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有一部文章導演的電視劇《剃刀邊緣》,由文章、馬伊琍主演的,這部劇如何我們暫且不討論。
這部劇第40集第32min處有一段戲很有意思,前面的情節是許從良(文章飾)對關海丹(馬伊琍飾)特別好,海丹雖然內心感激從良,但是從不表露出來。
表面上總是很嫌棄從良,為此從良很郁悶,他去找海丹的哥哥訴苦。
卻被從良的好哥們兒和他的媳婦九兒偷聽到了談話內容,九兒便決定去關家說服海丹,幫幫許從良。
九兒姑娘冰雪聰明,她見到海丹并沒有直奔主題,而是摸著自己的肚子引起海丹的注意。
原來是九兒懷孕了,她們的話題很容易就轉移到懷孕和孩子的身上了。
九兒說:我有一毛病白天什么都吃不下去,直到后半夜,胃口卻特別好。
海丹關切地問:那誰給你做飯呢?
九兒:劉闖(孩子他爹)啊!
海丹:別開玩笑了,他那五大三粗的樣子還給你做飯呢?
九兒:你別看他平時五大三粗,但是照顧我的時候特別細心。
比如半夜,我想吃酸的,他就滋溜下床了,沒過一會兒就給我端來一碗酸湯面;
早上剛起床,我迷迷糊糊說想吃餃子,沒多一會兒,他就給我端來一碗熱騰騰的餃子。
你說他是什么時候弄得面,又是什么時候和的餡兒呢?(伴隨著笑聲...哈哈哈)
此時,海丹的腦海中就開始幻想自己懷孕被許從良照顧的情景了,吃面、揉腿、按摩等等。
劇中用一段鏡頭來表現,現實生活中,我們聽完這種溫馨幸福的故事也會在腦海中浮現相同的情景。
九兒姑娘并沒有和海丹說你應該對許大哥好一些,或是你不應該這么做之類的話。
通過她講述她和劉闖生活中點滴的故事,喚起了海丹對幸福生活的向往。無形中影響了海丹以后的對待許從良的態度。
02
這就是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一本書——《故事思維》
什么是故事思維?
作者安妮特.西蒙斯告訴我們,故事就是以不逃脫的姿態逃脫,以不影響的態度去影響。
它的實質就是深入人們的內心,從中汲取動力之源形成自己的力量,而不是去推進力量。
換句話說,故事是引導他們解決問題,而不是直接給出一個答案。
人們更喜歡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到自己的答案,不喜歡被動告知一個道理。
這也就是,為什么家長越說教,孩子的逆反心理越嚴重。不光孩子,每個人對于別人說教的話都有這種抵觸心理。
現代社會,注意力是新興的稀缺資源。
我們都渴望被別人關注,可是,別人也恰恰是這種心理。
這種被關注恰恰是一種希望影響別人的心理,因為你只能影響關注你的人。
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影響更多的人,故事恰好給了我們一個這樣的橋梁。
03
“答案授人以魚,而故事授人以漁”這是《故事思維》中最令我認同的觀點。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得到“漁”而不只是“魚”。
在知識、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我們不可能全面消化這些信息,因此,人們需要的不是更多的信息,而是智慧獲取的方法。
我們更想要影響別人,而不是被別人影響。
《故事思維》中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講的六類故事。
“我是誰”的故事和“我為什么會在這里”的故事
面對我們影響的對象,他們需要先知道我們是誰?為什么你在這里?只有了解了你是誰,才可能相信你說的話,進而被你影響。
“愿景”的故事
在公司工作時,領導經常會給下屬講話,激勵他們更好地工作。想讓員工的工作更有意義和目標,員工必須對公司及個人未來有一些憧憬,這樣的員工的努力才會更有價值,更愿意去努力。
“教學”的故事
傳授別人技能的故事,應該能讓人明白他們學這些東西會有什么用處,人不會無緣無故地去做某件事情。
“行動價值”的故事
任何價值觀念,如果不能在人們的生活中體現出來,不能為我們所實踐,那它就沒有意義。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最能打動人心。
“我知道你們在想什么”的故事
若你講的故事,讓聽眾聽了感覺你讀懂了他們的心思,他們就會喜歡上你的故事。
換句話說,就是引起共鳴,你感受到他們的感受。
04
請
我們能夠記住那些一個個情節交織的,對我們有意義的、對我們的想法有影響的事情,或是讓我們感覺好或壞的事情。
我們能夠記住的是哪些能夠讓我們情緒波動的故事。
現今社會,只要你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希望影響別人,希望別人認同你的觀點,沒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是解決不了的。
面對難回答的問題,難處理的矛盾,沒有一個動人故事也是解決不了的。
故事并不意味著長篇大論,有時候一句話也是一個故事。
《故事思維》一書教我們如何擁有故事思維,雖然不能馬上講出動聽的故事,但只要我們擁有這種思維,我們就會用這種思維去思考。
在生活中慢慢積累著各種故事,量的積累才會發生質變,先學會用故事思維去思考,這是你必須要做的事情。
無尾熊不吃桉樹葉 / 文
體育學碩士,
堅持日更,專注成長。
關注我,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