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文/崔三扯 ? 20161002
? ? ? ?序:這篇文章完全是從我個人的觀點討論宗教現象,沒有任何貶低、諷刺和不敬之意。
? ? ? ?老婆脖子上戴了個紅瑪瑙,今天看到了,我笑她戴的是塑料。坐在馬桶上的時候,猛地想起網上曾經流傳的凈空法師關于開光的一番見解:
開自己智慧之光。那時候看了豁然開朗,頓覺破了迷障。不道今日六谷輪回之時,忽而腦洞大開,給出了下面一個命題:
? ? ? ? “開光的商業行為,是大乘佛教適應當前社會經濟形勢的進一步發展,是完善‘大乘’世俗化概念的重要舉措,對佛教影響力的未來可持續具有方法論的實踐價值。”
? ? ? ?佛教作為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三個教派之一,在中國有著廣泛的社會基礎。我曾經很困惑:“身邊的善男信女們去上香去許愿,這是佛教原本要傳達的思想嗎?特別是凈土宗,念佛就可以成佛,這豈不是一條極端實用主義的捷徑么?如此普遍的現象,真的只是曲解和迷障么?”為此,我仔細尋覓了幾部經書,反復閱讀體會,困惑就更深了——經書之間甚至是矛盾的,那么最早的本源是什么?
? ? ? ?任繼愈先生編纂的《中國佛教史》是一部宏偉的巨作,在此我也想推薦給大家。
他給了兩個觀點,我認為對認識佛教有極其重要的價值,我用自己的語言總結一下:
? ? ? ?1、佛教不存在“本源”的觀點,因為釋迦牟尼在他的時代沒有留下文字。所有的經書都是后人編纂的。《金剛經》的“如是我聞”就是最典型的例證;
? ? ?2、大乘佛教的重要特點,就是世俗化和大眾化,這是它與小乘佛教最典型的區別。
? ? ? ?那么好了,根據上述兩個觀點,我的疑問迎刃而解了:
? ? ? 首先,沒有本源,無需探究哪一派是真的衣缽,因此修心未必上乘,實用不見下作;了悟成佛難自證,逐流入地憑誰說?
? ? ? 其次,開誰的光并不重要,念哪尊佛也無因果——這些表面形式重要的不是怎樣的理解,而是通過這一形式構成一種更強烈的心理暗示,加強信眾的信心,進一步推動世俗化與實用。
? ? ? ?最后探討一下,世俗和實用不好嗎?陳醫生跟我說過醫學實驗安慰劑的作用——信眾心里有了依靠,大乘佛教因為世俗化與實用主義得以可持續的發展,一舉兩得——這一雙贏,倒真的是前輩法師破除層層迷障從小乘推向大乘種下的最有前瞻性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