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面對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丁克家庭,結婚后選擇不生孩子,一再地挑戰老一輩傳宗接代的傳統觀念,讓家庭矛盾一再升級。
老人們認為:結了婚,理所當然要生孩子啊,大家不都這么干嘛?如果當初我們也不生孩子,哪來的你們啊?再說了,不生孩子,老了誰養?就算不需要兒女養,那你也孤單啊!當然是兒孫滿堂才算圓滿!
年輕人覺得:我自己這半輩子還沒活明白呢,自己都還沒完全長大呢,怎么能教好孩子?再說了,現在工作壓力這么大,物價這么高,買房、買車、結婚,早已是捉襟見肘,自己尚且自顧不暇,哪還有錢、有時間、有精力去生孩子、養孩子呢?養不好,還不如干脆不養!
雙方各執一詞,誰也說服不了誰。
02
有一期《奇葩說》的辯手是馬薇薇和肖驍。
肖驍的觀點是:結婚后,選擇不生孩子。
原因是因為自己的爸爸,沒有教會自己,怎么當一個好爸爸。
小時候童年是在一個單親家庭長大,所以,很害怕承擔責任,害怕承擔一個當爸爸的責任,也不知道該教自己的孩子什么東西。
這樣的狀態下生了孩子,才是不負責任。
03
嘉賓陶晶瑩的觀點是:
以前我很討厭小孩,在任何公共場所,看到小孩我一定想:你不要過來。你如果很吵,我一定會瞪你;如果你的媽媽沒在看,我一定會推你一把。
真的非常討厭小孩,而且我當時的設定是不要小孩的。
但是緣分很奇妙,35歲才讓我碰到我老公。懷的時候還考慮要不要拿掉,因為我們都想要自由,而當時用正準備環游世界。
但現在呢,一生就是兩個,一兒一女,很幸福。
當然,很吵的時候、很累的時候,還是會想:為什么要生小孩,這么累,又塞不回去。
但是,生了小孩的人到另一個宇宙去了,和單身的人永遠聊不來。結婚生小孩,我們講的樂趣,我們喜歡的事,讓我們哭的事情,完全和單身的人聊不來。
像我之前這么討厭小孩的人,當一個小孩在我身體里有了胎動,有了心跳,那種激動,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我們夫妻倆一起去放天燈,我們在天燈上面沒有寫要賺大錢、沒有想要成功、沒有寫說我要變成一線大明星,我們只是單純地希望:豆豆生出來是健康的!
我才知道,我知道我必須謙卑的去對每一個人,因為每一個人都是別人的孩子,我才懂得開始更體諒我身邊所有的工作人員,因為你們每一個人都是父母的掌中寶。
所以,生孩子是一件幸福感爆棚的事。
04
那么,結婚不生孩子,到底錯沒錯呢?
《奇葩說》蔡康永老師這樣說:
很多人這輩子活的爛透了,就把希望寄托在生孩子上。
自己這輩子沒指望了,自己沒有讀到大學沒關系,生個孩子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讓孩子一定要上大學;自己沒做到CEO沒關系,我孩子做到CEO就行了。
這些希望、這些事情都落在孩子身上,孩子愿不愿意呢?再說吧,最起碼老子高興了,就是我這輩子沒做到的事,你能幫我做到就行了。
活在當下,什么叫做活在當下?不是讓你活在來生呢,讓你活在此刻,讓你相信我只有這輩子可活而已,你不要在這亂活,然后把希望寄托到下一代的身上去。下一代有下一代自己的人生,不能讓他來替你完成你沒有完成的夢想。
所以呢,我覺得不生孩子沒有錯,是因為你唯有把責任全部歸到自己身上,我要把自己這輩子活好,不要全甩給下一代。
05
對于想生孩子的人來說,生孩子、養孩子、帶孩子,是他們此生最大的幸福和滿足,而往往這種幸福感是沒有孩子的人所不能體會的。
而對于不想生孩子的人來說,生孩子、養孩子、帶孩子,就是一種折磨和災難,因為生孩子對于女性來說,往往伴隨著顏值下降、身材走樣、生活品質下降、影響身體健康、影響升職加薪。他們認為此生有很多事情,比生孩子更重要。而且他們還認為,如果不能給孩子一個好的物質條件和成長環境,不能很好地對孩子負責任,生了養不好、養了教不好,是一種更不負責任的做法。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很正常。不能簡單地一刀切,說哪種做法是對的,哪種做法是錯的。
生與不生,都只是一道選擇題,無所謂對錯。生與不生,也只是當事雙方兩個人的自由,任何人也無權干涉。
只是,任何事都有兩面性,有利就有弊。
只要你在做好選擇前,已經各方權衡,并且清楚這個選擇所要承擔的相應后果就可以了。
想生就生,不想生就不生,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