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17年的最后一個月,距離18年考研還有兩天。
我來到這個學校已經(jīng)兩年半了,距離畢業(yè)還有一年半左右的時間。
身邊的人忙忙碌碌,有的人在為考研做準備,有的人在為兼職而奔波,也有的人在宿舍里思考人生,比如我。似乎只有我不知道對未來的規(guī)劃,我該何去何從,考研還是工作,考哪所學校的研究生,或者去哪個城市謀生。
兩年前甚至更久以前,我?guī)缀鯊膩頉]有考慮過考研這個問題,我理所當然地以為讀完大學我的學生生涯從此就結束了。
但是后來,越來越多不一樣的聲音涌進了我的腦海,“一個非985非211的工科大學的文科生,畢業(yè)后能找到工作嗎?”“不考研去干嘛,難道直接去工作?”我開始考慮考研的必要性。
有一次在和直系學妹聊這個問題時,她說:“我當然要考研啦,我從上高中的時候就這么想了。”她對考研的堅定以及聽到“我沒打算考研”時的那種質(zhì)疑和無法理解的語氣,頓時讓我開始反思,開始動搖之前似乎很堅定的想法。
不久前的一堂課上,老師趁著結束課程剩下來的時間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一個勵志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老師的學生,是一個三本院校的普通學生,他具備了一個一般文科男的特質(zhì),內(nèi)向木訥,不愛說話。他只是個普通的學生,在大多數(shù)人眼里可能是個沒什么前途的學生,與其他混大學的學生別無二致。可他卻因為酷愛中國文學史改變了他的一生。
他對老師表達了對文學史的熱愛,但老師并沒有當真,覺得他可能只是一腔熱血三分鐘熱度而已,持續(xù)不了多久。但老師也沒有打擊他的熱情,只是讓他每周寫點關于文學史的讀書筆記,然后交給老師看看。
第一周后,老師收到了讀書筆記,讓老師有點驚喜,本以為他會知難而退,而他沒有。第二周后,老師照例收到了作業(yè),他估計這個學生堅持不了多久。
可是,他讓老師失望了,第三周第四周第五周……每一周老師都收到了這份特別的作業(yè)。不僅作業(yè)從未沒有斷續(xù)過,而且作業(yè)上工工整整的手寫體也表現(xiàn)出了學生的認真態(tài)度。漸漸地,老師驚奇地了解到他竟然有手抄文學史的“怪癖”,在別人玩游戲談戀愛時,他在潛心地抄文學史。
他才發(fā)覺這個學生的不一般,能把一個愛好堅持很久很久,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經(jīng)過老師的鼓勵,學生決定考研,可是現(xiàn)實沒有那么溫情,不會因為你覺悟了努力了就立馬給你甜頭作為回報,他落榜了。本以為他將從此消停,向現(xiàn)實投降,踏實地找個工作養(yǎng)活自己,不再掙扎。他卻轉(zhuǎn)身去了理想大學當了一年的圖書館保安,每天沉浸在國旗下和書香里。
下一年,他考研成功,去了西北大學。
三年后,他考博成功,去了復旦大學。
他的事跡被老師一筆帶過,以一個勵志的形象存留在我們的腦海里,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那是好幾千個日日夜夜的奮斗與拼搏。我相信他也有過迷茫和彷徨,不知該如何選擇,不知怎么過下半輩子。
在故事的最開始,他不過是個一個三本大學的學生,也許我們都不比他差,而在故事的結尾,他搖身一變,成為我們難以望其項背的成功人士。他不僅要面對當時那個不夠強大的自己,說服自己下定決心,拋棄那本來可以非常安逸的生活,還得忍受來自周圍人明里暗里的嘲笑與質(zhì)疑,沒有人能理解他的認真,都覺得他不過是異想天開。身邊的同學都非常務實地找工作賺錢了,只有他還在當一個苦學生。
我想對他來說刻苦學習并不是那么難,最難熬的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他無法斬釘截鐵地告訴別人他一定會成功,他的付出一定會有回報,因為連他自己也不確定。
他的故事對我是有一定沖擊性的,雖然這樣的牛人很多,一抓一大把,但因為是老師的學生,有了更真實的感覺。他的起點比我更低 也讓我有了挑戰(zhàn)考研的勇氣。
當看到老師臉上那種自豪的神情時,仿佛在說“我一輩子也遇不上這么認真這么值得我驕傲的學生了”,那一刻,我是嫉妒的,他能夠讓老師在這樣的場合以這樣的語氣說出他的故事。我不知道他現(xiàn)在過得怎樣,可是曾經(jīng)那么拼命的他還有什么東西能難倒他呢?
