市)人,跟隨理學大師老師羅澤南練鄉勇起家,)自招自將的做法不同。兩人因此有了分歧。王錱雖是書生出身,卻善于用兵,打仗勇猛直前,有“老虎”之稱,但私心較重,急于自立山頭,與曾氏不協。曾氏一直不重用王錱。第二年,王錱自率一軍赴廣西單獨發展;咸豐七年率部援江西,不久死在江西戰場上。

曾氏與王錱不和的消息傳到湘鄉,曾麟書去信詢問兒子。曾氏此信講的即是這樁事。曾氏的話雖說得委婉,但對王錱的不滿情緒仍可看得出來。他說王錱招募的人馬“器械未齊,訓練未精”,背后的隱語顯然是:如此急欲出兵,必不可奏效。

信里說:“現在專思辦水戰之法”,講的是他道衡州府所辦的另一件大事:籌建湘勇水師。

太平軍在攻下岳州后,俘獲大批船只及船民,由此組建了太平軍的水師。仗著這支水師,太平軍順利渡過洞庭湖,打下武漢三鎮。在武漢又將這支水師擴大,然后百萬雄師盡皆乘船,浮江東下,暢通無阻,以至順利奪取江寧城。曾氏敏銳地看到了這一點,知道今后要與太平軍角逐,水師是決不可少的。

衡州府地處蒸水與湘水交匯處,歷來水運發達,更有為數不少的船民。他們世代以此為業,積累了豐富的水上技藝。水師招兵旗一樹,便有數千人從東南西北四鄉奔來。這支隊伍很快便聚集起來了。曾氏慧眼識人,為水師選拔了兩位營官。一個是楊載福。楊為善化人,排工出身,此時只是湘勇中的低級軍官。一個是彭玉麟。彭為衡陽秀才,此時正潦倒家居。曾氏從微末中將他們識拔,委以營官重任。楊、彭二人感激曾氏的知遇之恩,以后一直對他忠心耿耿。水師在楊、彭的統率下,日漸壯大,為湘軍的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關于這些,以后在相關書信中再來評說。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247評論 6 543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520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362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805評論 1 31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541評論 6 41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896評論 1 328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887評論 3 447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3,062評論 0 290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608評論 1 336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356評論 3 35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555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077評論 5 36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769評論 3 34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175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489評論 1 295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289評論 3 40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516評論 2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