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一筆自己的養老錢或者一套自己的房產,都是晚年的保障。晚年不比青年,有無限的“后勁”,身強力壯,還能持續掙錢。
老了,一方面,身體總是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需要用錢。另一方面,已經退休,干不動了,存款只會越來越少,不少老人想通過理財“錢生錢”,卻往往因此被騙。
有這筆“老底”在手邊,可能暫時用不到,兒女們手頭緊的時候,即便兒女們不說,老人可能總會忍不住想補貼;而當兒女在身前孝順的時候,老人也總是容易感動,想把“老底”早早交給兒女。
要不要在自己活著的時候就把“老底”交給兒女,一位70歲老人李阿姨說出了自己的觀點,她說:老了,和子女交往,也是需要點小智慧的。下面,我們來聽聽這位李阿姨的心里話。
自述人:70歲退休老人李阿姨
我今年70歲了,有兩個兒子,老伴已經去世六年了。我每月有1000多元的退休金,加上老伴每月的一筆撫恤金,每月能有2000多元收入。老伴生前,我們換了這套新房子,雖然只有80多平,但在我們縣城的新小區,地理位置也好,現在也升值了不少。
這就是我所有的“老底”。
老伴去世后,我一直獨居,一來我還能自理,二來孫子們都帶大了,我也沒有住在兒子家的必要了。
75歲的親姐姐,早早交出了“老底”
我的親姐姐,比我大5歲,只有一個兒子。前幾年姐姐生病,臥病在床,她兒媳是天天在床前孝順,把她照顧得很好。兒媳的“月子”是姐姐伺候的,婆媳關系也一直融洽。
老人就是很容易被感動,姐姐生病一個多月,就被兒媳感動的把所有的“老底”都交出來了,10萬元存款,還有一套房子的房產證。
因為兒媳總是有意無意地說到生活中“很缺錢”,姐姐想著能幫就得幫啊,總是要指著兒子和兒媳養老的,現在兒媳對我這么好,我還攥著錢干什么,他們的生活又那么緊,那么需要錢。
兒子和兒媳把姐姐的房子賣了,說是把她接到自己家養老。一開始幾個月還挺好,但“久病床前無孝子”啊,一年多之后,兒媳就總給她臉色看了,也不好好照顧她了。又過了半年,兒媳就把她送到了養老院,兒子兒媳幾乎不去看她,她在養老院的生活“不怎么好”啊。
我想要是姐姐不那么早交出老底,可能不用那么早去養老院。
60多歲的鄰居,一直不交“老底”
而我的鄰居小王,60多歲,有一兒一女。手握20多萬存款,老兩個口每月退休金一共1萬多,一分也不給子女,誰家的孩子也不帶,還明確的和孩子們說:“我不給你們帶孩子,也不指望你們養老,我的老本誰也不用惦記。”和子女們處的關系很不好,雖然現在老兩口到處旅游,但等到老了呢?
人躺到病床上時總是想念孩子的,還是渴望兒女能來看看自己的。
她們兩個的做法,我都不贊同。
和孩子們交往,也需要點小智慧
我是這么想的,我有兩個兒子,多子女家庭最怕父母偏心,牽扯到錢的事情,我都放在明處。我現在手里也有15萬存款了,但我和兩個兒子說我有10萬存款。
那次大兒子家想換房子,我就給大兒子補貼2萬,同時也給小兒子2萬,當著兩個兒子、兩個兒媳的面一起給。小兒子想買車,我也是一樣,每家各給1萬。
這樣,我就說自己手里還有4萬,讓他們心里也有數。兒子們逢年過節還都給我錢,而我都是再加上點給孫輩們壓歲錢。孩子們都心知肚明,這樣大家都很滿意。
至于房子,我也和孩子們明說了,等我去世之后,兩個兒子平分。我生前想一直住在這里,等不能自理了,可以考慮給我找個住家保姆,孩子們也都同意。
老輩們常說:“兒子成家之后就是客”,和孩子們交往也要有點智慧,畢竟已經有了兒媳,他們已經有了各自的家庭。既要留下自己的“老底”作為晚年的保障,又要和孩子們處理好關系,這樣對大家都好。
聽了李阿姨的心里話,我真是敬佩這位老人的智慧,不禁覺得這真是對待自己的“老底”的好辦法。
關于老年人“老底”的幾點感悟:
01要有“老底”,
這份老底可以是一筆養老金或是一套房產,這樣在自己急需錢的時候,尤其是生病住院的時候,就不用完全依賴子女們出錢,是自己的保障。
所以啊,中老年朋友們要有為自己存“老底”的意識。
02不輕易透“底”
不要輕易把自己的老底“如實”透露給孩子,沒有哪個孩子是不需要錢的,過早地交出了自己的老底,等自己用錢的時候,孩子們手里要是有還好,要是萬一也沒有呢!
像李阿姨這樣的做法值得借鑒啊。
03不把孩子想的“太壞”,也不把孩子想的“太好”
像李阿姨的鄰居那樣對孩子說那些傷人的話,真的很不好,在孩子們需要幫忙的時候,多數老人都會選擇幫忙的,即便不幫,也不要這樣傷孩子的心。“我不指望你養老”,這句話的殺傷力太大了,要把孩子想的多壞,才能說出這樣的話。
可“久病床前無孝子”,也無需奢望孩子的孝心有多高,孩子也有他們筋疲力盡和無能為力的時候。
所以,正確地看待老了之后的親子關系,多一份理性與智慧,才能更好地維護我們溫馨的家,更是我們晚年的保障。
曉角心語:
作為子女,無論父母有多少“老底”,那都是父母辛苦一輩子掙下的。即便你是第一順序繼承人,有法定的繼承的權利,但父母們還健在,我們就不要覬覦這筆財產,盡量不向父母開口,那是他們的一份保障啊!
想要的生活,自己去打拼。不僅如此,更要為父母的晚年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作為子女,這樣的心態或許更陽光一些。
今日話題:
你會把自己的“老底”提前給兒女嗎?
你覺得李阿姨的做法明智嗎?
圖文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