從故事里走出來的我,仍處于考研和工作的漩渦里,無法自拔。
在心靈雞湯與毒雞湯各行其道的時代,我寸步難行,不知道該相信哪一方,不知道該握住哪個方向伸出的援手。
如果有人告訴我此路不通,我一定馬不停蹄地奔向另一條路。可是,沒有人告訴我答案,我只能不停地在實踐里摸索。
王小波說:人一切的痛苦,本質(zhì)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我現(xiàn)在的糾結與迷茫也是出于對自己無能的憤怒,如果我夠有能力,考研還是工作根本不是問題,因為不管選哪個,我都可以發(fā)揮得很好,可以很好地生活下去。
本以為上了十幾年的學,該學的知識都該學完了,可以步入社會了。可在學習過程中,我越來越發(fā)現(xiàn)自己什么都不會,什么都不懂,這樣的半成品能禁受住社會的考驗嗎?
對我而言,考研能夠讓我更上一個臺階,認識更多高水平的人,看到更開闊的世界。即使不一定能保證找到好的工作,但不一樣的眼界和見識對人的塑造功能也是不小的。
人人都知道考研好處多多,但考研的阻礙也是不小的,一方面來自自己,一方面來自家人。回想起高考的時候,明明覺得自己已經(jīng)用盡全力,可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我不確定自己能否把握好再一次的機會,對自我的懷疑沖擊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幻想。另外我的家境并不富裕,日子過得緊緊湊湊,但也不至于承擔不起三年的學費,所以我開始糾結再耗盡父母三年的心血去換一個碩士文憑到底值不值得。
今年暑假回家的時候,我鄰居突然問了我一個問題:“你說是父母的命重要還是讀書重要?”這沒頭沒腦的問題問住我了,我也突然明白了點什么。果然,她告訴我,我父親不久前因為勞累過度暈倒了。其實在我還沒回家的時候在家庭群里就感知到了一點,只是不能確定,我知道就算我去問我爸,他也不會告訴我,免得讓我擔心。本來也不是件多大的事,但后怕還是有的。
在我眼里,父親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人,我從來沒想過父親倒下我會怎么樣,也不敢去想,但這件事卻給我敲響了警鐘。她也問我這樣到底值不值得,我啞口無言,因為我也不知道答案,只是漸漸紅了眼眶。突然之間,我感受到了一種羞恥心,是對自己自私的羞赧。在父母省吃儉用時,我卻在遠方肆意消費,享受我的青春之光。
他們已經(jīng)老了,鬢角花白,肩背彎曲。他們用自己的軀體為我搭建橋梁,為我鋪展了一條通往未來的路。
可是我害怕,世事無常,如果等我學成歸來,他們卻已經(jīng)無法享受我的回報,那我的努力還有意義嗎?我還能安心瀟灑地過下半輩子嗎?
工作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早點獨立,早點適應社會,積累經(jīng)驗,工齡也不比學歷廉價。可是以我的學歷和成績,我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嗎?學校一般,成績一般,獲獎次數(shù)幾乎為零,社會實踐經(jīng)驗缺乏,有哪家公司愿意招聘我這樣毫無亮點的畢業(yè)生?
從這個層面來說,考研是我逃避現(xiàn)實的一個選擇,因為不愿直面殘酷的社會現(xiàn)實,想著再享受幾年無憂無慮的大學生活,再豐富一下自己各方面的技能。
從另一方面來說,我也是個小有理想的青年,我并不愿以這樣的學歷終結我的學生生涯,不愿在以后向人談及我的學校時面對別人的一臉不屑。
有人說,現(xiàn)在的社會并沒有那么看重學歷,可是誰不愿有一個漂漂亮亮的簡歷?站在公司的立場來講,當面對兩個能力差不多的求職者時,我肯定也會選那個學歷更好的人。
簡單來說,考研是理想,能讓我獲得更多自我肯定,卻不一定能考上;工作是現(xiàn)實,能減輕父母負擔,可我卻不能甘心。
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鴻溝是很難跨越的,但也有人能跨過去。他們付出許許多多別人不知道的努力,在每一個深夜與凌晨,奮筆疾書,筆鋒不輟。我會是那種人嗎?我不知道,誰也不知道。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考研和工作,理想與現(xiàn)實,我終究只能選一個。選擇一條路,然后義無反顧地走下去,不管這條路上人煙稀少還是人潮擁擠。或許選擇哪條路并沒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將如何走自己選擇的路。畢竟生活沒有捷徑,每條路上都有荊棘叢生,也有落英繽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