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jié)緣松社,愛上讀書,愛上書店那種安靜中的愜意時刻,享受一個人的萬千世界,去遇見更好的自己。
通過松社,很早就看到了《當代文學漫游者》的活動宣傳,早早報了名,雖臨近考試,備考的壓力下,依舊選擇了來到現(xiàn)場。趁著陽光正好,微風不涼,剛剛好的天氣,來到了松社。慕名而來的讀者爆滿,活動開始前,有座位的安靜的坐著,沒有座位的也安靜的站在某個角落,等待著一場視聽盛宴的開始,人雖多,絲毫不亂,或許這就是文學活動的特色,或許這就是書店獨有的氛圍。
主持人簡短的介紹,三位嘉賓老師登場,《當代文學漫游者》活動開始,今天的文學旅行也從此刻開啟。
文學漫游,那就從旅行聊起吧。“有幸來到這里,和兩位老師一起遇見大家便是今天最好的旅行”,鐘立風老師如是說,簡單的毛衣搭配上黑色褲子,簡約的著裝襯托著鐘立風老師的獨特魅力。史林子老師認為,旅行其實是自己的靈魂與周圍環(huán)境的對話,從另一個角度解讀旅行的意義。初見史林子老師,還以為是在校學生,沒曾想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活動期間,史林子老師爽朗的笑聲時時揚起,文藝中又多了幾分活潑。吉井忍老師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歷給出了另一種回答,怎樣的生活方式都是一生 ,娶妻生子享受家庭之樂是大多數(shù)人的生活方式,游山玩水走訪萬千世界同樣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不必糾結(jié)如何選擇,自己喜歡就好。
說到讀書,鐘立風老師把讀書當成生活的習慣,就像江南人間的煙火氣,詩歌便是在這煙火人間平淡生活中的驚奇閃現(xiàn)。即使很多時間我們常常和孤獨作伴,可是書中的文字會給你另一個世界。作為旅游節(jié)目主持人的史林子老師激動的說起讀書寫作和旅行的關系,一個好的旅行者未必是一個好的作家,但一個好的作家一定是一個行者,"A good writer is a good traveler",旅行被賦予文字的魅力之后得到更加完美的詮釋。在旅行中遇到各色各樣的人,時間久了我們更能包容和理解這大千世界,各色的臉上各色的妝,卻共同有著一顆善良的心。旅行過后,回到家中,睡前靜靜回憶一遍這趟旅途中的人,事,還有那些稀奇古怪的記憶點,回憶的過程又何嘗不是另一種旅行呢!
“這世上如果有天堂,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隨著鐘立風老師提起的博爾赫斯名句,博爾赫斯的生活小事,話題漸漸走到了旅行的意義。正是博爾赫斯青年時的特殊經(jīng)歷,造就了后期的文學成就,這個世界時好時壞,可到頭來我們總能發(fā)現(xiàn),所有的不堪都會成為另一種饋贈。吉井忍老師表示:旅行的樂趣在于對一個地方美的好奇心,即使的去過的老地方,懷著一顆好奇心去探尋,總會發(fā)現(xiàn)之前沒見過的樂趣。旅行的意義不在于走多遠,而在于如何走回來,追蹤自我,回歸自我,最后落腳于原地旅行,這便是旅行最大的意義。史林子老師談到:關注生活中細節(jié),既過得好朝九晚五,又可以看萬千世界,旅行加寫作,畫畫,用藝術情操把旅行豐滿起來。
“身體往前回憶往后”,給旅行留點回憶可想,或多或少的遺憾也不只是遺憾,留白未嘗不是豐富旅行意義的一種方式。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旅行的意義也大抵如此,最后的回憶更多的是關于這座城市某個人的想念。最后談話落腳在“旅行中的收獲”。史林子老師表示:在旅行中看到了世界更多的偶然性,慢慢學會了包容,同情,理解人之差異性,最終回歸本心,這便是旅行最大的收獲。對書店情有獨鐘的鐘立風老師,用“我的目的就是漫無目的”,強調(diào)重游喜歡的地方,重讀欣賞的作品,那些柔軟,敏感,樸素的情愫藏在書中,藏在字里行間。作為音樂人,鐘立風老師還提到歌詞的魅力,歌詞中藏著懸念,密碼在聆聽者心中。
一場文學漫談結(jié)束,今天的旅行依舊在繼續(xù),說幾個今天旅途中記憶深刻的地方吧。來松社之前去中國工商銀行辦了張儲蓄卡,一進大廳,并沒有緊張繁忙的工作景象,反而只有寥寥數(shù)人,大多業(yè)務也都通過自助設備完成了。在和工作人的交流過程中,了解到銀行柜員的很多工作逐漸被智能自助設備代替,在一步步交接過程中,最終實現(xiàn)智能取代人工的模式。科技的發(fā)展一步步解放人工勞動力,給人們更多的時間去思考更多,去享受生活。在活動期間看到的小細節(jié),感覺很溫暖,就悄悄記下了。一個空位,站著的人看到坐下了,之后座位的原來主人回來了,悄悄站到了后邊,相較于馬路上擠擠攘攘的惡語相加,這一小瞬間給漸涼的天氣增添些許溫暖。
一席聆聽,收獲頗豐。旅行,獨游也好,結(jié)伴同行也罷,旅行前享受那種期待,旅行中收獲著世界各處的新奇,旅行后還能回味點滴留念,足矣。走過了很多很多路,見過了很多人多人,聽過了很多很多故事,最后找到了喜歡的自己,旅行不外如是。愿每個熱愛旅行的人,即使是現(xiàn)實的困擾和規(guī)則的限制下,也能取舍選擇找到快樂的沖破點。既可以朝九晚五為生活奮斗,又能俯瞰萬千世界享受愜意人生。