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就其作為一種智識活動而言。有人認為它樂趣無窮,比如像大部分的學術研究從業者;有的人則認為它無比枯燥,比如像今日大部分的大學生、中學生、小學生。
因此,大家或許都不禁想問一個問題:學習,到底在什么時候是有趣的,什么時候是枯燥的?或者在什么層面是有趣的,什么層面是枯燥的?
首先,人們都喜歡看見新的東西,“喜新厭舊”是人之常情。很多人沉迷于游戲的原因之一就是想看看接下來自己能獲得一些什么樣的新裝備。(就我自己以前玩《三國群英傳》的經驗而言。)
因此,如果人們能夠在“學習”這一活動中看見新的東西,那么,學習也未嘗不是一件充滿樂趣的事情。
在“學習”中看見新的東西,也就是學習活動中的“自我突破”,這種自我突破類似于一種“柳暗花明”的感覺,電光火石,靈感突至,它是樂趣的源泉。
《異類》一書中提到過一個“一萬小時”理論,也就是說,無論你做什么工作,只要專注于它超過一萬個小時,那么你就能成為做這一工作的專家。然而,很多人往往無法堅持做一萬個小時。為什么?應該是因為重復做同一件事情做一萬個小時實在是太無聊,太枯燥了!
而那些成功地做了一萬個小時的人們為什么不會覺得枯燥、無聊,反而越戰越勇?因為他們并不是在這件事情上簡單地重復,而是帶有一種“自我突破”,帶有一種“常做常新”的重復。這樣的“自我突破”往往帶給他們樂趣,從而讓他們一直堅持。
所以,真正有效的學習,其實是非常有趣的,因為我們的大腦不斷地受到新的東西的刺激。所謂的“真正有效的學習”指的是有意識地從自己已有的知識面向外再突破一點點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