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酸奶
今年的奧運已經過去了,但有些運動員卻依然活在網友的視線里,如現在擁有一大批粉絲的張繼科和傅圓慧,他們憑借著自身的魅力依然在吸引著大家的視線,可以說今年的網友對運動員們的關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又恰好給這些運動員們將來退役后的生活增加了一條出路,做不了運動員,我還可以依靠粉絲來生活。
但是在中國,我們有一群龐大的運動員們,是無法像他們這般幸運的,有的人即便是得了世界冠軍,但退役后的生活,卻還不如一個普通人,前世界技巧競標賽女子三人項目冠軍劉菲,就是這樣的一個退役運動員。
前幾天我看到了這樣一篇新聞簡報,講的就是劉菲。十四歲走上體育這條路的她,曾獲得過七項全國冠軍,但也因此背負了太多。
忙于訓練從小就荒廢了學業,同樣又因為常年訓練一身是病,為了把她培養出來,家中更是舉債十多萬,連妹妹的學業也被耽誤,但這所有的艱苦,在當時的她以及家人看來,也許只要拿到了世界冠軍,一切都會變好的,可惜的是,現實永遠是殘酷的。
運動員們也是吃青春飯的,十幾歲入役,二十幾歲就算老人了,你到了一定的年齡,不管拿沒拿到過世界冠軍,都要被退役,然而退役之后呢?要依靠什么來生活?
劉菲不知道,她沒有足夠的文憑來獲得一個很好的工作崗位,她一身是病身負重債舉步維艱,那七年的訓練于她而言,除了拿到冠軍的那一刻是激動而興奮的,其余的日子都是那么漫長而煎熬,只是,這一切都好像一個夢,夢醒后,最好的青春,已經錯失了。
她說,她后悔了。
可是這般會后悔的,我想一定不止她一個。
也就在幾年前,取得過亞運會冠軍的才力,因病在家中去世,那時的他,才三十三歲。
他拿到過許多個冠軍,全國冠軍四十多個,亞洲冠軍二十多個,甚至被譽為“亞洲第一力士”,但這都并沒有什么用,退役后的生活依然十分艱苦。
因為運動員時期參加的殘酷訓練,使得退役后的他全身疼痛不已,又因為習慣運動員的生活作息,退役后其體重也始終無法減下去,由此更是引發了后來使他喪命的呼吸困難暫停癥,生活貧困,全家人連肉都吃不起,他死的時候,家里幾無存款。
他連后悔都來不及說,可是就算后悔也無濟于事了,這些年來,運動員們因退役后貧困潦倒而做保安、擺地攤、做搓澡工等等被報道出來的不在少數,人們除了驚訝和一時的關注,其實也做不了太多的改變。
從因長期吃禁藥而無法懷孕的前全國舉重冠軍鄒春蘭到投身娛樂圈只為母親治病的前悉尼奧運會女子雙人十米臺冠軍桑雪,以及前馬拉松冠軍郭萍,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
她因長期訓練導致退役后腳趾變形無法下床走路,她曾經對記者說過這樣一段話:“他喜歡體育,但是這輩子我絕不會讓他練體育!我從來不能抱他,也沒有錢給他過好日子,他特別特別瘦,從來沒有給他買過奶粉,連條魚都買不起。”
這個他,指的是郭萍才幾歲大的兒子。
寫到此處,實在不忍在寫下去,他們付出了青春與汗水,最終卻活在了社會的最底層,公平嗎?不公平,可是卻一直得不到解決。
查一查報道過的那些運動員們,幾乎每一個都或多或少有些訓練而導致的后遺癥,沒有辦法得到很好的治療,這些拿到過這么多冠軍的尚且如此,那么還有許許多多拿不到的該是如何。
作為觀眾的我們,永遠看到的只是表面,能夠轉型成功的,在運動員中只是極少數,而大多數的他們,在退役后依然要過著普通人的生活,拿沒拿過冠軍,又有什么區別。
報道接連不斷,可是問題卻一直存在著,這樣的付出,誰來為他們的將來做擔保?也許有的人正迷茫,有的人已經在試圖改變,還有的便是已經轉型成功了。
其實,如果張繼科不被我們關注,他以后的生活會是什么樣,那依然很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